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6年的柏林奥运会,是中国代表团首次以大规模的团队参与奥运盛会,然而这却是一趟热热闹闹而去,冷冷清清而归的征程。缺乏准备,不受关注,中国代表团在奥运会上的一无斩获正是当时国事艰难,山河破碎的映照。然而,正是在种种艰难困苦下,中国代表团仍咬紧牙关,欢欣而悲壮地走出了这一步。 “政府不急运动员急” 就在这火烧眉毛的时候,是否参加奥运会,如何参加,我们似乎还没有眉目。这时,曾单身飘洋到美国,参加过1932年洛杉矶奥运会的短跑名将刘长春在当年《良友》画报上焦急万分地说:“明年在德国柏林举行的世界运动会,转瞬又快到了。在发扬我国的体育精神,和在国际宣传上,我希望国内负责这方面的人能够早早预备。我上次参加世界运动会的时候,动身的前两天才找到了经费决定参加,时间真是太匆促,更谈不到什么预备。如果明年我们准备参加的话,就应该立即预备,一年的时间实在是有限的。”刘长春就是我们的刘翔啊。这年他26岁,时不待我,他想如果有幸能参加1936年的奥运会的话,将是他一生中最后一次参加国际体育赛事,因为对他来说过了28在短跑上,就很难再有发展了。 都不到一年了,还说“早早预备”,不过,幸运的是,这事还真的给预备起来了,而且此系中国政府第一次有意识地派出正式的奥运代表团。代表团共139人(其中运动员69人),将分别参加田径、游泳、举重、拳击、自行车、篮球和足球6个大项的比赛,总领队为王正廷博士,总教练为马约翰,另外还派了一个武术表演队和一个体育考察团随同前行。 参加柏林奥运会的“中国代表团”成立是一件令国人振奋的大事,其一举一动亦备受关注。然而,他们当年的行程的细节却很少得到描述,有幸的是,当年的报刊杂志,尤其是《良友》杂志为了解当年中国代表团在柏林的行踪提供了一些真实可感的材料,而这些材料透露出的细节可以帮助我们复原出中国代表团在柏林的场景。 在赴柏林前夕, 颠簸之旅 此后,经过长达近一个月的海上风浪的颠簸,不习惯于海上旅行的中国运动员大多晕船、呕吐,被折腾得死去活来,更不用说锻炼身体,恢复训练了,到 抵达柏林的中国体育代表团,更是受到人们的热情欢迎。代表团男性团员一律白礼帽、深色西装、深色领带、浅色裤子,女性团员上衣与男性西装略同,浅色裙子,看上去,个个精神焕发,一律光彩照人。 总的看来,中国奥运代表团在柏林可谓是无限风光。所到之处,无不成为人们焦点,因为这是这个长年被内外危机折腾得疲惫不堪的国家第一次似乎松了一口气的时候。 当然,中国人没经历过、体验过这种整齐而宏大的场面,据说,当时,一个官太太——为了经历这一场面也要到开幕式上凑热闹——举旗走在队伍最前面,突然,军乐响起,她吓得双腿哆嗦。这时,女子运动队副领队黄丽明接过大旗,方免出丑。这一插曲正说明了中国人在这个世界舞台上的一种好奇、胆怯和惊惧的心理。不过,在开幕式上,中国这支不算小的代表团算是在世界体育盛会中得以亮相。亮相而不是得奖牌,是这次中国代表团奥运之行的最大意义。 中国与奥运的第一次正式接触(四年前刘长春单枪匹马赴美洲只能算是一次“非正式”接触)的故事和场景几乎到此结束。在随后的比赛中,除了 浩浩荡荡、热热闹闹而去,垂头丧气、冷冷清清而归。中国与奥运接触的象征意义,大于奖牌意义,其实,中国代表团参加奥运的高潮正在于出征时的一路欢呼和一路风光,待到参加完奥运开幕式进入正式比赛时,这次出征柏林已接近尾声。惟一使国人略感安慰的是,这次中国奥运代表团的国术表演队六男三女十八般武艺表演赢得了西方人的满堂喝彩,今天的“功夫熊猫”不也是西方人对中国武术的“崇拜”的体现吗?是不是早就料到这一尴尬结局,而特地准备了这一多少能给国人以些微骄傲和安慰的项目呢?与中国代表队昂然而来相对比的是,他们的归途却显得狼狈不堪,原来,他们归国的路费还没有着落,最后还是靠当地的华侨、学生募捐才得以回国。 出征前的中国代表团 海外华侨举旗欢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