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看不清?点击更换 看不清?点击更换 忘记密码 注册   加入收藏  
 
 
黄兴涛:“人文风景”辜鸿铭——为《中国人的精神》译者序
来源:  作者:  点击:次  时间:2009-05-21 00:00于哲学网发表

 

 



    在近代中西冲突、古今交汇的历史时代,辜鸿铭的确不愧为一道充满魅力的人文风景。其可观之处,不仅在于他有怪诞的外表、奇异的行为,机智灼人、滑稽诙谐的名士个性,也不仅在于其对人生、文明和东西文化有着自己独到的见解,而更在于他那独特的人生经历、风格和思想倾向等诸多因素综合汇聚而成的深厚的文化蕴涵。 

     

      作为一个文化人,辜鸿铭令人关注的奇异之点颇多。约而言之,起码有如下数端:一是具备罕见的语言天才,尤其是英文造诣,已臻出神入化之境,林语堂、孙中山都推为“中国第一”;二是毕生逆西学东渐之潮,不懈地致力于文化输出工作,且极具世界效应。他是中国人中独立完整地英译儒经的开拓者(曾译《论语》、《中庸》和《大学》),享有以“哲学家”和“东方文化代表”驰名西方的特殊名望。就其著作在欧美的阅读范围之广和产生过相当程度的轰动效果而言,他实在无愧近代中国第一人,在他之后,也仅林语堂一人有此殊遇。

     

      不过,辜鸿铭最让人惊奇的一点,还在于其通晓西学而又趋极端保守的内在矛盾。他自幼受过系统的西式教育,生活方式和思想方式都曾十足的西方化,回国时连汉语也说不很好,但回国后却并不见其有明显激进的思想表现,而是一头扎进儒家经典,钻研、玩索并很快归服儒家传统。其态度后来还日益保守,发展到连纳妾制、小脚和辫子等“国渣”陋俗也不愿放弃的顽固程度。这种奇异的文化现象,着实堪称近代文化史上的一个奇观。

     

      多年前,我就是在上述种种奇异之点的吸引下,加入到了研究辜鸿铭的行列。我相信,大凡在“怪人”身上,总会凝聚更多社会的、文化的和人生的奥秘。然而岁月蹉跎,至今我仍不敢言对他已有很深入的认识。每每重读辜氏著作和他人研讨辜氏之文,常有“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新鲜感。要捕捉辜氏真实全面的历史踪影,洞悉并揭示凝聚在他身上的历史和文化内涵,真是谈何容易!

     

     

      《中国人的精神》是辜鸿铭最有影响、也最能集中反映他思想的著作,国内学者以前较为熟悉的书名为《春秋大义》(也曾自题《原华》)。该书1915年由“北京日报社”首版,1922年由上海商务印书馆重版。它的主旨是揭示中国人的精神生活,宣传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鼓吹儒家文明救西论。它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世界范围内兴起的东方文化思潮的代表作之一。比之同类著作,如梁启超的《欧游心影录》与梁漱溟的《东西文化及其哲学》,要早四五年。

     

      《中国人的精神》出版后,立即在西方、特别是在德国引起轰动效应,各种报刊纷纷摘录和译载,成为“臧否议论之的”。1916年,该书的德文版译本即已出版,以后还几次重版;1927年和1941年,其法译本和日译本也相继问世。五四时期,此书在西方的影响还反馈到国内,引起《新青年》主编陈独秀和《东方杂志》主编杜亚泉之间的激烈争论,促使当时思想界的东西文化论争达到白热化程度。因此,无论对该书内容作何评价,将它完整地翻译成中文出版,都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工作。

     

      这次修订出版的译著《中国人的精神》,是应古吴轩出版社之请,专门为中英双语版准备的。十二年前,我和宋小庆最先推出该书初译本的时候,为避免译文的冗蔓,曾对辜鸿铭原作中反复申说的演讲部分作过一点合并删节之类的简单处理。这回,为了更准确完整地再现原作风格,也为满足中英文对照读者的需要,我征得小庆兄同意,又对其中有关部分的内容予以补译或重译。这是应该向读者加以说明的。

     

      去年是辜鸿铭逝世八十周年。出版此书,也可藉以表达我们对于这位文化怪杰的纪念之情。

     

     

     

    (本文为《中国人的精神》译者序,本版刊发时作了删节。)

    哲学网编辑部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上海市虹梅南路5800号2座416室 邮编:200241
    ICP证号:晋ICP备 05006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