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著名学校的老校刊,一直为淘书人所追求,北京大学更其甚之,原因之一是可从中追溯北京大学的传统或北京大学的精神。笔者有缘得到几册捧读,在1998年北京大学百年校庆时还拿上几册跑到北大校园邮局,每本花2元钱盖上了北大百年校庆纪念戳。
2001年五四前夕,我一早在北京的报国寺收藏市场,又看到有人从麻袋里像倒垃圾似地倒出一堆旧书刊,周围人像拾荒者一样扑了上去。我从人缝里看到那多是北大和燕大的旧书刊,也急忙去抽了几本,竟然都是40周年和50周年校庆的出版物。忙乱之中,听到有人说外面还有一车,马上相跟跑出去,在寺外东边胡同停着一辆北京吉普,满满一车都是北京大学和燕京大学的旧书刊,可是卖主只成堆撮,我只得悻悻地离去。后来问过别人,说是一共卖了8000元。转眼到了2008年,又是北京大学110周年校庆,便又拿上淘得的老校刊跑到燕园邮局,花5角钱1本盖上“北大110周年校庆纪念戳”,引来了周围人们的一片羡慕之声。
一册蔡元培先生题词“北大三十五年纪念 风雨如晦 鸡鸣不已”的《北京大学三十五周年纪念刊》(北大学生会三十五周年纪念筹备会出版委员会,1933年12月17日),所载《国立北京大学三十五周年纪念宣言》中说:“三十五年前,帝国主义摧毁了中国的万里长城……北大应这时代的需要而呱呱坠地了……十四年前,北京大学曾经号召全国民众作反帝运动……两年前的今日,北大学生曾经反抗过政府对帝国主义的一贯投降的政策……”恰如其中一篇纪念文章所总结:“一提起北大,我们总会连想到‘五四’,连想到‘新文化运动’甚至连想到‘革命’”,如同看到了前35年北大的历史。
1938年,成立40周年的北大已经陷入日寇之手,但撤到昆明的西南联大仍然在12月17日举行了“北京大学建校40周年纪念会”。在1945年的《北京大学34年毕业同学录》上印着蔡元培先生语录:“读书不忘救国,救国不忘读书”。开头一篇“临别献辞”说:“五四运动以后北大精神一直作着我国政治文化的根本动力”,“目下……国难尚殷,祖国前途的光明与战后的复兴建设都有待我们去共同努力。”在工学院的简介中写道:“我们不惜别,我们只是互勉,拿着计算尺、鸭嘴笔、丁字尺去做些‘人’干的事,不要昧着良心走入黑暗圈”——令我们今天读起来,也不由肃然起敬。
1948年,北大迎来50周年校庆,胡适校长摆开了大庆的架势,早在年初1月14日,北大五十周年纪念筹备委员会就召开了第一次会议,决议了诸多纪念事项。直到11月9日和12月8日,这个纪念筹备委员会还召开过第二、三次会议,待到12月17日校庆之日,胡适却不见了踪影。
那一年,反对国民党统治运动风起云涌。5月1日出版的《北大半月刊 五四特大号》(北京大学学生自治会)纪念五四29周年,许多进步教授、学者纷起响应。所谓北大传统或北大精神,其实就是“五四的革命传统”或“五四精神”,这是一以贯之且成为大多数国人共识的。
北平解放后,1949年4月28日,北京大学纪念五四筹备委员会写信给毛泽东主席,请他回校参加五四运动30周年的纪念活动。虽然毛泽东因故没能到会,但是在30日回了信并“庆祝北大的进步”。
解放后第一个校庆,北大做了比较隆重的准备,并且在校庆前的12月12日决定再一次邀请毛泽东回北大并为校徽题字。12月16日,《北大周刊》出版了第21期,1至8版全用红字套印,是“庆祝北京大学51周年校庆暨师生代表会议开幕特刊”,压题标语是“开好师生代表会议庆祝校庆”。头版头条是“纪念解放后第一次校庆”,第4版刊出的专访“图书馆老职员畅谈毛主席,服务最久的老工友话当年”是解放后最早的关于毛泽东在北大图书馆工作情况的报道。第二天,在北大三院礼堂隆重举行了“51周年校庆纪念大会”,教育部部长马叙伦和中共中央宣传部副部长徐特立到会讲话。1950年3月17日,北大收到了中共中央秘书室送给北大的一封信,北大校长办公室并转全体师生员工同志们:寄上毛主席为北大校徽题字,敬请查收。
1950年4月20日,北大校务委员会又以北京大学全体师生员工的名义写信,请毛主席为纪念五四而举办的五四运动史料展览题字。4月21日,毛主席给北大写了回信:“祝贺‘五四’运动三十一周年,团结起来为建设新中国而奋斗 毛泽东”。12月16日,北大校务委员会第34次会议作出决定,当年校庆以举办展览为主,不另举行庆祝仪式。
1951年12月7日,汤用彤副校长提出把北大校庆日改为5月4日,认为校庆时间临近期末,师生紧张不宜搞大的活动。从此以后,北京大学的校庆日就改在了每年的5月4日——这就是北大110年校史后57年校庆日的由来。
1954年,北京大学度过了解放初最为隆重的校庆。一册《北京大学 1898~1954 校庆纪念特刊》(校庆56周年、“五四”31周年、北京大学校刊编辑委员会编印,1954年5月出版),大红封面,封内刊出油画《五四运动》和北大红楼的照片,扉页为毛泽东题词:“祝贺‘五四’三十一周年团结起来为建设新中国而奋斗——毛泽东”,不知何故缺少了“北京大学学生自治会五四筹备会”的题款,首页照片“毛主席在校工作处”、“1952年院系调整后迁驻燕大校址的北大校门”。首篇文章为高教部部长马叙伦《对北京大学的一点期望》,下面是马寅初校长的《庆祝校庆五十六周年》。
接着具有重要影响的校庆是1958年5月4日的“北大六十周年校庆”,这天下午万余名师生员工参加了“北京大学六十周年校庆纪念会”,会上最重要的是陈伯达讲话,题目是《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批判的革命的精神继续改造北京大学,建设一个共产主义的新北京大学》。陈伯达说:“在五四运动中,北京大学曾经站在运动的前面,有批判的革命的精神,当时中心的口号是反对帝国主义,打倒孔家店。后来以胡适为代表的资产阶级右派篡夺了北大的领导权,改变了北大的教学方向……北京大学的老教授大体上有两个包袱:一是受西方资本主义没落时期的教育,一是受中国封建意识的影响。不论在哲学、政治经济学、历史学、文学等方面都是这样……我愿意向大家提出这样的意见: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批判的革命的精神继续改造北京大学,建设一个共产主义的新北京大学。”最后他用“共产主义的新北京大学万岁!”的口号结束了演说。
当年的新闻报道这样评述:“……它始终贯穿着新与旧,进步与反动、革命与反革命这样两条道路的斗争。目前在兴无灭资、自觉革命的口号下,全校师生的思想改造运动正在轰轰烈烈地进行。”——这些声音让北大60周年校庆过得紧张有余而欢庆的气氛不足,像是预示着猛烈的风暴即将到来。
|
|
|
|
|
哲学网编辑部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上海市虹梅南路5800号2座416室 邮编:200241
ICP证号:晋ICP备 05006844号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