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看不清?点击更换 看不清?点击更换 忘记密码 注册   加入收藏  
 
 
正本清源求完璧清初注杜集大成——评《点校〈杜工部诗集辑注〉》
来源:  作者:  点击:次  时间:2009-07-16 00:00于哲学网发表

 

 



    韩成武先生主持的《点校〈杜工部诗集辑注〉》一书,因“国家古籍整理出版专项经费项目”而立项,历时四年之久,终于功成而付梓。

     

      《杜工部诗集辑注》一书的作者朱鹤龄(1606-1638年),字长儒,号愚庵;在明末清初的文坛与学术领域有着重要的地位,于经、史、子、集各方面均造诣非凡,曾与著名学者顾炎武、钱谦益等有交游,顾炎武十分推赏其学识与人品,钱谦益亦高度赞扬其诗道端庄、经学渊博。朱鹤龄亦是当时著名的诗人,曾与顾炎武等人参加明遗民社团“惊隐诗社”,著有诗文集《愚庵小集》,作品风格典正雅丽,并富有思想深度,为当时诗坛名流所称许。

     

      明末清初,是杜诗学史上继两宋所谓“千家注杜”时代之后的第二次研杜高潮期,涌现出了诸如王嗣奭《杜臆》、钱谦益《钱注杜诗》、黄生《杜诗说》、仇兆鳌《杜诗详注》、浦起龙《读杜新解》、杨伦《杜诗镜铨》等一大批富有学术含量的杜诗注本;而朱鹤龄的《杜工部诗集辑注》也是当时的一部笺注杜诗之学术力作,共二十三卷,其中诗二十卷、文赋二卷、集外诗一卷,共计收杜诗1457首、文赋23篇。

     

      与此前及同时代的其他杜诗注本相比较,朱本有如下三大特征。

     

      其一,《杜工部诗集辑注》首次将杜甫的文、赋与杜诗一同列入笺注的范围之内,如注者所云:“子美文集,惟吕东莱略注《三大礼赋》。余因为广之,钩贯唐史,考正文义,允称杜集备观”(《杜工部诗集辑注·凡例》)。这在杜诗注释史乃至于杜诗学史上,都具有开创意义,注者亦可谓独具慧眼。

     

      其二,正是基于注者本人广博的学识与深厚的学术功底,朱本对以往驳杂众多的杜诗笺注给予全面而系统的分析和梳理,力避前人之失,独出机杼,正如同代仇兆鳌所评,“朱于经史典故及地理职官,考据分明。其删汰猥杂,皆有廓清之功”(《杜诗详注·凡例》),切实做到了去伪存真,正本清源。

     

      其三,朱氏更是以诗人的眼光注解杜诗的,这体现在其注疏的指导思想上——“训释之家,必须事义兼晰”,不仅要将诗中之事解释清楚,还要以意逆志,推求诗人之旨;具体的做法,是“于考注句字之外,或贯穿其大意,或阐发其微文”;对于古今诗话的采录,亦“必于诗理、诗法有所发明者,方采入一二”(《杜工部诗集辑注·凡例》),堪称“诗人注杜,诗心处处”。

     

      该书点校主持者、河北大学文学院韩成武教授,是资深杜诗研究专家,他本着严肃认真的治学态度,以清康熙年间金陵叶永茹万卷楼刻本为底本,参校中国社科院藏本《杜工部诗集辑注》,对朱氏原刻本的注释文字做出了细致的研究与点校,并对书中的繁体字、异体字等,均做了详细的处理。在该注本成书的满清初年之特定历史环境中,为避“文字狱”,底本杜诗中大量存在的“胡”、“虏”等违碍字样等均涂作墨丁,而点校者对此都一一如实做出校补,使得《杜工部诗集辑注》以其真实的原貌呈现在世人面前。

     

     

     

    《点校〈杜工部诗集辑注〉》 韩成武等点校 河北大学出版社

    哲学网编辑部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上海市虹梅南路5800号2座416室 邮编:200241
    ICP证号:晋ICP备 05006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