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些年,复旦大学出版社出版了一些颇为学术界称道的著作,如陈尚君先生的《旧五代史新辑会证》、章培恒骆玉明先生的《中国文学史新著》等等,最近又推出了陈云发先生的《元杂剧选解》。元杂剧现存完整剧本162种,陈云发选释了52部,每部一折,包括忠义道德戏、社会问题戏、公案戏、英雄戏、财经戏、神仙道化戏等,涵盖了元杂剧题材的各大门类。 陈云发先生学的是新闻专业,却对戏剧情有独钟。早在上世纪60年代读大学时就参加复旦话剧团当编剧,八九十年代编过十年《上海戏剧》,后来写过《历代名优传奇》,长篇报告文学《越剧之星——钱惠丽》、长篇人物传记《吟啸菊坛——大写尚长荣》),还写过戏曲剧本《梦断萨迦寺》。近几年,陈云发一面活跃于网络平台,撰写评论,论事析人,针砭时弊,褒扬先进;一面埋首元杂剧的研究,编写了《元杂剧选解》。 元朝不足百年,何以元曲与杂剧能与汉赋唐诗宋词并辉?云发先生在前言中作了详尽的论述:“元统治者立国后迟迟不对汉族知识分子采取笼络、任用的政策,所以广大知识分子心灰意冷,仕途被堵塞了,便混迹于瓦舍、勾栏中,与优伶在一起,从事杂剧的事业”,这是元杂剧创作繁荣的社会背景。 毋庸讳言,解放后相当长时间里,对元杂剧的研究介绍不可避免带上时代的“烙印”。云发先生说:“在评述元杂剧作品的思想倾向时,不恰当地拔高了‘阶级斗争’因素,或更多地贴上‘反封建’的标签”,“对一些所谓‘消极剧目’如神仙道化戏、宣扬儒家伦理的社会戏,则缺乏重视和研究”。因此,研究、解读、推介元杂剧的空间很大,这正是陈云发先生编写《元杂剧选解》的原因。 用新的视角来解读,是《元杂剧选解》的特色。如《西厢记》中的崔夫人,历来都认作是反面人物,是阻挠张生和莺莺婚姻的封建家长。而陈云发则说:“近年,有研究者对此提出质疑,认为应重新评价老夫人这个人物”,“王实甫决无反封建意识”,“而是赋于了这个人物世故、老练但又一心为女儿幸福着想的复杂特征”。陈云发如是分析:贼寇围困之时,明知女儿已许配给尚书之子郑恒的崔夫人宣称,谁能退贼兵就把莺莺嫁给谁,作为相国夫人的她突破了当时的道德底线。而在张生借兵退贼之后因为未能与莺莺完婚要赌气离去时,偏偏又是崔夫人要张生留下寄住西厢,为张生与莺莺创造了条件。对崔夫人逼张生赴京赶考,陈云发的解读是:“因为按当时法律,莺莺尽管已为张生占有,但许配郑恒在先,郑家没有休她……莺莺之身仍然是属于郑恒”,“张生是白衣即老百姓,是弱势群体,在当时的社会条件下,张生要保护他和莺莺的‘非法婚姻’,唯一办法是自己求得一官,利用官场势力、关系来压倒对方”。陈云发说:“崔夫人当初逼张生赶考这步棋虽然冷酷了一点,但却是对的,有超前的意识。” (《元杂剧选解》复旦大学出版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