占中国绝大多数的汉民族没有一部史诗,这多少是一件令人遗憾的事。不要说像影响欧美,乃至全世界至深且远的荷马史诗是没有的,就是像兄弟民族的《格萨尔王传》、《嘎达梅林》之类的,无论口头,还是文字,也是寻找不到的。这或许应归因于作为农业文明的汉民族素来比较理性,没有游牧民族濒海人民那么多的浪漫传奇,也可归因于中国的史官文化过早成熟与发达吧。一切事件都源源本本地记载在史书里,不需要盲人拨拉着琴弦到处弹唱。《史记》不也有一点史诗的味道么?鲁迅说它是“无韵之离骚”,就是明证。然而,《史记》写得再生动,它毕竟还是一部史书,因此,中国偌大的汉民族没有一部史诗是一定的,无论如何,还是令人感到遗憾。 中国是有诗史的。就是有许多杰出的诗人,在他的诗歌里反映了当时朝代真实的历史,如杜甫就是。但“诗史”毕竟只是片断式地反映。直接地以一个时代作为对象的长篇作品依然是没有的。因而,当我拿到这部以中国整整五千年历史为歌咏对象和内涵的书稿,心里多少有点暗暗称奇;虽然它作为书稿某些部分还是有点粗糙,但我愿意帮助作者稍加打磨以便推出,经过双方的共同努力,现在已经正式出版问世了。我觉得这是一件可喜的事。作为责任编辑,我在书的封面打上了“中国第一部诗歌体通史”这句话,我以为这是确切的,有近30年尚不算狭窄的阅读史的我觉得应该有此自信。 白先生的这部《歌咏中华五千年》当然也称不得是史诗,但它确实是一部诗歌体通史,它的体例是按照《中国通史》的体例来架构的,而且作者所依照的《中国通史》还不是名家主持编纂的,我翻了一下这部《中国通史》,觉得它还是有一定的优点的,就是它没有一般的通史那么多的分析、归纳、总结式的理论和术语,而是多具体地描述,让人比较形象直观地感受到历史的形态与特点,而且,它在每章节后面都列有该朝代的历史人物,并附了图像,这虽然吸收了中国古代史书的优点,但在“通史”上我以为是个创例。《歌咏中华五千年》吸收了这一优点,因而使这部诗歌体通史显得更为扎实,避免了每个朝代都是一些概述式的语言组成,使它不仅有骨架,而且有血肉。因为历史毕竟就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人写成的。 “大江东去浪淘尽,风流人物千古颂”。作者开宗明义,开篇第一句就揭橥人民著写历史的真谛(风流人物或者说英雄人物不过是人民的代表):“泱泱中华五千年,历史本是祖先传。”接下来,作者历述文明肇造初始的人物与故事:“盘古开天又辟地,初造王朝是夏启。春秋五霸风云起,战国七群载史记。诸子百家著书言,英雄辈出谱新篇。”以此作为开篇,大笔勾勒,粗线条描绘,渲染了历史氛围,不仅有气势,而且也具吸引人读下去的力量,语言朴实无华,多少已具史诗的意味。“引言”用92句诗从远古一直写到当今改革开放:“小平巨手绘蓝图,改革开放高速度。香港澳门齐回归,大步迈向新世纪……华夏文明五千年,继往开来写新篇。”囊括了五千年大的历史事件,于此可见作者的历史观,亦可见歌者的豪情。 或者正是因为有通史作为参考与依照,作者在叙述或者说是在“歌咏”中国五千年历史时,不仅每一朝代、每一段落都能落到实处,是完整的也是准确的。如写“传说中的原始社会”,他就从神话人物说起,说到了诸多对华夏民族有影响的人物与事件:“《周易》《左传》与《国语》,记载历史话造神。《诗经》所吟先人事,传承太昊伏羲氏。炎帝神农教民耕,兴农种植求民生。黄帝轩辕继帝位,中华文明告肇始。尧舜和禹相禅让,发展农牧兴水利。经济文化成雏形,华夏文明有渊源。女娲炼石补天裂,杀死神龟脚撑天。如今天际出彩霞,五色巨石耀光华……居室先导有巢氏,‘构木为巢’避群兽。钻木取火燧人氏,熟食取暖有成就;群神当中有伏羲,教人用火烹煮食。制作八封计数目,教导男女配偶制……神农尝食百草木,撰书《本草》医人疾……”一个个高度的概括十分的精炼,所有的人与事物并置在一起,给人以意象缤纷、五彩斑斓之感。但是,在写到有影响的历史事件时,作者又不惜用繁笔、工笔来描绘,如大家都熟悉的赤壁之战,作者道:“曹操大军进荆州,攻击矛头指向刘。刘备诸葛在樊城,刘军大败且逃走。曹军顺利占江陵,刘备关羽驻夏口。曹操大军八十万,刘备无力与之战。曹军誓欲灭刘备,再攻孙权平东吴。大兵压境成危机,刘备孙权都着急……孙刘结成联盟军,兵分三路来近敌……风浪颠簸不适应,操营爆发流行病,曹操对此心不安,有人献计连环船……周瑜部将有黄盖,献计火攻抢在先。盖去曹军送书降……时值建安十三年,十一月间有一天。黄盖带领十艘船,大船后边拴小船。浇上油液用布盖,船上装满硬干柴……”历史的细节于此得以凸现。大踏步的概括与细节的工笔描绘相结合,使《歌咏中华五千年》成一恢宏而又生动的历史画卷,这些都说明了这部书已初步具有史诗的品格。 值得称道的是,对于每章后面所列的每一个历史人物,作者都能用精粹的语言勾画出传主的生平事迹及其贡献,数百个人物集中在一起,其实也可以成为一部诗歌体《中华人物志》。让我们随意选两个人物来看:“杜预陕西西安人,西晋将领有学问。娶妻司马昭之妹,博学多谋有智慧。朝野号称‘杜武库’,国法《晋律》由他著。注解《左传》传至今……”这说的是著名的人物;就是一般人不很了解的人物也要言不繁,介绍得比较清楚,如:“清末学者王闿运,文学造诣亦很深。学堂讲学能善诱,清史馆长民国授。自名其室湘绮楼,传世一部《湘军志》。”虽然高度的简略,可谓点到为止,然其一生行迹之荦荦大端却是灼然在焉。 总之,把中国五千年的历史化为诗歌,用诗歌的形式歌唱五千年历史的中国,这总是一个创例,值得赞扬。《歌咏中华五千年》以400余页的篇幅囊括了那么多的内容,满纸风云,跌宕起伏,一气读下来,会感到这多少也是一个奇迹,由此可见,中国的历史完全可以成为史诗所歌咏的对象的。 这部书读起来畅达,也便于初学历史者记忆背诵。值得一提的是,它的作者白义忠不仅不是科班出身,而且是出身十分贫寒、几次辗转为人抱养,行过乞、曾牵着盲人到处说书的初中毕业生,后来不仅做到了山西吕梁市的发展和改革委员副主任,而且写出了这样一部“准史诗”,他所付出的努力与不断进取的精神更是令人赞叹。 顺便说一句,白义忠先生之所以能写出这样七言歌行形式的一部书,或许正是得益他所牵过的那个盲眼的说书艺人的影响,这么一说,《歌咏中华五千年》更像是一部诞生于民间的史诗了。 我们期待着真正意义上的更恢宏、更绚丽动人的中华民族史诗出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