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看不清?点击更换 看不清?点击更换 忘记密码 注册   加入收藏  
 
 
吴正明:綵衣堂·瓶隐庐·钱仲联
来源:  作者:  点击:次  时间:2008-09-25 00:00于哲学网发表

 

 



    綵衣堂、瓶隐庐现在都是常熟翁同龢的纪念馆。前者建在明代古屋翁氏故居,后者是修复了虞山西麓翁氏墓庐的原址,建成了瓶庐纪念馆。翁同龢生前就有人称他为“翁常熟”。

       

        翁同龢的父亲翁心存在道光年间买下了仲姓的明代旧屋,这座后来被为人称为翁氏故居的老屋里,出了两代帝师、父子宰相、叔侄状元、兄弟大臣,科名盛及百年。翁氏故居就处于常熟古城通衢大道书院街一侧的小巷子里,巷名一直叫“翁家巷门”。1991111,翁同和纪念馆正式开幕。苏州大学终身教授钱仲联先生是翁同龢二姐的孙子,他在文汇报“笔会”上发表过多篇“梦苕庵脞录”,其中《故乡琐忆》说:“翁氏綵衣堂,这是明代古建筑,后来转入翁氏,作为住宅。历经劫火,保存完好,再加修整,绝代佳人焕发了青春。”当年,我受市领导之命,请求钱老为即将开放的翁馆主体建筑綵衣堂题写楹联,仲联师说过:“翁同龢兄姐们的后代,现在辈分最长的,只剩我一人,是翁同龢姐姐的孙子,所以我有‘瓶庐离孙’的印章”。他欣然接受故乡人之请,而且对我表示,这件事,“当仁不让了”。他很快完成了为綵衣堂撰书的抱柱楹联,要我前去取回故乡。联语是:“一代完人,风烟乔木长留,忧国当初,谣诼到蛾眉,零雨东归龙阙变;九州硕望,日月新天临照,升堂此际,精灵通肸蠁,大云西仰鸽峰高。”对翁同龢的一生作了高度概括的评价。

       

        写好这副楹联以后,仲联师还有所感,1991926,来信中写道:“近日又作了纪念馆的诗二首,录奉一笑:一、‘沧海人归感有霜,青山驴背旧平章。回天力与孤忠尽,虎豹当时守九阊。’二、‘荩臣一念万悲凉。身世麻姑历海桑,谁分赤明开纪后,离孙来拜綵衣堂。’”

       

        19945月,中国史学会在常熟举行“甲午战争与翁同龢”全国学术研讨会,特邀钱老參加,我亦与会。趁休息时间,我奉陪他到翁同龢纪念馆瞻仰。这是钱老最后一次回到已经离别多年的故乡。我为仲联师这次返乡活动,写了一篇散文《梅花笛里返江城》,发表在同年第5期的《苏州杂志》。钱老对这次故乡之行非常满意。

       

        翁同龢晚年取号瓶庐,一曰瓶居士,有守口如瓶之意。所居先人墓庐,名为瓶隐庐,又表示已退于山林、隐居墓庐。瓶隐庐位于常熟虞山西麓鹁鸽峰下谢家浜的尚湖之滨,“登楼揽翠,开轩面湖,具有山林胜致”(丁祖荫《重修常昭合志》)。钱仲联先生回忆自己幼年在故乡此地的读书生活时说;“我在这里就学,天天与书本打交道,也天天把山水看做知音。”“面南正对尚湖的湖甸,有时烟雨迷茫,有时晴波潋滟,仿佛对着倪云林的水墨画。”

       

        1935年岁次乙亥,农历十月十七日,钱仲联先生的业师唐文治先生来到常熟,约了他和另一位学生张鸿先生一起拜谒翁同龢墓。唐文治是翁同龢的门生,又是翁氏在北京的西席,张鸿是翁同龢的侄孙婿,因此他俩一同奉陪唐老夫子去虞山西麓谒墓并拜访瓶隐庐。钱先生有诗记此:“西山一角雨中青,来捧杯浆叩墓扃。无恙平泉馀木石,不磨魂气荡风霆。奋髯松自排云待,翻泪泉应彻地听。头白门生几人到,沈哀为诉草堂灵。”1992511“笔会”刊载的《故乡琐忆》中,这首七律被作为全文结语。

       

        1982年秋天,钱老来常熟治病和疗养,得有较多时机请益。10月中,钱老即将返苏。我和何耀文学兄一起,奉陪仲联师伉俪拜谒翁同龢墓。事后,我以七古《秋山行》向钱老多次求教,承蒙屡屡诲正。拙作较长,此处稍引数句:“青山有意偿真情,待我重此秋山行。清切抱人女儿臂(注:‘春山女儿臂,清切抱人来’,为钱师早年写春日虞山之名句,得到当时诗坛老辈冒鹤亭、李拔可、黄公渚等名流赞赏,陈衍为之写入《石遗室诗话》),绝佳诗境魂长萦。如何历尽劫波后,芳华再睹犹含英。昨夜重阳无风雨,果然月是家乡明。金风迓我夕晖里,碧空万里呈美晴。青山未老人不老,愿与剑石同峥嵘。夫子坐车如坐帐,风驰电掣声可听。十里虞山入怀袖,群峰婉转争相迎……”

       

        是年,瓶隐庐被批准为省文物保护单位。1996年綵衣堂升级,由国家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仲联师于2003年底谢世,今年是他的百年诞辰。谨以此文作为对先师的纪念。

    哲学网编辑部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上海市虹梅南路5800号2座416室 邮编:200241
    ICP证号:晋ICP备 05006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