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看不清?点击更换 看不清?点击更换 忘记密码 注册   加入收藏  
 
 
《活在书堆下》:他葬身于倾倒的书堆下
来源:  作者:  点击:次  时间:2009-03-05 00:00于哲学网发表

 

 



     

     

     

    《活在书堆下》的编者之一、作家马家辉主持周年祭活动

     

     

     

    收集了各方怀念罗志华文字的《活在书堆下》

     

        书坟上再添一册。这本在罗志华的周年祭后出版的《活在书堆下——我们怀念罗志华》,封面颜色也类一抔黄土。一年前,香港的独立书店“青文书屋”老板、出版人罗志华不幸死于仓库中倾倒的书堆下,曾有友人自我宽慰道:罗志华以书为坟,也算求仁得仁。其后在罗志华的追思会上,他的作家朋友们立愿,要为终生给人做嫁衣的罗志华出版一本书以志纪念,于是一年后就有了这本叫人读得沉痛的,收集了各方面友人、作家和读者怀念罗志华文字的《活在书堆下》。

     

        在香港艺术中心举办的《活在书堆下》发布会,也算是罗志华周年祭的活动。就像一年前在追思会上梁文道所说:“罗志华的死其实是一个象征,象征我们的过去;如果不幸的话,甚至象征我们的未来……”祭奠罗志华就是祭奠我们自己,艺术中心麦高利剧场很快坐满了,来的都是罗志华的朋友,祭奠自己的人。《活在书堆下》的编者之一、作家马家辉亲自主持,全程他坚持不断说笑,但大家都难以微笑,因为这一切都像马家辉当年对罗志华之死的第一反应:太黑色幽默了。

     

        另一位编者诗人叶辉则直接和罗志华的在天之灵对话,希望他满意这本真诚的书。和罗志华关系最深厚的、当年与青文书屋为邻的曙光书店老板马国明先生讲了很长一段话,马国明是研究本雅明的学者,说话也如哲学家般尖锐直接,他回忆了香港的“二楼书店”是如何陷入困境的,回忆了罗志华常令他意外的借钱周转的本领,但最后终于周转不灵。马国明谈到书名《活在书堆下》不禁凄然一笑说:“我们必须直面这个事实,罗志华是死在书堆下的。”接着有评论家陈云回忆他和罗志华作为太极拳“拳友”的交往,并打了一套“虎落平阳”,拳拳生风哀中有怒。诗人廖伟棠朗诵了一首《拟苏东坡寒食帖》,以唱和苏东坡寒食诗为名安慰死者和生者,诗句流露的却是难以安慰:“‘非其鬼而祭’则影子憧憧,扬其灰则露湿且重,路湿且重。”小说家潘诗韵搬演其戏剧《房子》片段,讽刺不读书的教授并暗示罗志华困于密室书堆下那残酷的一幕。诗人关梦南朗读他写于知道罗志华死讯翌日的《悼罗志华》,写到书的难过和“报复”。诗人陈滅是香港著名的淘书家、书评家,他写了一首《冷门书刊堆叠史》,他说:“我们的生活像一部冷门书刊堆叠史/书籍叠高、装箱搬运又苦心整理/认出失去字词仍在手边,然而时代……/时代没什么,是我们甘于被自己离弃。”令人黯然扼腕。

     

        在诗人们之间,是艺术家、作家黄仁逵弹奏吉他,伴着艺术家欧嘉丽朗诵了艾青的《下雪的早晨》:“他决不会知道/有一个人想着他/就在这个下雪早晨”,而她背后的屏幕上播放着黄仁逵做的视像:“一场骤雨把鱼淹死了”。一个个字巨大缓慢地出现,“死”字仿佛久久不去。比这还要冷酷的是最后出场的小说家黄碧云,她舞蹈并念诵了她一年前写的《杜祭文》中沉痛的一段,她的舞步在极小的范围内冲突,让人想起罗志华最后的桎梏。她说罗志华:“但我们的死者,并非无命运。他的死亡老早已经张扬了。”

     

        《活在书堆下》,是香港第一本纪念一个书店老板、一个“殉书者”(学者小思言)的书,我们希望,这也是最后一本。书,不应该是凶手,也不应该是这个扼杀文化的城市的帮凶。

    哲学网编辑部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上海市虹梅南路5800号2座416室 邮编:200241
    ICP证号:晋ICP备 05006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