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看不清?点击更换 看不清?点击更换 忘记密码 注册   加入收藏  
 
 
心灵的炼狱与执著的精神
来源:  作者:  点击:次  时间:2008-04-10 00:00于哲学网发表

 

 



        ——读彭定安的长篇小说《离离原上草》

        《离离原上草》  彭定安著  万卷出版公司出版

        彭定安先生新近出版了带有自传性质的长篇小说《离离原上草》。这是他在年近八旬之际,长期积累、数载笔耕所完成的一部长达160万字的鸿篇巨著,这使我感到一种由衷的钦佩。我觉得,倘若从文学创作的角度来说,这部作品在许多方面都有一种开创性的意义。彭定安先生是全国从事鲁迅研究及文化艺术研究的知名学者,在这部作品里,他实现了自我创作的一次新的突破。他成功地将学者的身份与作家的视角、将诗意的艺术创作与睿智的理性阐释,进行了一次完美的文采斐然的角色互融与转化。《离离原上草》是一部以中国当代知识分子的命运为题材的小说。它所带给我们的思考,绝不仅仅是像怎样写作“学者小说”这样的问题,而是进行一种更深层的关于中国当代知识分子的精神与命运的思考。

        建国以来,文学创作中以中国当代知识分子的命运为题材的作品,始终是稀缺的。改革开放以后,文学作品里有关知识分子的描写内容逐渐多了起来,但真正深入到知识分子的心灵与精神深处去写作,特别是将他们个人的命运与时代的风云联系起来,直面中国当代知识分子所走过的坎坷曲折的精神历程,通过一种心灵化的自我体验式的写作,从而达到一种集体性的精神反思,则并不容易。这部书,是中国当代知识分子的精神编年史,它反映了这一代知识分子在时代风云变幻中的心灵搏击,表现他们具有共性的心路历程。我想,这即是《离离原上草》所带给我们的时代审美意义。

        彭定安先生从青年时期即投身革命。在新中国成立前后那段火热的岁月里,他从江西家乡北上,怀着热烈的激情和建设祖国的坚定信念,来到东北,先后在新闻战线、社会科学战线上工作。他的人生步履,也是历经坎坷磨难,这些在书中都有所体现。而故事的发展线索,也基本上是按照作者个人的经历来展开的。这种南北地域的时空跨越与连接,波澜壮阔的历史时代背景,以及作者自传性质的艺术表现形式,使得这部书的时代气息、地域特色,以及历史感都异常的鲜明有力。特别是书中对于中国知识分子独特人文精神的体证,更是生机勃然、入木三分,对于知识分子人物形象的刻画,栩栩生动,使我们从作者的自我生命体验里,真切地感受到那一代知识分子共性的精神跳动的脉搏。

        《离离原上草》全书共分三部。第一部以1948年江西禾州的四个年轻学子欧阳独离、上官元亨、王月眉、谢竹韵这两男两女离开家乡赴省城考大学为开篇。他们四个人由此所展开的不同的人生经历,构成了这部书的基本框架。他们具有进步思想,渴望改变旧的社会,寻求光明。他们辗转奔波,最终都参加了革命队伍,汇入到建设新中国的时代洪流之中。在第二部中,小说的主人公欧阳独离服从组织安排,于1949年来到了塞北,被分到塞北日报社做编辑。他工作勤奋,积极热情,为人单纯真诚,爱读书,有文才,很快便成为报社里业务出色的“笔杆子”,然而却始终有一种书生气,凡有运动,必受涉及。在“反右”的运动中,他和上官元亨都被错误地定为“右派”分子,从此在思想上、精神上、生活上都承受了许多磨难。这以后,他屡屡成为被各种运动批判的对象,直到“文革”爆发后,再受冲击,最后全家走“五七”道路,到农村插队落户。第三部描写粉碎“四人帮”后,欧阳独离终于在政治上获得了平反,重新调回省城,来到新组建的省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院工作,他的才华抱负得以施展,在学术研究上取得很大的成绩,并担任了研究院的领导。小说最后是以欧阳独离从院领导的岗位上退休,重游故乡结束。

        从欧阳独离的身上,特别是从欧阳独离所经历的坎坷的命运中,我们看到了中国知识分子的一种最核心的价值观,那就是义无反顾地把自我的命运与祖国的命运、人民的命运紧密地联结在一起,即使屡受打击,也永远不泯灭心中的光明的信念。小说虽然描写了欧阳独离所受到的苦难,更写出了他以及其他的知识分子对于这种苦难的态度。

        《离离原上草》是一部有着明显叙述意识的小说。作者运用现实主义的手法,进行了一种独特的人生回放的叙事,构筑了一个开放的、多元的自我表述的话语体系,它表现了作者对于人生和社会的一种总的思考。在创作过程中,作者既是在说“我”,实际上,也表现为一种强烈的“我要说”和“我在说”。这种创作理念,这种我在“叙说”的方式,成为这部作品的一个鲜明特征。作者说出了他所经历过、体验过的一段历史生活,而这个生活,又恰恰是在一个发生着巨大社会变化的过程中,它与历史的进程相吻合,从而使这种人生体验、这种述说,具有了一种真实的历史记录的价值和历史美感的价值。我觉得,中国当代最重要的小说,几乎都具有这种对于历史美感的确认度,并且都是通过人物的遭遇去关注国家和民族的整体命运,进而生成一种宏大的时代主题。这部作品反映了中国知识分子处在一个伟大的变革时代和历史转型期中的精神的蜕变和觉醒的过程,他们以凤凰涅槃的信念,追求光明、进步与理想,将知识分子的自我个性与这理想联系起来,这也是这部作品所表现的一种时代精神和人文精神。

        值得指出的是,这部作品虽是以欧阳独离的个人经历为主线索,但整个故事又是多线索、多角度交叉进行的,叙述的手法相当灵活,富于变化。北方的欧阳独离、上官元亨、殷芳草等人物的命运,与南方的谢竹韵、王月眉、季梦苏等人物的经历交替展开,互衬互辉。作者在叙述方式上,还采用了一些生活场景的时空交替,人物与虚拟的对象之间的大段的心理对白,以及意识流等艺术手法,从而极大地扩展了人物的性格塑造和内心活动的空间。作者雅致清淡的叙述风格,富有哲理韵味的人物内心的表述,以及许多传神的生活细节的描写等,都极大地加强了作品的艺术魅力。

        彭定安先生在谈到《离离原上草》的创作意图时曾说:“我在书里写我的经历,我的情感世界与理性世界、我的痛苦与欢乐、我的哀伤与欣慰,但我不是写我一个人的。我试图反映那个时代的社会与生活。”实际上也正是这样,书中塑造的是中国知识分子的一组群像,而欧阳独离作为他们之中最突出的代表,应该会在中国当代文学史上占据一个耀眼的属于自己的位置。
     
                                 

    哲学网编辑部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上海市虹梅南路5800号2座416室 邮编:200241
    ICP证号:晋ICP备 05006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