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看不清?点击更换 看不清?点击更换 忘记密码 注册   加入收藏  
 
 
孙郁编《被亵渎的鲁迅》出版
来源:  作者:  点击:次  时间:2009-05-07 00:00于哲学网发表

 

 



     

     

     

    《被亵渎的鲁迅》

     

    作者:孙郁 编,梁实秋等

     

    出版社:贵州人民出版社

     

    编辑推荐:

     

    聆听鲁迅同时代人以及后人与鲁迅灵魂的对话,我们也许会隐约地感受到一些沉重。鲁迅在被接受中的扭曲和变形,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我们在各种回忆录、传记、论文中,看到鲁迅的面貌的多样化。实际上,不必讳言,在鲁迅的同时代人中,可以与其在同一个层面上进行交流者,十分有限。更不要说后来者。这一点也可以解释为什么鲁迅不断地吸引着后世的人们。鲁迅的思想具有开放性、不可复制性和常新性,其中包含着对人类一些恒定的主题的探索:存在与虚无、有限与无限、奴役与叛逆,……。有人崇拜他,有人谩骂他,有人诋毁他,有人利用他,各种人以各自的立场来解读他。虽然并不是每种人都得到了他的思想的真谛,但自鲁迅逝世到今天,对鲁迅的评价和研究的轰轰烈烈和众说纷纭,也足以说明了鲁迅的确是中国现代化进程中一个不能回避的存在。鲁迅用他的如椽巨笔,揭示了现代社会一系列隐痛:非人道、奴性、罪恶、苦难、背叛,……,他使人看到了存在的无理性。人日甚一日地消失在“我”的迷津里,不仅成为自己创造出来的文化和物质的仆役,而且也成为外在于己身的社会结构的囚徒。鲁迅思想的闪光点之一就是揭示了传统社会和现时代的“吃人”本质。鲁迅在当今世界中不仅没有隐没,相反,却日益清晰地凸现出不朽的价值。我们时时会感到鲁迅思想的现实意义。

     

    内容简介:

     

    二十世纪的中国作家,没有谁像鲁迅这样给后世造成这样大的影响,留下这么多的话题。他的著作,至今拥有广大的读者。

     

    然而鲁迅又是一个难以描述的存在,走进他的内心深处,是相当困难的。鲁迅思想的深刻性和复杂性,使得后人在接近的时候,常常会陷入表述的尴尬。

     

    在鲁迅生前和身后,由他引发的文化论战和思想交锋,从未停止,一直延续到今天。在鲁迅的遗产中,不仅有对文化社会的渴望,也有对现代社会变态的质疑;不仅有对传统的反省和抵抗,也有对新文化运动中不谐和性的抨击。鲁迅表达了反抗奴役、走向自我解放的文化命题。他将一个贫穷、落后、灾难深重的社会中人的不屈不挠的生命之迹深刻地昭示给世人。他的丰富的思想映现着灵魂的纯净和高贵。鲁迅思想不但在中国,在亚洲,而且在全世界都有其巨大的价值。

     

    鲁迅深刻而又长远地启示着民族的自省,而且不断地被看成精神超越的资源,二十世纪中国文化的动荡和变迁,鲁迅在其中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如今,他一方面被当成一个经典的研究对象;另一方面,也成为当代思想者队伍中一个有血有肉的活生生的存在,而且是一个榜样,一个导师。无论在学院派那里还是在民间,都有鲁迅意识的生长点。

     

    作者简介:

     

    孙郁,1957年生于大连。现为北京鲁迅博物馆馆长,《鲁迅研究月刊》主编,《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副主编。20世纪70年代开始文学创作,80年代起转入文学批评和研究,对中国现代文学和当代文学颇有兴趣。80年代末在鲁迅博物馆研究室工作;90年代初调到北京日报文艺部,做副刊编辑达十年之久。2002年到鲁迅博物馆主持工作至今。近年开始涉猎博物馆学专业,策划了《鲁迅的读书生活》、《王小波生平展》、《中外藏书票展》、《民间藏书展》,并将一些展览推到了国外。

     

    十余年来出版作品及研究著作十余种,主要有《鲁迅与周作人》、《鲁迅与胡适》、《周作人和他的苦雨斋》、《鲁迅书影录》、《胡适影集》、《百年苦梦》、《文字后的历史》等。主编的著作有:《回望鲁迅丛书》、《回望周作人丛书》、《被亵渎的鲁迅》、《苦路——中国的文化怪杰》等。

    哲学网编辑部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上海市虹梅南路5800号2座416室 邮编:200241
    ICP证号:晋ICP备 05006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