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看不清?点击更换 看不清?点击更换 忘记密码 注册   加入收藏  
 
 
武少民:且听秋坟鬼唱诗——重读《聊斋志异》
来源:  作者:  点击:次  时间:2008-12-05 00:00于哲学网发表

 

 



    一位香港朋友让我推荐一本古典名著,我脱口而出——《聊斋志异》。

     

      很多年前,曾在昏暗的油灯下,读过《聊斋》残本。那时,可以看到的书不多,并且大多残破不堪、缺角少页。正因如此,所有能看到的书都要读之再三,所有看到的诗词都想背下来,当然,对《聊斋》这本书写人性的大书,更是看了又看。

     

      尤其喜欢序言里的那首诗,“姑妄言之姑听之,豆棚瓜架雨如丝。料应厌做人间语,爱听秋坟鬼唱诗。”每一次默念,都仿佛回到乡间,豆蓬瓜架,细雨纷飞,家人团坐,融融泄泄。仅仅这种温暖的感觉,就让我激动不已。

     

      在落雨的夜里,窗外,一滴滴雨水打在花草的叶片上,响起簌簌的声音,你可以把它当成鬼狐的脚步,也可以想象她们美丽的姿容,以及内心的彷徨和无依。在蒲松龄所处的那个时代,人间语,更多的是虚伪和欺诈;人间世,更多的是冷暖人情。

     

      在一个束缚人性的时代,才华、爱情、奋斗,都不过是一场梦幻,不仅得不到认可,甚至还要付出血的代价。因此,不如在桃红柳绿的山间,在街谈巷议的路口,或听或写,或笑或骂,然后,让这些文字掷地金石声、千古知音众。

     

      又过了很多年,在一个安静的夜里,重读聊斋。沉浸在鬼狐世界,鬓影婆娑,衣袂飘飞,听她们的喜怒哀乐,看她们的声色华年。内心,充盈着感动,流淌着温情。一如想起,静静流走的时间里,人们依依难舍,却最终离别。

     

      没有人在淌过岁月的长河后,能带走什么。世间的情感,如同聊斋中的故事,荒诞不经。那些爱与恨,那些美与好,都是转眼就逝的烟云,随风就化为灰烬。聂小倩,那个《倩女幽魂》的原型,不过是聊斋中一个可爱的小人物,因为食了人间烟火,就有了七情六欲,不知是悲是喜。

     

      那个莲花公主,黄粱一梦中的爱情,在曲终人散之后,惟余湛蓝天幕下的几只黄蜂,嗡嗡不绝,却弦歌不再。同是黄蜂的绿衣人,在墨迹中走出的那个“谢”字,让人感觉这些小动物所化的精灵,更有人情。

     

      通过这些文字,我们可以穿越百年时空,遥想那个古风盎然的清晨,人们风尘仆仆的赶路,追寻烟云一样的梦想。那一个死后还随着朋友上路赶考的书生,还想着衣锦还乡,直到见到妻子之后,才明白自己已经死去经年,遂扑然而灭。读来令人神伤。

     

      爱听秋坟鬼唱诗。那些风花雪月的鬼,唱得是怎样的诗?悲凉的,还是欢喜的,无奈的,还是决然的?只有静静读完这本书,才能领悟那文字后面的复杂情感。聊斋不仅不是本恐怖的鬼小说,更是一本读来令人温暖的大书。这也是我向那位朋友推荐此书的缘由。

     

      重读聊斋,读到的虽然是片断,却通过这些片断,勾连出一幅恢宏温馨的浮世画卷。这幅画卷里有你,也有我的影子,有众生渴望却不能得到的情感。在匆匆数十年的人生逆旅中,我们虽然不能经历一切,但至少需要感知,需要感动。

    哲学网编辑部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上海市虹梅南路5800号2座416室 邮编:200241
    ICP证号:晋ICP备 05006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