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著名报告文学作家、记者文思淼撰写的《李约瑟:揭开中国神秘面纱的人》一书,以西方视角和纵横开阖的笔触,以及对李约瑟坚持一生的日记文献的大量引用和考证,细腻而流畅地还原了科学家李约瑟、外交活动家李约瑟和笔耕不辍的科技史学家李约瑟,为读者生动再现了一个具有浪漫情怀、强健体魄和不羁思想的争议多端的传奇人物,一个因为中国情人而爱上中国,爱上中国文明的人。 李约瑟非去敦煌石窟不可 他进行的第一次探险始于1943年8月,这是一次获益匪浅的旅行。此次探险是迄今为止最曲折、最困难的一次,后来证明也是最有启发意义、收获最丰的一次活动。虽然一路上出现了许多挫折和大大小小的灾难,致使行程超出了计划范围,持续了几个月的时间,但是,李约瑟到达了中国西北地区最偏远的地方,远远超过万里长城的西端,进入了炙热的茫茫沙漠地带。 在这次旅行中,他的目的地是新疆沙漠内的一处特别的地方。那里有一个不大的岩洞,西方学者将其命名为17号洞窟,是人工开凿的莫高石窟之一。敦煌莫高窟位于偏远的西部沙漠城市敦煌附近,在一片绿洲外围的峭壁上,呈一线排开。敦煌,是著名的丝绸之路上的一个驿站,那里的旅馆供应用当地驴肉做成的肉排。 对李约瑟来说,17号岩洞的重要性与他的公务没有一丝联系。这个入口很低、不得不弯腰才能进去的洞窟就是36年前,即1907年发现的巨大而年代久远的中国图书馆,藏有一卷雕版印刷的书籍,这卷书现在被公认为是人类历史上记载的第一部印本书。这就是著名的《金刚经》,刻印于公元868年。 这卷书出自中国人之手。这个事实一锤定音地表明在欧洲的古腾堡或卡克斯顿·威廉印刷他们的第一本书前6个世纪中国的工人就已经知道印刷术了。如果在这一切创造过程中有一样东西可揭穿西方世界的谎言——中国是一个落后的国家——则非这卷《金刚经》莫属。从17号洞窟里的尘土中抽出来的这卷易损资料,无可辩驳地证明了中国是一个引领人类文明的国家。李约瑟第一次读到关于《金刚经》的故事时,就感到一种无法抑制的冲动:他一定要从重庆出发到敦煌石窟走一趟,无论有多大困难,都非去不可。 李约瑟早先就认定,他的探险活动——当然包括这第一次,他从地图上知道这将是一场漫长的探险活动,需要经过诸多的艰难险阻——将乘坐一辆简易、性能可靠并可跋山涉水的车来完成。经过几天的检查车胎,他最后挑选了一辆土黄色的2.5吨的雪佛兰卡车——一辆改造过的帆布顶美国救护车,皇家空军很不情愿地从车库借出了这部车。然后他雇佣了一个广东司机邝威,李约瑟很喜欢他,邝威还答应兼做机械师。 根据李约瑟的指示——用英语作出的,由于探险队成员分别来自伦敦、广州和马六甲,讲3种不同的语言,于是决定用英文作为交流的通用语——邝威在卡车的车门和车身两边漆上硕大的白色英文字“Sino-British Science Cooperation Office”和中文的“中英科学合作馆”。另外,李约瑟还在车头灯旁安装了两个小小的旗孔:一个挂着英国国旗,另一个则挂着国民党的青天白日满地红的国旗(虽然他和重庆的中国共产党关系很好,但是李约瑟认为悬挂有锤子、镰刀和红星的旗帜是轻率无礼的表现。作为正式委派到蒋介石国民党政府的外交官,这是一次官方性质的冒险活动)。旗帜能够表明他的身份,可减少敌人或朋友可能存在的任何怀疑。旅途中他们很可能遇到敌人,因为日本散兵或横空扫射的战机经常突然出现在最难以预料的地方。李约瑟认为,他们是否表明这个使团纯粹的科学研究目的,将是一件生死攸关的大事。 接着,这个团队开始装车。首先装的是他们要派送的物资,然后是他们的必备物品——几桶燃料(每桶 现在唯一需准备的是必要的通行证:必须获得9个不同机构的授权书——外交部、交通局、边防总部以及其他中国官僚部门。同时,还有几十张照片要送到各个警察局和签证办公室去鉴定再鉴定,这个过程花了李约瑟好几天的工夫,使他非常恼火。不过,他们终于在8月第一周最后一天——带着一大捆盖有官印、条形章、签名的保证书、证明书和经由外交渠道获得的官方文件——整装待发了。 都江堰让李约瑟兴奋不已 由于整个探险过程中敦煌石窟始终占据着他们的心思,到达石窟就是此行的最终目标,哪怕历经千辛万苦也要实现这一目标。不过,沿途也有其他值得一看的中国奇观。在离开重庆刚好一周后,李约瑟费了好大的劲儿才参观到第一个奇观,这一奇观的诞生离不开中国有史以来一直探究的问题——水。 水利工程师在中国被授予令人敬畏的权利。如果他们成功,便能赢得各种巨大的荣誉。这样的代表人物有秦朝的李冰。2300年前,他曾在岷江上修建了巨大的灌溉工程,令人叹为观止的是,这个工程今天依然存在。那年8月当李约瑟出发时,他的一部分计划就是要视察这个工程。正是通过李约瑟的介绍,我们知道古代中国不仅在小物品方面做得非常完美——如李树嫁接和发明算盘以及指南针等等——而且在大工程方面也同样成绩斐然。 到达水坝的路程结果变得异常缓慢,令人烦躁不安。离开重庆几分钟后,他们就遇到了让中国司机不安的一幕。一个送葬队伍直接从埃里克·泰克曼爵士乘坐的那辆卡车面前经过。原来,国民政府主席林森在前一个星期去世。当这个小小的护送队出城后正爬上一座山岗时,他们被迫停了下来,让身穿白色丧服的哀悼者从他们旁边走过,前后足足等了一个小时。 郁郁葱葱的山脉终于出现在他们的面前。汹涌的岷江从峡谷奔流而出,李约瑟掌握了最重要的数据——仅 这个地方叫都江堰,作为一个灌溉工程,它可能无法与金字塔或泰姬陵相提并论,然而它的确是人类非凡的伟大成就之一。李约瑟喜欢引用也很赞成古罗马工程师萨莱乌斯·弗朗提努在公元后一世纪写下的一句名言:“他造的水渠是不可或缺的。在‘无价值的金字塔或华而不实的希腊人的工程’消失后很长时间里,它仍然被铭记在人们的心中。” 李约瑟喜欢引用这句话,不仅因为弗朗提努对埃及人和希腊人恰如其分的评价,更因为他在罗马的成就比李冰晚了整整3个世纪。而且,与尼罗河和亚穆纳河边上那些不可一世的纪念碑不同的是,修建都江堰纯粹是为了造福百姓,而且至今仍然在发挥效益,经久不衰。许多罗马人的水渠都已躺在废墟之中,都江堰仍然在发挥作用,这个事实最让李约瑟兴奋不已。 李约瑟一直在寻找对其著作有用的各种宝藏 李约瑟的卡车现在开始缓慢而长时间地驶向黄河宽阔的河谷。黄河之所以是黄色,是因为它冲刷掉两岸大量的肥沃的土壤(以每年15亿吨的速度),并以不可阻挡之势将泥沙带入大海。这是世界上含泥沙量最大的河流,是尼罗河的34倍。许多中国人说,泥沙就是中国。黄河长期以来就是有名的“中国的心病”,因为河流将中国的心脏撕了出来,以不可阻挡之势注入海洋。 3辆卡车——李约瑟的两辆加上另外一辆陌生的卡车——被困在泥潭中长达数小时。而李约瑟则耐心地等待车子开出来,怡然自得地拍摄河中独特的波纹。 随着时间的推移,旅行变得越来越困难,卡车几乎动弹不了。这群人每天都因密封垫报废、漏油、传送带失灵和轮胎没气这些问题而耽误行程。他们对这些机械故障已习以为常,结果一两个活塞的断裂似乎只是小菜一碟,李约瑟对待每个小故障都是泰然处之,保持愉快心态。他在日记中常常写道:“买了汁多味美的梨。”“太阳出来了,吃了一顿丰盛的早餐。”“柔软暖和的毯子。盆栽的鲜花随处可见。”他发现一个村庄的村民不那么可爱:“穷兮兮,臭烘烘。”不过,当得知村民的女儿都裹脚时,他感到非常震撼。这个村的妇女仍然用长长的布条将女孩的双脚裹起来——先将脚趾折断,在脚掌切一道口子,拔掉她们的脚趾甲,以加速令男人迷恋的“三寸金莲”的形成过程,李约瑟发现了这个风俗感到异常高兴。裹足这个风俗虽然野蛮残忍,却还没有完全被根除。李约瑟虽然反对裹足,但觉得缠足这一习俗还是非常让人着迷。 他一直在寻找那些会对其著作有用的各种宝藏。被迫在兰州停留的这两周,他埋头寻找一切书本上记载过的科学和技术。他在流行病防疫站与生物学家们谈话,还和一个造风车的人交流看法,此人正努力用一种比应用“探杖”更复杂的技术探查地下水的情况。李约瑟还和土豆病毒专家和马病专家们以及十分熟悉沙漠里感染羊群所有病症的兽医们交流意见。李约瑟参观了一家机械厂、一个干电池厂、一家面粉厂、一个发电站和一家医院。医院相当现代化,手术室里的电灯都配有镜子以给病人更好的照明。他乘坐一个皮筏穿过黄河。他还很开心地记下,在当地的一家技校,一个从爪哇国来的男人正在教从西藏边界过来的两个男孩工程制图,而一个汉藏混血的姑娘正在算账。 在李约瑟的那个时代,兰州因另一个原因而出名:它是仅有的几个拥有跨越黄河的桥梁的城市之一。这座大桥也许够坚固会让这个车队安然无恙地通过。如果李约瑟过了黄河,再向左拐,那么他就踏上了古老的丝绸之路,也就踏上了通往敦煌石窟的道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