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适的大名家喻户晓,但凡研究中国近现代的历史、政治、文学、哲学,都绕不开他。研究胡适的专著与论文近年来比比皆是,俨然成为一门显学。面对如此丰富的研究成果,如此广泛的研究基础,一般的研究者望而却步,要想在胡适研究中发掘出新东西,实在难而又难。 在此背景下,胡适研究专家欧阳哲生在近期汇集了他近年来的研究成果,辑成一册《欧阳哲生讲胡适》。早在20年前,欧阳哲生的硕士论文就以胡适研究立题,从此,胡适研究成为他的专业领域之一。在出版了《自由主义之累——胡适思想的现代阐释》、编著了12卷《胡适文集》、《胡适书信集》之后,这位胡适研究专家再推出《欧阳哲生讲胡适》,是别有洞见,还是画蛇添足炒剩饭,显然是读者很关心的问题。 研究胡适的一大难处是史料难以收集。虽然胡适的生命历程离我们并不遥远,但由于胡适成年的生命有近一半时间是在美国度过,再加上生逢乱世,胡适研究资料散落在中国大陆、台湾与美国等地。众所周知,1950年代内地的那场政治运动使胡适这样的“反动学术权威”的资料没有能够及时系统地整理,虽然近年来出版了《胡适文集》、《胡适全集》等比较系统的资料集,恐怕都不敢说没有遗漏。因此,胡适研究资料的收集与甄别难度相当大。作者知难而进,沿着胡适的足迹寻觅资料,先后去过美国及台湾等地,积累了大量的第一手资料。作为研究历史的学者,史实考证也许并非作者的长项,此前所见他有关胡适的研究大多集中在胡适思想研究发掘上,但在此次“讲胡适”时,似乎是有意弥补资料考证方面的不足,他用了相当长的篇幅从资料考证的角度来讨论胡适研究中聚讼纷纭的问题,特别是胡适的博士学位等问题。虽然胡适在哥伦比亚大学的部分资料因“个人隐私”原因暂付阙如,但已经是就目前为止最为完整的资料了。 如果我们把胡适的一生分成政治(社会)活动家胡适与学者胡适两部分的话,作者这次“讲”胡适并没有像他此前的研究那样集中在胡适的思想世界,他更多地把注意力关注在胡适研究中争议性比较大的问题上,集中在胡适研究档案上,集中在胡适的学术思想上。胡适的博士学位之争历来疑点颇多,直接关系到胡适的人品学品甚至名誉等问题。作者尽其可能用详尽的资料,缜密的分析把胡适的博士学位问题提到当时的文化背景上给出了一个令人信服的解答。 胡适的学术世界涉及哲学、文学、历史学、宗教学乃至学术方法等多方面,大凡近代学术界关注的话题,胡适基本上都没有缺席,近代学术界比较生冷的问题,胡适甚至也有所探讨。胡适对近代学术的影响并不在于他研究问题的深入,而在于他是个开风气者。面对如此广博的胡适学术世界,作者不求全面研究,但求研究必有所得。在这本书中,他用“中国现代哲学史上的胡适”为标题,准确地概括了胡适哲学研究的意义与价值所在———胡适对中国哲学的研究的价值不在于他对某家某派思想的研究的深入,而在于他对中国哲学这个学科现代转型的贡献。此前,陈平原先生在《中国现代学术之建立》中就曾对胡适在中国近代学术转型的贡献作了充分肯定,作者则从现代中国哲学学科的发展进程来研究胡适对中国哲学研究的贡献,肯定胡适的价值。这也恰好说明了胡适是个开风气者。 用通常的观念来看,既然是“讲胡适”,就应该是对胡适生平、思想、学术的全面的检讨,然而,哲生先生却一反常态,不求全面,但求准确。在“讲胡适”中,他只“讲”了胡适一生事业中的一小部分。但这一小部分却是通常胡适研究者没有讲清楚或者忽视的问题,其在胡适研究中的地位可想而知。 内地已出版了数十种胡适传记或评传,却不见胡适研究专家欧阳哲生的“胡适评传”,《欧阳哲生讲胡适》算是独辟蹊径的“半部”评传。学术界常常因胡适《中国哲学史大纲》只写了上卷,最终没有完成,戏称胡适为“胡半部”,然而,这“半部”在学术史上的地位却意义深远。不希望哲生先生的“讲胡适”的评传也以“半部”而终,我们期待着他把读者领进一个完整的胡适世界。我们也有理由期待。 《欧阳哲生讲胡适》,欧阳哲生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1月第一版,24.00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