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相伯 陈寅恪 陈寅恪先生专题请点击: 蔡元培 《大师》是上海电视台纪实频道两年前悄然推出的一个栏目,开播至今,这一栏目以其恢弘的历史感与学术思想价值几成上海电视界人文守望的代名词。昨天,由上海文广新闻传媒集团纪实频道、上视传媒公司、新华传媒、上海图书馆联合主办的《大师》珍藏版光碟首发仪式在上海图书馆举行,《大师》栏目主创人员专程向“大师”家属包括傅雷的儿子傅敏、丰子恺的女儿丰一吟、童第周的女儿童夙明、黄佐临的女儿黄蜀芹等赠送珍藏光碟。 《大师》:记录厚重人生 马相伯、蔡元培、陈寅恪、黄炎培、竺可桢、张元济、华罗庚、张伯苓、马寅初、童第周……《大师》讲述的是在19世纪90年代到20世纪90年代,在中国各个领域里创造出卓越成就的大师大家的厚重人生。编导们通过阅读原著,了解大师的一生,再采访与大师生活工作过的家人、同事和学生。大师“枯燥”生活经历与学术思想,被生动地展示于荧屏:《大师》开篇是《马相伯》,生于1840年的马相伯93岁时在抗战烽火中创办复旦学院,从桂林到昆明到越南,一路流亡,一路办学,甚至他的学生弟子给他的寿仪也悉数捐出办学。他说:“我是一条狗,只会叫,叫了一百年也没有把中国叫醒。”一个“爱国老青年”的形象让人印象至深。从《马相伯》开始,《大师》至今已陆续播出了60多位大师的故事。92岁高龄的国家图书馆馆长任继愈在为《大师》题写片名后说:“我们这个时代,需要文化的积累。” 《大师》制片人王韧表示,他们想表达的就是——人文关怀不是时髦,而是一种操守,“我们选择了纪录片就是选择了一生的承诺;纪录片是我们对天地间生命尊重的一种表达;纪录片是一种艰巨的思想的劳作。” 朱维铮:《大师》映照当下 复旦大学历史系教授朱维铮在昨天的首发仪式后进行了《〈大师〉与大师》的文化讲座,他认为,在当今这样一个炒作成风,以致阿猫阿狗都被封为或自封为什么“大师”的情况下,纪实频道的坚守让人敬佩。 “‘大师’称谓,起初出现在汉初,并非了不起的名目,当时的博士都可称为大师。直到宋元明清,人们对传统的认知日趋专精,‘大师’也成了经史诸子的特定领域真能继往开来人物的尊称。”他认为,《大师》所拍的大师使观众可知前辈真大师,均非可被权力金钱玩诸股掌的阿猫阿狗式的“宠物”:马相伯揭露民初孔教会借使孔教变国教以达敛财目的,蔡元培在官在野都坚持教育学术都必须兼容并包以实现思想言论自由,陈寅恪宁死都要坚持“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傅雷被打成右派还为自己相信的真理献身。 朱维铮说,《大师》的观众日增,与如今“大师”满天飞得不到有效抑制有一定关系,而《大师》无疑给憎恶这些现象的人士,提供了可资比较的参照。 “我心目中的国学大师”评选活动请点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