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看不清?点击更换 看不清?点击更换 忘记密码 注册   加入收藏  
 
 
叶皓:为《南京大屠杀遇难者名录》序
来源:  作者:  点击:次  时间:2009-04-22 00:00于哲学网发表

 

 



    众所周知,南京大屠杀是侵华日军在发动对中国的侵略战争中所犯下的最残酷的罪行之一。在这场浩劫中,有30多万中国同胞遇难。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关于南京大屠杀的研究起步较晚,特别是南京大屠杀遇难者名录较少,以前只有3000多人。因此,“名录”问题成为南京大屠杀史研究中非常薄弱的一项基础工作。特别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日本右翼势力妄图否定南京大屠杀史实的闹剧愈演愈烈,其主要的方式就是在南京大屠杀遇难者的遇难人数上做文章。鉴此,南京大屠杀遇难者名录的研究,不仅仅是学术性质的研究,更具有实证性的意义。

     

    本书涉及的南京大屠杀遇难者名录,是指从1937121319381月期间,在南京市范围内遭日军杀害的遇难者。另外,还有两个附录,一是从193781519371130,日机轰炸南京时的遇难同胞;二是在193712119371212,日军侵占南京过程中的遇难同胞。

     

    在历史上,对南京大屠杀遇难者名录的调查经历了四个不同的阶段,第一阶段是19383月南京国际救济委员会秘书美国人史迈士主持的调查;第二阶段是1945年国民政府为审判日本战犯组织的调查;第三阶段是1984年南京市政府为筹建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下简称纪念馆)在全市范围内进行的调查;第四阶段是1990年以来至今纪念馆及大学生们的普查。纪念馆对上述四个阶段征集的遇难者的名录进行整理,共获得部分遇难者名录, 但是这些材料本身具有很大的局限性。首先,这部分遇难者名录有很多交叉重复的,由于当时技术条件限制,没有办法将其及时整理出来;其次,这些材料调查后多数被存放此来,更没有进行分门别类的统计、概括、分析,更没有予以充分利用。对于它的剖析与研究也长期处于空白状态。

     

    近年来,有关于南京大屠杀遇难者名录调查与研究已经引起各级领导、档案管理部门和史学工作者多方面的重视,成为南京大屠杀史学调查与研究的重点课题之一。 20067月,南京市委宣传部专门组织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江苏省档案馆、南京市档案馆、南京市公安局一起,召开了关于遇难者名录调查协调会,再次进行了较为深入的名录调查与整理。

     

    目前,在各级领导的重视和关心下,经过方方面面的共同努力,正将历史档案、历史书籍和历史报刊,以及幸存者的口述资料进行一份份整理,做出一份份个性化的档案,已经整理出遇难者名录9000余人。下一步,拟与台湾国史馆、军史馆合作,发掘当年南京保卫战失败后,成为日军俘虏并遭杀害的9万多名遇难者名录,并作为海峡两岸史学界共同研究的课题之一。

     

    本书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尊重史实。比如,在遇难者姓名中,有很多是绰号,比如“陈呆子”、“二愣子”等;有很多乳名,如“小狗子”、“猫娃子”等;有的只知亲属姓名而遇难者本人真实姓名不详的,如“×××之父”、“×××之妻”、“×××之兄”、“×××之弟”等,均原样照录,编者为了便于读者查阅这一类遇难者的信息,只是在注释中标识了该遇难者资料的来源。二是客观缜密。即便是同一姓名遇难者,由于资料来源不同、调查时间不同、调查人或证明人记载或记述的偏差,也有不同的记载。为了使遇难者的信息更加缜密,编者将多个资料客观地一并录入,互补互证,并在需要说明的地方都加了注释,便于读者评判和把握。三是信息准确。每一个遇难者的名录,均采用固定化的格式,详实地记录了遇难者的姓名、性别、民族、籍贯、生卒年、遇难时的年龄、遇难前的职业、遇难地点,遇难方式等,并进行个性化档案资料的录入,建立了一个数据库。在这个数据库里,力求每一个遇难者的信息清晰准确。

     

    本书的出版,是历史上第一本有关南京大屠杀遇难者名录的书籍问世。它将南京大屠杀遇难者的资料集中起来,以“名录”的形式编纂成册,形成专著,填补了历史的空白,不仅为南京大屠杀史研究提供了第一手的原始资料,成为方便研究者的一本工具书,也是对青少年教育有着重要意义的一本教科书。

     

    对于南京大屠杀遇难者名录的发掘和研究工作才刚刚起步,今后还将作为一项长期的重要任务持续开展下去。相信随着此项工作的不断深入,一定还会有更多的发现和收获,南京大屠杀名录的编辑出版工作也将会持续进行,形成系列作品。此外,还将陆续编撰出版《南京大屠杀遇难者遗像》、《南京大屠杀遇难者考证》等相关书籍。

     

        以史为鉴,开创未来。今年是南京大屠杀惨案发生70周年,这段历史虽然距今久远,但历史的教训不能忘记,历史的启迪值得记取。希望通过本书的出版,让广大读者能从一个个遇难者名录的字里行间,悟出历史的真谛,为建设祖国和建设新南京,也为建设世界的持久和平,贡献自己的绵薄之力。如能这样,才是出版此书真正的价值目的和作用所在。         (作者为南京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

     

    20077

     

     

     

    作者:朱成山 主编

     

    发行:南京出版社

     

    定价:118元(全3册)

    哲学网编辑部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上海市虹梅南路5800号2座416室 邮编:200241
    ICP证号:晋ICP备 05006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