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文赏玉》,沈从文著,百花文艺出版社2008年10月第一版,定价:30.00元
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的编辑高艳华女士专程来京,和我商量,很想出一本父亲当年文物研究方面的书。其实,在《沈从文全集》后几卷里,除了像《中国古代服饰研究》、《唐宋铜镜》等少数较完整已经发表过的文字和过去汇集在《花花朵朵、坛坛罐罐》短文外,更多的是父亲尚未完成的专题研究文字片断,是当年的编委们从故纸堆的卡片、未完成稿、甚至残稿资料整理编辑而成。而且前几年已经出现过的几种沈从文相关文物研究的书籍,也实在不太令人满意。所以一开始我是不赞成再出版这方面书籍的。无奈高艳华女士的真诚和热情,最终,我们还是共同选择了用父亲关于玉的几个片断文字,配图由出版社去选定。说实话,过去虽然和天津百花出版社打过交道,但是我只知道他们是文学方面的专行,是否能搞好这样一本需要配上大量图片又和文学沾不上边的出版物,也真是不太有把握。 真没有想到,很快,10月初,我就收到了高女士提前寄来的第一本样书。反复翻看以后,真有点“爱不释手”。虽然原作有错误的引用,个别配图有些模糊。但是,我当时想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立刻用电子邮件向高艳华女士和书的整体设计者魏钧泉先生致谢。在文物和玉上我都是外行,而这本书首先就用温雅(这个词是我有感而拼凑的,和形容玉的温润相映)的装帧和大量的漂亮图片吸引了我这个外行,同样,它们也会吸引外行去仔细读读那些本来看上去十分生涩的研究文字。 图片并不直接配合文字,甚至有些宝贝是在父亲去世以后才出土被发现的,但是的确表达了父亲对于玉的理解和感情。我们小时候,常常会看见父亲从小市地摊上(解放前东单就有)、琉璃厂古董店买回来的玉器,有带钩、有璧、有很薄的玉碗、有扳指、佩、琀……有的光滑圆润,有的则看起来根本不像玉。他爱好,会津津有味地告诉我们这个做工多么细,那件造型多么巧,上面的云纹多么美! 琀是古人放在嘴里陪葬用的;而那个壁,为什么没有玉的光泽,也是因为在墓葬里时间太久,受到了各种侵蚀;板指是用于拉弓射箭……等等。虽然爱好,自己却不收藏,这些他非常欣赏的东西往往是在家里留不住几天,很快就又转赠到了学校、博物馆或者其他人手里。虽然买进来的价格极低,却往往会受到母亲的批评,因为当时家里经济并不富裕。批评归批评,父亲却仍然乐此不疲。我们现在才真正理解,他的那种爱好是对美好事物的欣赏,是对古代工匠高超手艺的崇拜与尊重,对某些利用好天然石料(色泽、纹理)巧思设计的赞叹。他自己欣赏,也希望大家都能欣赏,所以那些器物又都去了大众可以看到的地方。玉是父亲生前没有能完成的研究专题之一。我想,《从文赏玉》能够成书,也算帮助他完成了把过去只有贵族才能欣赏的宝贵文化遗产之一交给大众的心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