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祖国大陆,只要提起台湾诗人余光中,人们立刻就会想到他的《乡愁》,正像诗人自己说的,《乡愁》“简直成了我的名片”。其实,余光中的乡愁诗不是一首两首,而是有近百首之多,写作时间跨越了半个多世纪,在其千首诗作中占到十分之一左右。南京大学出版社新近出版的《乡愁四韵》,是海峡两岸第一次出版的以乡愁为主题的余光中专题诗选,收入诗歌近六十首,可以让读者一览余氏乡愁诗的全貌。 这本由南京大学胡有清教授编选的诗选,以时间架构为序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雪的感觉”,主要收入1950年代末至1970年代初三次赴美时的作品,属作者身处异国抒发对祖国的怀念;第二部“呼唤”,收入1960年代初至1970年代中期赴香港前在台湾的作品,属直抒忧国愁乡;第三部“北望”,收入从客居香港开始到1990年代初首次返乡之前的作品,除了早期的几首与第二部接近以外,大都是作者所说的乡愁变调;第四部“浪子回头”,为1992年后直接到大陆参访的返乡之作,洋溢着作者所说的“乡乐”,同时也隐含着对历史的追思和对现实的关注。 余光中先生认为出版自己的乡愁主题诗选“是个创举”,而能由母校教授编选、在母校出版社出版,“其中缘分与意义真是深长”。他对诗选编辑工作十分关心,多次与编者就选目、注释、编排、设计等问题交换意见。书中彩色插页“金陵乡愁地,浪子回头情”,集中了余先生近年回南京的照片十多幅,体现南京在其乡愁情结中的特殊地位,也给诗选增添了乡土气息。为了帮助读者理解原作,编者在作者原注之外又为一些篇目加了附注。作为编后记的专论《“凡我所在,即为中国”》长达万言,对诗人乡愁诗的内容和发展历程详加说明和阐发,可以帮助读者更好地认识作品的思想性和艺术性以及对于促进民族和解与祖国统一的意义,为作者所肯定,也为诗选增色不少。 在当今世界和中国特定的社会文化背景下,在海峡两岸关系发展的新形势下,余光中乡愁诗并不能等同于传统的游子思乡,其中所蕴涵的国家民族认同成为其中最重要的精神内涵,已经成为中华民族一种特定精神和情感的象征。因此,诗选出版的意义是深远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