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看不清?点击更换 看不清?点击更换 忘记密码 注册   加入收藏  
 
 
风花雪月——宋词里缓缓而吟的才子佳人(十四)
来源:  作者:  点击:次  时间:2008-01-31 00:00于哲学网发表

 

 



      【卷十四】 宋祁

      【派别】 婉约派

      【文集】 《宋景文集》
      
      为君持酒劝斜阳 且向花间留晚照
      
      大凡名人出世总会有一番异象,相传李白降生时有人观到文曲星坠地,后李白名垂千古,成为一代诗仙。宋朝的“二宋”宋祁兄弟来得也是非比寻常。据其乡人传宋祁兄长宋庠出生时,其母梦见有一朱衣人遗其一颗大珠,受之并置于怀上,醒来后仍觉有珍珠在偎怀里的温暖。后来又梦见前番朱衣人再次前往,怀揣一部文选送予宋母,遂生宋祁,宋祁小时候被乡人称作为选哥。珠宝喻显贵,而文选喻才情,后亦是果真如此,宋庠官高至相,而宋祁诗词文俱是了得。
      
      宋祁少时家素寒贫,过着数米为炊的日子,无钱资书,只能四处向乡人求之而读,兄弟两人在家自学,无师无友,但天资聪颖,加上昼夜刻苦而学,终习得满腹诗书。后宋祁投其文章于安州太守夏文庄,虽然此时两人为尚布衣平民,文庄见其两人文思了了,遂厚待之。一次宴请宋祁兄弟两人,席间作落花诗,宋庠沉吟片刻云:“汉皋佩冷临江失,金谷楼空到地香。”宋祁后云:“将飞更作回风舞,飞落犹存半面妆。”文庄言:咏落花而不言落,大宋当状元及第,又风骨秀重,异日当作宰相,又言小宋不能及其兄,但也应该会登科中举。后皆为其言中。(见《青箱杂记》)
      
      宋祁少时才气便很大,晏殊甚爱之,屡请祁赴宴。欢饮达旦,后宋祁宴饮为乐之好受晏殊影响甚深。据陆游《老学庵笔记》中记载言:“宋景文好客,会饮于广厦中,外设重幕,内列宝炬,歌舞相继,坐客忘疲,但觉漏长,启幕视之,已是二昼。名曰不晓天。”昼夜狂欢,生活极其浪漫放逸,就是今人见了也不免为叹。宋祁红颜众多,但为性情中人,不似崔颢,娶妻一定是要择美,稍不惬意即弃之,凡易三四。宋祁实为红袖知己。魏泰的《东轩笔记》记载过这样一件轶事:“宋祁多内宠,后庭中罗绮者甚多。尝宴於锦江。偶微寒命取半臂。诸婢各送一枚。凡十余枚皆至。子京视之茫然。恐有厚薄之嫌,竟不敢服,忍冷而归。”如此谨细,有怜香惜玉之心。宋祁最喜欢于筵前酒边花前月下赋词吟诗,所以他的词风风流闲雅,读后让人心旷神怡,后人称其词妍丽而不轻薄,和雅而不尘靡,纵观其词,有韵亦有境。
      
      一次宋祁经过张先家时,命仆僮呼之“尚书欲见云破月来花弄影郎中”,子野在屋内大声应道:“得非红杏枝头春意闹尚书”(《古今词话》)。其“红杏尚书”美名得之于宋祁名篇《玉楼春》:
      
      东城渐觉风光好,縠皱波纹迎客棹。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浮生长恨欢娱少,肯爱千金轻一笑,为君持酒劝斜阳,且向花间留晚照。
      
      东城并非实指,词人畅游而发出感叹,春回大地,风光正好。昔日钱惟演亦作《玉楼春》言:“城上风光莺语乱,城下烟波春拍岸。”一片春光莺声燕语,烟波春水荡漾。
      
      那盈盈的春水,微风乍起,吹皱了整个湖面,现出枚枚细细的鳞纹,像是对那些往来河上的轻舟短棹露出浅笑,意欲留住这些画船匆匆的脚步。薄雾萦回之际,岸边的杨柳被这浓湿的雾气所染,似是笼上了一层淡的淡轻烟,犹有漠漠微寒。红杏,本来就为耐不住寂寞之物,招来蜂飞蝶舞尽聚枝头。唐人叶绍翁《游园不值》诗言:“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红杏破出墙头,将春意点染地愈加凝重。蜂蝶亦是一群狂蜂浪蝶,却也使得一切显出热闹非凡。宋祁本人迷醉于花间,最喜是风月,人生在世,最害怕的事情莫过于不能饮酒行乐。李白有诗云:“浮生若梦,为欢几何。”纵其一生光阴虚少,欧阳修词云:“行乐还须年少,樽前看取衰翁。”莫要等到白发苍苍的时候再来叹息未把握住自己的花样年华。李白《将进酒》言:“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皆是一番劝人之辞,宋祁心领神会,纵使千金买得美人一笑也应不悔。千金酬得一笑也是让人开怀。美人一笑倾城月,千金散尽还复来。历史上最浪漫的事情莫过于周幽王为搏得爱妃褒姒一笑而做出了“烽火戏诸侯”之事,美人本无错,只是君王太荒唐。如果幽王看见汉人李延年的诗“北国有佳人,遗世而独立。一笑倾人城,再笑倾人国。 宁不知倾城与倾国,佳人难再得”,也要是心平气和了。古往今来,情种几何,人间自是有情痴。吴三桂冲冠一怒为红颜,白流苏与范柳原在平淡中演绎着倾城之恋,堕入红尘中的男女见之也让人恻动心扉,谁又会断言红尘无爱。
      
      又见到那欲坠的斜阳,李商隐诗言:“夕阳无限好,只是尽黄昏”,美好的事物总是会逝去地那么快。周汝昌先生言“书生无力挥鲁阳之戈,使日驭倒退三舍”,所以宋祁只能举起酒杯,对着斜阳,哀哀地挽留其多延迟一晌,在花间留住那灿若的晚照。宋祁一颗痴心大家实可明鉴。若其读了稼轩词“斜阳却在,烟柳断肠处”,恐怕是要泪落涟涟。
      
      宋祁痴情多情且处处留情。有一次在过繁台街的时候,正好碰见浩荡的皇宫车仗,因来不及躲避,差点就撞了上去。忽帘内有一宫女呼“小宋也”,宋祁在其揭帘而望的一刹那,双目对视,周身便如火烧。那宫女生得皓齿明眉,色若春晓之花,将个宋祁看得呆愣住了。回家时他仍时刻想着白天发生的这一切,后作词一阙《鹧鸪天》云:
      
      宝毂雕轮狭路逢,一声肠断绣帷中;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金作屋、玉为笼,车如流水马如龙;刘郎已恨蓬山远,更隔蓬山几万重。
      
      纵观此词,宋祁将前人的诗句词句糅合在一起,却也是畅如流水,正好表达了他不能尽言的情意。宋祁开始只是在家里让歌女唱唱而已,却没想到一下子传到了都下,直达禁廷,最后仁宗皇帝也知道了此词。且通过歌女的禀述知道此词为宋祁所作,并且也知道了此词所作的经过。后仁宗追问宫人谁在帘内呼小宋,有一宫人自陈。仁宗立刻设宴御,召见翰林学士宋祁,宋祁得知仁宗知道其因思慕宫人而作词便惶恐至极,后仁宗非但没有怪罪宋祁,相反惜其才,笑言道:“蓬山不远”,遂将宫女赐之于他,宋祁因祸得福,不仅抱得美人归,还得到了仁宗皇帝的特别青睐,可谓是一举两得。后清人王士禛羡慕之而言:“小宋何幸得此奇遇,令人妒煞。”此词中多引用前人之句,“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出自于唐人李商隐的《无题》诗;“车如流水马如龙”则是出自于南唐后主李煜的《望江南》。
      
      宋祁的这种优游风流、纵酒买醉、轻歌曼舞的生活却也遭到过旁人的不满。宋祁兄宋庠为人正派,很看不惯弟弟的这种花天酒地的行径。宋庠为相之时,一次,元霄节晚上,他仍在书院里伏案研读《周易》,后听说宋祁在府中高点华灯,拥妓醉饮,第二日便让身边亲信捎去诘问之语“相公寄语学士,闻昨夜烧灯夜宴,穷极奢侈,不知还记得那年元霄节之时在州学内吃着冷炙残羹。”宋祁听后不以为然,并笑之言:“须寄语相公,不知那年吃残羹冷炙到底为甚。”宋庠听后无语。后来宋祁罢参知政事一职,知扬州府,以双鹅赠梅尧臣,梅尧臣受之作诗言:“昔居风池上,曾食风池萍。不同王逸少,辛苦写黄诗。”此诗将曾食池萍之鹅喻宋祁,又将祁同王逸少作比,多少有一些嘲讽之意,宋祁看后,大不悦,好心赠人礼物,却是搬起石头终砸了自己的脚。
      
      宋祁与晏殊,仕途都很顺畅,宋祁并没有经历过大的宦海沉浮,一生富贵显达,可以说几乎是不识愁苦滋味。这种体验在他的词作中表现出来就是一些欢快之音,与他的“行乐还须年少”思想相符,其有一首《锦缠道》:
      
      燕子呢喃,景色乍长春昼。 睹园林万花如绣。海棠经雨胭脂透。
      柳展宫眉,翠拂行人首。
      
      向郊原踏春,恣歌携手。 醉醺醺尚寻芳酒。问牧童遥指孤村,
      道杏花深处,那里人家有。
      
      在燕子的呢喃软语中,春昼乍然变长,景色如新。春意盎然的园林,已藏不住那勃发的春意,群芳似锦,万花如簇。海棠花在细雨的润湿下现出那淡若胭脂的轻红,如那素绚的美人温软的唇。柳叶慢慢长得有棱角起来,似那宫人的眉黛。轻轻地拂过那在小径中行走游人的颔首,仿佛是在劝说他放慢匆匆的脚步。离开亭园,欲向郊外原野踏青,他携着美人的纤纤细手,恣意放歌。本来就有了一些醉意,然看到春意正浓、美人静好,良辰美景此时何待。又欲寻得芳酒与伊相酌共饮,正寻觅处,忽逢牧童,上前问之,牧童遥指杏花村而道:“此处自有好酒可沽。”可以想象他们在杏花村中饮酒的温馨而别是有一番情致。后有学者认为宋祁引用杜牧诗句实是表达为清明时节孤身旅人的悲凉情怀,不能消尽凄迷意境的底色。我看应该是误解。“携手”两字即已告诉了非孤身一人,朱淑贞有词句云:“携手耦花湖上路,一霎黄梅细雨。”所言为一对青年男女相依而行于耦花湖畔,宋祁词意与朱淑贞词亦是相仿。
      
      宋祁一生贡献之大还在于编撰《新唐书》,列传一百五十卷就出自于宋祁之手。当时朝廷命欧阳修修撰《新唐书》,宋祁辅佐欧公。宋祁晚年知成都府,携唐书以刊修。每次宴毕,便开寝门,垂帘,燃二椽烛,和墨伸纸,媵婢夹侍,远近之人皆知道尚书是要开始修唐书了。窗纸上映着宋祁的清影,望之若仙人。尝有一日,天降大雪,觉屋内冷,宋祁便吩咐添厚帷幕,燃起椽烛,又命左右之人生起两巨炉的炭火,屋内暖如春昼。诸姬环侍,晏殊方才磨墨濡毫,辛苦半日一卷尚未修成,顿觉倦怠。于是顾诸姬言:“汝辈俱尝在人家,颇见主人如此否?”诸姬皆曰无有。后一姬言:“昔主公遇此天气,只是拥炉命歌舞,引满大醉而已。”宋祁乃搁笔掩卷,起索酒饮之,畅欢达旦。(见《东轩笔录》)宋祁为一率性之人,不能言其不经苦,此事读后也只是觉得宋祁顿时莫名潇洒。
      
      宋祁一生几作落花诗,暮年守圃田又作诗云:“香随蜂蜜尽,红入燕泥干”,大家俱言,宋祁降与落花共尽,未几果卒。具似秦少游,作词云“飞红万点愁如海”,被人言少游必不久于人世,何曾有愁如海水之多理。一语皆是道破天机。
      
      【小传】:宋祁(998-1061) 字子京,安州安陆(今属湖北)人,徙居开封雍丘(今河南杞县)。仁守天圣二年(1024)与其兄宋庠同举进士。初任复州军事推官。召试,授直史馆。历官龙图阁学士、史馆修撰、知制诰、工部尚书、翰林学士承旨。曾与欧阳修同修《新唐书》。与其兄庠齐名,时呼“小宋、大宋”。因其词《玉楼春》中有“红杏枝头春意闹”之句,人称红杏尚书。为人喜奢侈,多游宴。其词多抒写个人生活情怀,未摆脱晚唐五代艳丽旧习。但构思新颖,语言流丽,描写生动,一些佳句流传甚广。原有文集一百五十卷,已散佚。清人辑有《宋景文集》;近人辑有《宋景文公集》;赵万里辑有《宋景文公长短句》。

    哲学网编辑部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上海市虹梅南路5800号2座416室 邮编:200241
    ICP证号:晋ICP备 05006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