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民国学人中,朱自清先生是非常重视吃的,不时出现因为进食过量而胃痛的情况。刘宜庆《绝代风流》就摘录了朱自清的一些有关吃的日记。 “在乔治家吃晚饭,食物好消化,但我吃得太多,以致胃又难受。” “天冷,贪食致胃病复发。” “吃得太多,肠胃消化不良。” “戴太太午饭时给我们吃了馒头,因为一共吃了七个,致胃病发作。” “午餐、茶会上均食过量。午餐系大学里的人请客。在茶馆吃面食后,胃部立即抽搐。” 朱自清为什么这样在乎吃呢?这恐怕与他的生活经历有关。 1936年以前,中国大学教授的待遇非常好,月薪普遍在300-400银圆之间,张作霖主政的东北甚至高达360-600银圆,而当时请一个保姆一月只需3块银圆,一个大学教授可以轻而易举养活一大家子人。 但抗战之后,物价飞涨,教授家庭普遍吃不饱肚子,一个月的工资往往只够维持半个月。朱自清身体不好,子女又特别多(朱自清的前妻、后妻给他生了9个孩子,成活8个),生活之艰难可想而知。 朱自清曾在日记里记载过自己挨饿的情景:“本来诸事顺遂的,然而,因为饥饿影响了效率。过去从来没有感到饿过,并常夸耀不知饥饿为何物。但是现在一到十二点腿也软了,手也颤了,眼睛发花,吃一点东西就行。这恐怕是吃两顿饭的原因。也是过多地使用储存的精力的缘故。”饥饿是如此难受,有机会吃一顿饱饭时,贪食也就成了符合人性的一种选择。 然而,朱自清决不是不分原则地“贪吃”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