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看不清?点击更换 看不清?点击更换 忘记密码 注册   加入收藏  
 
 
瞿秋白的最后时光
来源:  作者:  点击:次  时间:2009-07-01 00:00于哲学网发表

 

 



    最近热播的电视剧《人间正道是沧桑》深受观众喜爱,剧中的角色依稀有真实人物的影子,能让人想起那段激荡的历史岁月。有媒体说,杨立青的精神导师瞿恩就是以瞿秋白和周恩来两人为原型塑造的。周恩来为人熟知,可对于瞿秋白,不少人可能就知之有限了。

     

    瞿秋白于1899129出生在常州,他青年时的理想是做一位学者。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瞿秋白参加了这一场运动。之后,瞿秋白参加了李大钊倡导成立的马克思学说研究会,接受了马克思主义学说。

     

    192010月,瞿秋白以北京《晨报》和上海《时事新报》特派记者和特约通讯员的身份赴莫斯科采访。从1921年初到1922年底,瞿秋白在苏俄度过了整整两个年头,撰写了《饿乡纪程》、《赤都心史》、《俄国议学史》、《俄国革命记》等著作。他的书籍在当时的中国起到了振聋发聩的作用。

     

    1922125,中共领袖陈独秀到了莫斯科,他邀请瞿秋白回国工作,瞿秋白答应回国直接参加国内的革命活动。

     

    1927年,国共关系破裂。蒋介石、汪精卫先后发动政变,屠杀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全国处于白色恐怖之中。历史将瞿秋白推到了“风口浪尖”,87,瞿秋白在汉口俄租界主持召开了有名的“八七会议”,确定了在湘、鄂、赣、粤四省发动秋收起义的决定。

     

    1931年,从苏联回国的王明等人篡夺了党中央的领导权,瞿秋白随之被排挤出党中央的领导层。1934年,蒋介石对江西苏区红军进行第五次围剿得逞,主力红军被迫长征,当时的中央领导人无情地将瞿秋白“遗弃”在了苏区。

     

    1935年二三月间,国民党数万军队追堵留在苏区的红军。瞿秋白在一次转移中与敌人遭遇,经过激战后在福建被俘,关押在长汀监狱。当时的国民党三十六师师长宋希濂曾是瞿秋白的学生,现在却要提审并最后枪毙瞿秋白。这一情节与《人间正道是沧桑》中学生范希亮最后枪毙老师瞿恩也有几分相似。

     

    鉴于曾担任过共产党的最高领导和大文人的特殊身份,瞿秋白在狱中还是受到了优待。他在禁闭室里可以写字,可以读书。1935616,宋希濂突然接到蒋介石密电,命令对瞿秋白“就地枪决,照相呈验”,“中央和各大报发消息”。617,国民党三十六师参谋长与陈军医来到狱中,摆酒与瞿秋白对饮,酒过三巡,便把消息通知瞿秋白。瞿秋白深深地吸了一口气,缓缓地饮了一口酒,然后说:“我早就等着这一天了!这样做才符合蒋介石其人的作为!我提议,为你们提前给我送行,干杯!”

     

    当晚,瞿秋白安然入梦,次日早上他还特意记下了梦境:“一九三五年六月十七日晚,梦行小径中,夕阳明灭,寒流幽咽,如置仙境。翌日读唐人诗,忽见‘夕阳明灭乱山中’句,因集句偶成一首:‘夕阳明灭乱山中,落叶寒泉听不穷。已忍伶俜十年事,心持半偈万缘空。’”书写至此,军法处长传令催促起程,瞿秋白于是写下了下面的句子:“方提笔录出,而毙命之令已下,甚可念也。秋白曾有句:‘眼底烟云过尽时,正我逍遥处。’此非词谶,乃狱中言志耳。秋白绝笔。”

     

    瞿秋白在士兵的押送下走进中山公园,见一桌酒肴已摆在八角亭里。遵照特务连长的安排,瞿秋白在亭前拍照。他背手挺胸,两腿叉开,面带笑容,为世人留下了最后一张照片。

     

    瞿秋白自斟自饮,旁若无人。酒后,瞿秋白走出中山公园,走向刑场。走至距中山公园约两公里的罗汉岭下,他见此处青山环抱,绿草如茵,就对刽子手说:“此地甚好。”然后盘腿而坐,饮弹倒下,终年36岁。

     

    作为中共早期的领导人,瞿秋白很有人格魅力。他曾在黄埔军校和上海大学授课,听过他的课的丁玲回忆,当年的瞿秋白风度翩翩:“最好的教员是瞿秋白……他讲希腊、罗马,讲文艺复兴,也讲唐宋元明……他把我们当作同游者,一同游历上下古今,东南西北。”瞿秋白能写诗填词,在书法、绘画上也颇有造诣。他还是个翻译家,翻译过普希金、莱蒙托夫、托尔斯泰等许多俄国文学家的作品;他还是位出色的文艺批评家,他最早对鲁迅杂文的价值进行了系统的论述。瞿秋白和鲁迅的友谊更是为世人所称道,鲁迅曾给瞿秋白手书一条幅:“人生得一知己足矣,斯世当以同怀视之。”

     

         在长汀监狱,瞿秋白写过一首词《卜算子》:“寂寞此人间,且喜身无主。眼底云烟过尽时,正我逍遥处。花落知春残,一任风和雨。信是明年春再来,应有香如故。”“信是明年春再来,应有香如故。”此句颇有司马迁在《报任安书》所写“述往事,思来者”的味道。在狱中,瞿秋白还写过一篇著名的文章《多余的话》,总结自己的人生,他认为自己本是文人,却因“历史的误会”,当上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人;他为党工作,却遭到了排挤和“遗弃”。他的文艺才华还没来得及充分施展,生命就要被“罪恶的国民党的子弹”所剥夺。但国民党的子弹能夺去瞿秋白的生命,却无法剥夺他圣洁的人格。在这一点上,《人间正道是沧桑》中的瞿恩显然与真实瞿秋白极端类似,生时是坚定的布道者,死时是从容的殉道者。

    哲学网编辑部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上海市虹梅南路5800号2座416室 邮编:200241
    ICP证号:晋ICP备 05006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