用户名 密码 看不清?点击更换 看不清?点击更换 忘记密码 注册   加入收藏  
 
 
了解的与得到的——读《如果这是宋史》
来源:  作者:  点击:次  时间:2008-07-07 00:00于哲学网发表

 

 



    林语堂的《苏东坡传》,开篇就是这么一句:“知道一个人,或不知道一个人,与他是否为同代人,没有关系。主要的倒是对他是否有同情的了解。归根结底,我们只能知道自己真正了解的人,我们只能完全了解我们真正喜欢的人。”

     

      其实我们在读历史的时候也可以把这种观点拿过来。最近看了《如果这是宋史》,深有同感。

     

      经过所谓的国学热,所谓的草根历史,几年以来种种快餐图书皆粉墨登场。其实这快餐也是有分别的,或者如麦当劳肯德基,虽无营养,却风靡全球;又如绿豆饼土掉渣,成为一时的潮流却昙花一现;再如油条豆浆,自古流传至今不衰,口味大众老少咸宜。

     

      《如果这是宋史》,在我看来虽也是道快餐,却是那有营养的一例。

     

      其实所谓的国学热是羚羊挂角,有其自身的轨迹可循的,不论是文化缺失的文革过来人,还是正迫切需要汲取古典文化营养的青年,都已经在文化荒漠里待得太久了。所以一种热潮的出现不仅是社会的需要,也会给读者们带来一种补给。比如八十年代的反思思潮以及九十年代爆棚的港台文化的流行都是这个道理。文史类的快餐图书应运而生,想必也是读书人很久以来就想看到的事情。其实要是真的有水准和精力,大可以去看《二十四史》、《资治通鉴》以及诸多史学家批评家们的经典作品,但是偶尔阅读一些畅销书,从心灵上去贴近作者笔下的那段历史那些人物,也是一种快意的享受。

     

      读史的人,大体分为两类:历史为我所用者和我为历史所用者。对于我们来说,或者从现代的眼光去研究古代的那些烟云,或者是从中有所感有所得,经世致用。在读史的时候,我们往往会把自己代入到过去,试图用自己的情感去体会历史人物,去品味历史事件的发生。用历史来说当下的事,也是众多写手们擅长的,故而这些写手们现在做的就是把他们心中的那个历史挥洒出来。虽未必客观,却是值得关注之作。而那些为广大女孩子热衷的穿越文字自当别论。

     

      看《如果这是宋史》的网络连载已近一年,这部书中给我的可不仅仅是吸引。当年有同学的推荐我看《明朝那些事》,彼时欣喜的看到《明朝那些事》开创了一种写作方式,是在用一种春秋笔法书写历史和时代。其实历史写作本身就是文学的一种,这点毋庸置疑。枯燥翻译古文的作品固然可以提供给读者一些阅读的捷径,可是从中丝毫感受不到人文的关怀。这类作品大多没有自己的思想,只是应景或者为了迎合某种心理而故意为之,因此这种写作即谈不上什么家什么派,也无法在文笔和意境上与读者达成共鸣。相比较那些史书译文来说,《明朝那些事》的写作方式自然是一种进步。但是仿佛走上了另外一个极端——太过于现代,失去了一种质朴和纯真,从中汲取的只是快感,却没有沉淀。

     

      直到这部至情至性的《如果这是宋史》出现。无论如何,历史散文的写作,实际上在余秋雨那里为之一变,局面为之一新。这类作品中往往会加入作者自己的感慨和自己的解读,把大众读史和史学研究结合起来,却又那样的天衣无缝。只有知道一段历史故事,了解一个历史人物,才能更好的写作,更好的和读者共享读史的快乐。

     

      我不可能对《如果这是宋史》给出准确的定位,也不能对这部书的未来走势作出预测,但是对于宋代历史的普及应该有其应有的地位。曾经和某家书店老板开玩笑说:去年把明朝炒火了,今年就该看宋的了。经常在新华书店看见,春秋战国、大汉盛唐、以及很近的清王朝民国时代,目前也已经在众多作家写手的笔下重新焕发青春。而作为中华文明中三个帝国时代的第二个(即秦汉、唐宋、明清),宋的这段历史对于国家版图的固定、对中华文明的认知、整个民族的性格形成具有决定性的作用,而且华夏由此从外张变成了内敛,也是值得深思的。

     

      脏唐乱宋。宋的历史就是一部动乱史,但是宋代的老百姓却享受着几千年来最为安逸的小日子;宋代有令后人广泛诟病的屈辱国防,但是宋代却是文人逸士的一个乐土,你知道的,有过多少伟大的文化灵魂活跃在在一千年以前,他们在为梦想努力,也给我们留下了无限遐想;黑暗与孱弱似乎已经是代名词,但是上至帝王下至民间又有多少精彩的传奇在历史长河中被讲述;宋从混乱的五代走来,在和辽金元西夏的对峙交流中延绵,但是我们也能可从中找到一些现实的影子…

     

      《如果这是宋史》第一部讲述的是大宋开国,不仅叙述了光辉灿烂如流星般逝去的柴荣,还涉及了草原上沙漠里其他几个民族巨人的崛起,但是最能引起共鸣的还是那个出身于平民的英雄,赵匡胤。古代史上有三个平民出身的统一帝国开创者:刘秀、赵匡胤和朱元璋。实际上,我们的目光往往随着影视剧的导向而变化,明太祖早就被大书特书,但是在《沁园春·雪》里和唐宗秦皇汉武成吉思汗们并称的宋太祖却似乎不太受人关注。或许他本身就是一个传奇,他的故事把胡编乱造的编剧们吓倒而不敢下笔吧。相信这回,赵家老大将会通过《如果这是宋史》赢得不少的观众。——可是,光武帝刘秀,这个人格魅力和文化素养都相当优秀的低调中兴者依旧像他开创的朝代那般寂寞着。好吧,以目前的形势看,也许不久以后,东汉,将会成为新的焦点。

     

      赵匡胤的奋斗史,确实可以给当今刚踏出校门不久的或仍在校内憧憬明天的年轻人们以借鉴。千山我独行,在路上开始人生的奇迹。一棍扫便天下五十军州,谈笑间多少对手心甘情愿臣服。对待家人对待敌人的对待武将对待文人的种种态度,都值得玩味。崛起于行伍,一扫五代的阴霾,却留下了烛光斧影的秘闻奇案。历史是由人书写的,历史也是给后人阅读的,或许这些正是历史的魅力所在。

     

      一如本文开始引用的那段话,我们只能知道自己真正了解的人,我们才能完全了解我们真正喜欢的人。我们可以去了解赵匡胤,我们也可以去喜欢历史上每一个鲜活的面容。对于宋,有太多的人物需要我们去阅读,一本《如果这是宋史》或许不能满足我们的胃口。但是,这部书中展现出的性情却有助于我们去发现和了解那些可爱的和值得喜爱的历史人物。

     

      开卷有益。

    哲学网编辑部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上海市虹梅南路5800号2座416室 邮编:200241
    ICP证号:晋ICP备 05006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