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看不清?点击更换 看不清?点击更换 忘记密码 注册   加入收藏  
 
 
北大传统温习课——纪念北大建校110周年
来源:  作者:  点击:次  时间:2008-05-13 00:00于哲学网发表

 

 



      为纪念北大建校110周年,出版社推出不少与北大有关的书。在宏大叙事之外,也有许多个体的回忆和反思,比如北大佚事,北大情事,北大趣事。来自个体的记忆,来自逸闻趣事的精神,可能在某种程度上比宏大叙事更贴近心灵。

     

     

     

      共忆:

     

      人有俗人,树无凡品

     

      《寻找北大》汇集了不同时期师生的回忆,试图“温习一些故事和一种精神”。不过,它不是一本孤立的书,而是“汉语江湖”书系的第三本书。“汉语江湖”推崇各式各样写得好的汉语作品,编辑的原则就是蔡元培校长的八字诀“兼容并包、思想自由”,前提是汉语要写得好。《寻找北大》的第一篇文章的第一句就满溢自豪:“北大里边,人有俗人,树无凡品。”

     

      策划王怜花也是北大校友,他说:“说实话,书里有一些我很不喜欢的东西:溢于言表的自恋和欲盖弥彰的自炫。不过,幸好,也还有许多篇章有着令人感慨的深思和深情。真正有意思的地方,是关于一些令人难以忘怀的人和事的描述,我自负地认为,这些人和事不免要发生在北大。因为有很多特立独行、情操高尚的人在北大,北大才像吴晓东常说的那样,是我们永远的‘流动的圣节’。”

     

      主编钱理群说:“我们谈北大传统的时候,一向比较注意宏大叙事,其实北大传统是渗透在老师学生日常生活当中的,就像盐溶于水一样。所以我倒要推荐这本书——《走进北大》,它大量的叙述校园生活,比如北大学生怎么喝酒。这个其实是最有意思的。在逸闻趣事中所显现出来的这种精神,是渗入灵魂的,是生活当中的一种精神,可能在某种程度上比宏大叙事更贴近、更能让你理解。”(《寻找北大》钱理群主编 中国长安出版社)

     

     

     

      名师:

     

      也许不想,未曾忘记

     

      110周年北大校庆让很多或熟悉或陌生的名师集体重现公众视野。

     

      校长蒋梦麟,执掌北大时间最长却被长期“遗忘”。《西潮》是蒋梦麟的自传性作品,几乎囊括了中国1842年至1941年间的所有重大历史事件。前半段是作者“亲闻”的,后半段是作者“亲历”的。作者利用抗战期间躲空袭的“闲暇”,在没有灯光、没有桌椅的防空洞里,用随身携带的铅笔和硬面笔记本,写成这样的一部“自传”。英文版出版后,受到广泛重视,被哈佛大学远东研究所定为重要参考书。之后,蒋梦麟将此书译成中文,在台湾出版时,台湾青年几乎人手一册,被奉为“人生教科书”。罗家伦以王安石的两句诗来评价这部自传:“看似平常最奇绝,成如容易却艰难。” 北京大学出版社的名师作品就更多了。

     

      《四院·沙滩·未名湖:60年北大生涯》是乐黛云60年北大生涯的追忆。在这60年的风雨历程中,作者在北大(包括门头沟劳动基地、北大鲤鱼洲分校)当过猪倌、伙夫、赶驴人、打砖手,最后又回到学术岗位。除了劳动、读书、求学、苦难,作者还写了北大的一批人物:马寅初、季羡林、废名、王瑶、杨周翰、李赋宁等等,还有一些令人扼腕叹息的北大人物:在特殊年代中非正常死亡的解放后北大第一位女研究生朱家玉、北大中文系书记程贤策……这些都是时刻萦绕于作者心间的美丽之魂。

     

      北大的“行吟诗人”谢冕在《红楼钟声燕园柳》里,除写了北大诗歌记忆、北大风物的美,还写了那些充满自由精神和学术魅力的北大人物:蔡元培校长、季羡林先生、林庚先生、吴组缃先生、金克木先生、陈贻焮先生等等,还有早年被迫害致死的北大学生林昭……这些散发着北大精神魅力的师友,是北大精神的一部分。

     

      此外还有:《名师风范——忆黄昆》、《胡宁传》和《严谨与简洁之美——王竹溪一生的物理追求》,分别讲述三位物理学家鲜为人知的生平;王义遒的《湖边琐语》讲述名人逸事、从教治学之道理、管理处事的心得以及个人的人生感悟;韩水法《大学与学术》追问现代大学精神的真谛以及中国大学改革的得失;陈来《燕园问学记》自述学术历程;温儒敏《书香五院》描述与当年诸师友求知交游的细节。

     

      《燕园史话》是中国惟一的一部校园历史地理,而作者侯仁之在历史地理学科上更是开山扛鼎之人,因此本书于北大110周年校庆之际推出更有特别的纪念意义和收藏价值。

     

     

     

      日记:

     

      解密成长,零距离7080

     

      日记这种文体,大抵是关乎心灵关乎经历关乎思考的很个人的东西;年轻人的日记,则免不了会与成长、求索、情绪、情感之类的有关;北大学生的日记,则注定了会有高才生们的光荣与梦想,注定了会有莘莘学子的成长心路,注定了会有于燕园深处不懈求索的动人旋律,当然,也免不了会有未名湖畔的浪漫主义,免不了会有男生女生的青春自白……《北大日记》共收入了近30位北大学子的日记,时间跨度介于1990年至2008年之间,所呈现的显然是零距离的花样年华,是小说、诗歌等艺术加工手段所无法复印的校园与青春。

     

      (《北大日记》,朱家雄主编,上海文汇出版社)李峥嵘 

     

    哲学网编辑部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上海市虹梅南路5800号2座416室 邮编:200241
    ICP证号:晋ICP备 05006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