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成章 会党演变的武装集团,既得天下,不会与昔日的盟友分享政权。国民党果有师承,1925年刺杀廖仲恺,1927年北伐胜利后“清共”,与当年刺杀陶成章、剿灭光复会的伎俩何其相似。始作俑者,其无后乎? 清末会党,光复会与同盟会同根并蒂,乙巳(1905)合流,相濡以沫,数年间威震东南,不分伯仲。丁未(1907)之后,两会首领龃龉不断,但为反清大业,尚能共事。俟江浙独立,孙、黄得势,光复会即遭压迫,矛盾日深,冲突愈烈,相斥相煎,终致火并。 光复会检举孙文“罪状” 陶成章,字焕卿,浙江会稽县人,生于 1905年,同盟会在日本东京成立,蔡元培、章太炎、陶成章相继加入同盟会,其后又有光复会成员陆续参加同盟会的活动,也有像秋瑾那样先入同盟会,后又加入光复会的。表面上看,光复会与同盟会合流共体,其实两会各有独立的机构和组织,各有自己的筹款渠道,下层会员仍归本会控制,秘密活动仍由本会部署,如1907年秋瑾、徐锡麟准备在江、浙、皖起义,就是光复会独自策划的。他们只是反清会党的联合性组织,类似于其后湖北的日知会、文学社与同盟会的关系。 若论两会宗旨,在推翻满清方面是一致的,但在革命成功后的政体和民生政策方面差异较大。同盟会主张建立共和国,实行美国式的民主和宪政,光复会的观念则比较陈旧。陶成章写的龙华会(光复会的外围组织)章程,头一句便是“怎样叫做革命?革命就是造反”,“孔夫子孟夫子的说话,诸位兄弟们想必多愿意听的。他两位老先生的说话,载在四书上面,明明白白,何尝说皇帝是不许百姓做的?”在陶成章看来,反满革命,就是“汤武革命”,就是改朝换代,他反对共和、立宪:“无论各国立宪,是因为离着封建时代不远,一时不能到平民执政的时代,就把这‘立宪’做个上下过渡的用法。我们已是平民做了皇帝宰相千百余年,哪里还要用着‘立宪’过渡呢?况且立宪实在是有弊病,无论什么君主立宪共和立宪,总不免于少数人的私意,平民依旧吃苦”,他主张革命成功后或由人民选举皇帝,或实行无政府主义,他的政治理想就是《礼记》中所描绘的大同世界:“……到那时候,土地没有,也没有大财主,也没有苦百姓,税也轻了,厘捐税关也都废了,兵也少了,从此大家有饭吃了,不愁冷了,于是乎可以太太平平,永远不用造反革命了,这才是中华国民的万岁。”(《辛亥革命》,一,P538) 1907年初,清驻日公使杨枢请求日本政府驱逐孙中山,日本政府送给孙五千元旅费,日商铃木久五郎亦赠款一万元,劝孙离日。孙中山接受了赠款,行前留给《民报》维持费二千元,其余供给军用。时为《民报》主编的章太炎大为不满,要将孙受赠一事公诸《民报》,黄兴予以阻止。随后黄也离日,由刘揆一代行同盟会总理职务。同年秋,孙、黄计划在广东南部的钦、廉一带(编者注:今广西钦州、合浦地区)起义,派日本人萱野长知(同盟会员)在日购运枪械,章太炎听说所买枪械陈旧,用《民报》名义拍发明电,告知香港《中国日报》(同盟会机关报)冯自由另行定购。孙得知,认为章泄露军事机密,致信东京本部,对章表示不满,章也反唇相讥,与陶成章借潮、惠起义失败之由,鼓动张继、宋教仁等召集大会,罢免孙的总理职务,举黄兴继任。刘揆一深恐发生内讧,于钦、廉起义不利,力加反对,与张继为此事扭打起来。事后,刘揆一致书胡汉民,请他劝孙向东京本部引咎辞职。孙复信说,党内纠纷须查明事实才能解决。黄兴也去函:“孙总理德高望重,诸君如求革命能获成功,乞勿误会而倾心拥护。”这样,才结束了那次的党潮。(林虎:《我参加辛亥革命的经过》,《辛亥革命回忆录》,第一编,P443) 1908年春,因章太炎脑病发作,《民报》二十号到二十三号由陶成章主编,陶编了四期,仍交章主持。陶成章化名去南洋筹款,他要求孙中山介绍他向南洋各处华侨募捐,未得允许。从此,陶成章决计恢复光复会,与同盟会分离,他把徐锡麟、秋瑾起义之事编成《浙案纪略》,在英属、荷属各地广为宣传。这时,李燮和在南洋槟港设有同盟会支部,声势浩大,颇得华侨信任,陶成章到槟港煽动李燮和纠合江浙湘楚闽粤蜀七省在南洋的部分华侨,列举孙中山的“罪状”,上书东京同盟会本部,要求罢免孙的总理职务,本部置之不理。他们就在南洋重振光复会,举在东京的章太炎为会长,发售江浙皖闽赣五省革命债券,李燮和把同盟会支部改为光复会支部。1908年河口之役,孙中山派汪精卫到荷属文岛筹款接济,大受光复会员的排挤,未有结果。1909年9月,陶成章、李燮和等发布了《七省同盟会员意见书》(即《孙文罪行》),指孙侵吞华侨捐款,借革命肥私;章太炎也写了《伪〈民报〉检举状》批孙,与陶遥相呼应。陶成章又亲自从南洋去东京,与章太炎运动黄兴反对孙中山,黄不为所动,并致函李燮和为孙申辩。陶成章亦与陈其美不睦,曾在孙中山面前劝陈戒嫖戒赌,陈认为陶有意侮辱他,衔恨甚深。 上海光复,陈其美、李燮和争夺沪军都督 武昌起义后,同盟会上海支部负责人陈其美与商团、士绅、立宪派头面人物李平书、温宗尧、沈缦云、张静江、张謇频频密会,预谋起事;运动军警、联络帮会、偷运军火、策划方案,也是陈其美去进行的。原想待南京先起义,上海后举,不料汉口失守,汉阳告急,黄兴来电催促,非江浙独立,攻克南京,无以解武汉之危,遂决计先从沪、杭下手。上海起义的决定是九月初三( 同盟会和光复会各有起义计划,应该说准备工作是比较周密的,上海起义过程中没有发生激烈战斗和重大伤亡,只是在夺取制造局时遇到了意外。位于黄浦江边的制造局是江南最大的军工厂,储存着大批枪械弹药,吴淞口外停泊着清海军的五艘军舰,准备运送军火接济进攻汉阳的清军,因此,夺取制造局,防止海军运走军火,成了当务之急。陈其美侦得李燮和已与制造局卫队取得联络,深怕他捷足先登,把军火掌握在光复会手中,也派人花钱运动制造局卫队,以作内应。为了上海起义的成功,陈其美与李燮和在行动日期上是有沟通的,但攻打制造局的时间和方案,他俩各有算计和安排。九月十三( 光复会欲举李燮和为都督,上海的商团、士绅和财界人士则倾向于陈其美,经各方协商,九月十六( 陶成章策动浙军反对黄兴 李、陈争夺沪军都督时,陶成章一直隐于幕后,设筹款局,予以资助,眼见光复军在上海难以立足,只得谋求在浙江发展,他认为,光复会党人十之八九是浙江人,在本省应能有所作为。但浙江的政局很复杂,陶成章与军界关系不深,士绅对他也不大满意,他的目光盯住了都督汤寿潜,如果倒汤成功,即便自己不做浙督,也许可以使光复会的人担此大任,免得江、浙全部落入同盟会之手。 汤寿潜是浙江名士,光绪十八年(1892)中进士,翰林院庶吉士,曾任两淮盐运使;1905年,发动旅沪浙江同乡抵制英美侵夺苏杭甬铁路修筑权,倡议集股自办全浙铁路,在上海成立“浙江全省铁路公司”,任总理;清政府授汤寿潜为四品京卿,总理全浙铁路事宜;1906年,汤与张謇等人,联合江、浙、闽绅商二百余人,成立“预备立宪公会”,任副会长,敦促清廷早日立宪。早在上海光复前,陈其美到杭州策划起义时,就内定汤寿潜为浙督人眩杭州光复后,在正式推举都督的会议上,同盟会提名汤寿潜为都督,光复会的王金发等人坚决反对(据说1907年浙江巡抚张曾敭捕杀秋瑾前,曾征询汤寿潜,汤未表反对),因同盟会方面与会者人多,最后通过以汤为都督。增韫继任浙江巡抚,捣毁了西湖岸边的秋瑾墓,招致光复会党人憎恨,杭州光复时,敢死队攻入巡抚衙门,逮捕了增韫,他与汤寿潜有交情,汤做都督后,释放了他,送他五百大洋,派人把他护送到上海。驻扎杭州的旗营协领贵林也是汤寿潜的故交,在与义军接洽投降时要求在条款中写上“不杀一个旗人”并得到汤寿潜的保证后才肯投降,汤答应了他。光复会党人对汤寿潜循情、袒护清朝官员的作法非常反感,在他们的影响下,浙军总司令周承菼趁汤去上海的时候,以私藏武器之名捕杀了贵林父子,汤闻讯后第二天赶回杭州,质问周为何不请示他就随便杀人。光复会党人处处掣肘,同盟会党人又把持都督府各部,汤寿潜难有作为,辞职居沪,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后提名他任交通总长。 此时,陶成章虽为浙江省参议会参议员,却往返于上海、南京,倒汤、反黄,策划北伐。联军攻下南京后,不同派系的军队抢地盘,争官职,纠纷摩擦,日益激烈。各省代表筹组临时政府时,同盟会想推举黄兴为大元帅,在孙中山回国之前,代行临时大总统职权,浙军司令朱瑞、参谋长吕公望(二人是光复会员)则主张推举黎元洪,以为黎是首义元勋,黄虽为同盟会首领,但作为汉阳败将,资格欠缺。当时说客临门,络绎不绝,各派都想拉拢浙军,借以增强自己的势力,拥黄、拥黎之争闹得不可开交。陶成章、李燮和反对黄兴任大元帅,鼓动朱瑞与同盟会分家。临时政府成立后,黄兴任陆军总长,他派人向浙军参谋何遂传话:“浙江方面骂黄兴骂得厉害,你是否和吕公望商量商量,不要再反对黄兴了。”何问吕,为什么总是反对黄兴。他说:“他不公平嘛,陆军部歧视我们。一句话,给朱瑞一个军长,就不再反对黄兴了。”(何遂:《辛亥革命亲历纪实》,《辛亥革命回忆录》,第一编,P489) 多年来,光复会在江浙惨淡经营,牺牲巨大,沪、杭光复后,两地都督若能有陶成章、李燮和一席之位,光复会党人心理上也是慰藉。挤走汤寿潜后,光复会力举陶成章为浙江都督。此时,朱瑞所部在卫戍南京各军中实力最强,又有李燮和的光复军相助,光复会的总部还在上海,仍有一定的影响力,如果陶成章当上浙江都督,浙江和南京很可能落入光复会的控制之下,光复军倘若执意北伐,南北议和破局,届时,同盟会与袁世凯分享民国政权的交易必将破产,孙、黄的地位,陈其美与同盟会要人的利益和安全,都会受到威胁。值此存亡之际,陈其美再施先手, 光复会的灭亡 陶成章死后,光复会群情激愤,公开反对孙、黄。 章太炎也与孙中山决裂。孙就任临时大总统后,派员去上海迎章太炎到南京,原想提名章为教育总长,预备会审议时未通过,孙又未及时给章安排相当的职位,直到二月初,才聘他出任总统府枢密顾问,章拂袖而去,随即在上海组织中华民国联合会,扬言“革命军起,革命党消”,不久,他正式宣布与同盟会脱离关系。陶案过后,章太炎更是逢孙必反: 李燮和去职,光复军解散,许雪湫率领的汕头民军,孤立粤东,成了光复会的最后一支武装。同盟会再下杀手,1912年5月,广东都督胡汉民将许部缴械,不日,许雪湫即被枪杀。栋梁摧折,大厦倾覆,光复会灭亡了。 会党演变的武装集团,既得天下,不会与昔日的盟友分享政权。国民党果有师承,1925年刺杀廖仲恺,1927年北伐胜利后“清共”,与当年刺杀陶成章、剿灭光复会的伎俩何其相似。始作俑者,其无后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