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看不清?点击更换 看不清?点击更换 忘记密码 注册   加入收藏  
 
 
《革命逸史》:民国史第一书
来源:  作者:  点击:次  时间:2009-01-13 00:00于哲学网发表

 

 



    ·孙中山机要秘书回忆录

     

    ·“文革”后曾“内部发行”,建国后首度公开发表

     

    ·史上最权威的全景式“民国私人手记档案”

     

    ·费正清、唐德刚、杨天石、傅国涌等海内外民国史专家

     

    ·高度评定此书为“民国史第一书”

     

    ·蒋介石、林森、于佑任等曾亲笔题写“书名”

     

     

     

    作者:冯自由

     

    ISBN: 978-7-80225-596-8

     

    定价: 98.00

     

    出版社: 新星出版社

     

    作者简介:

     

    冯自由,原名懋隆,字建华,广东南海人,1881年生于日本横滨一个侨商家庭。1895年孙中山在日本成立兴中会支部,冯自由随其父冯镜如一同入会,时年十四岁,自称“马前一小童”,后成为首批同盟会会员,“三民主义”简称亦是冯自由首创。1949年去台湾后,任蒋介石的政治顾问,1958年病逝。

     

    冯自由早年办刊结社,倡导自由平等学说,深得中山先生赏识。同盟会成立之前,冯自由以其家为革命党联络地,居功甚伟。1907年后,先后指挥或参与了潮州、惠州、钦州、广西、云南、广州等多次革命起义活动。191211,参加孙中山的就职典礼,并出任总统府的机要秘书。1924年,公然反对中山先生的国共合作政策,1925年孙中山去世后他被开除党籍。二次革命失败后,他逃离北京。冯自由作为国民党右派,亦不被南京政府重用。此后,“发愤搜集三十年来所宝藏之各种书札、笔记、表册、报章等,并广征故旧同志所经过之事迹”,撰写洋洋百万言的《中华民国开国前革命史》。1936年,日寇压境,辛亥同人殒没无几,国人对辛亥革命时有“数典忘祖,喜谤前辈”之事,冯自由有感于此,开始编写《革命逸史》。

     

    冯自由根据《中国日报》及自己多年笔记、往来书信、稽勋局调查表册等史料撰写此书,所载“吉光片羽,弥足宝贵”,“一切记载皆有来源可寻”,只是“暂以革命逸史名之”。《开国前革命史》记载了海内外革命党人起义建国的始末,对个人言行事迹和团体构造活动则语焉不详;《革命逸史》侧重于个人传记和逸事,可以弥补前者的不足,两书可互相补充、印证参考。《革命逸史》历时十余年,1948年全部完成。

     

    内容简介:

     

    《革命逸史》是冯自由根据香港《中国日报》及他自己多年笔记、往来书信、稽勋局调查表册等编写的,所记载的都是最有根据、最有价值的正史材料,只是“暂以革命逸史名之”。

     

    1895年参加兴中会起,冯自由曾亲历辛亥革命史上的许多重大事件,与孙中山、黄兴、章太炎、秋瑾等革命史上异彩夺目的关键人物都非常熟悉,如秋瑾190410月,曾参加冯自由在横滨组织的"三合会",她加入同盟会也是冯介绍的。冯担任过15个月的临时稽勋局长,调查搜集了大量革命史料,这些因素都是他研究革命史得天独厚的条件。

     

    1924年国民党改组以后,他在政治上不得志,以一个失意的革命元老发愤著书,研究革命史,正本清源,他的历史著作是建立在第一手史料基础上的,有弥足珍贵的史料价值。他在《革命逸史》自序中指出清代有革命党始于兴中会,这以前如白莲教、天地会、洪秀全等,“所企图,所建树,均不外夫以暴易暴一家一姓之帝王系统”,与近代民权主义无关,最多只能说它是私人的或狭义的革命党。兴中会率先举起民族民权主义的旗帜,开创了我国历史的先河。这些见解即使今天看来也是新鲜的。

     

    从兴中会到同盟会,再到中华革命党的党务部副部长,冯自由始终追随孙中山,可以说是革命党的“正统”,但他对光复会、华兴会和其他革命党人的事迹都能如实记载,公正评价,在研究历史时没有派系的狭隘性,在他身上不仅体现了中国史家秉笔直书的传统,而且蕴涵着他对民主、自由、平等始终不渝的追求。他著史首先起源于对当权者歪曲和篡改历史的痛心,同时也是深感民权落空,自由未成。《革命逸史》所载“吉光片羽,弥足宝贵”,“一切记载皆有来源可寻”,希望引用的人一定要分别注明出处,由此也可见他治史的严谨。他曾说袁世凯、黎元洪都不是革命党人,辛亥革命前后,屠杀革命党人,证据确凿,以他们为民国元首,则破坏共和、颠倒功罪都不足怪。遗憾的是国民党自掌握政权以来,“以革命党而行革命党应行之事,虽褒扬先烈之令,不绝如缕”,但只限于大名鼎鼎、妇孺皆知的少数领袖人物,而对于开国前和开国时断头流血、舍生取义的大多数无名英雄,并未按照当年稽勋局的调查表册分别抚恤,他说这是民国有史以来最大的缺憾。他一直认为饮水思源、养生恤死,是后死者应尽的责任。他后半生执着于革命史研究与写作,这也是其中一个主要原因。所以他的《中华民国开国前革命史》、《革命逸史》等著作,并不是为个别领袖树碑立传,而是忠实地记录了革命史上无数无名英雄抛洒热血、舍生取义的业绩。在举世滔滔,数典忘祖大有人在,沐猴而冠、粉墨登场的年代,他以革命的亲历者、以严肃的史家态度,编写革命史,为后世留下了难得的信史。

     

    核心卖点:

     

    1 最权威、最详细、最真实、最不为人知、最值得珍藏的民国革命历史资料,凡与民国时期相关的言说,必以其为依据。

     

    2 此书具有很强的史料价值,建国后首度公开发行。

     

    3 蒋介石亲自题写书名。

     

    4、孙中山先生机要秘书亲历之述,林林总总,民国革命时期那段模糊的背影,终于得以呈现。大同大器十七岁;中国中兴第一人。

    哲学网编辑部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上海市虹梅南路5800号2座416室 邮编:200241
    ICP证号:晋ICP备 05006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