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看不清?点击更换 看不清?点击更换 忘记密码 注册   加入收藏  
 
 
秘闻:传闻乾隆一生写五万首诗 爱和臣子切磋
来源:  作者:  点击:次  时间:2009-03-31 00:00于哲学网发表

 

 



     

     

     

    一块清朝乾隆皇帝于乾隆五十年(公元一七八五年)赐给出席“千叟宴”的重臣元老的御笔匾,近日在广东梅州被发现。 中新社发 林盛杰

     

    提及乾隆,难免不提到他的诗。香港文汇报今日刊文称,有一种说法,乾隆一生写了将近五万首诗,接近《全唐诗》的总和,是最为高产的诗人。虽然有人经过折算,认为政务繁忙、日理万机的乾隆每天要写一至两首诗,是不可能实现的事情。不过这种数量上的真伪,暂且不去论它,可以确定的是,乾隆确实很喜欢写诗,不仅时常炫耀自己的诗才,而且还好为人师,经常评点臣子的诗作,进行指导。 

     

      文章援引清人张康祺的《郎潜纪闻》记载称,有一年乾隆出巡,下榻于留都盛京(沈阳),见陵寝的祭祖礼器摆设得很凌乱,不符合法度,就问责于接驾的礼部侍郎世臣。接下来,乾隆在世臣的诗稿中看到有“霜侵鬓朽叹途穷”之句,更为不悦,批道:“你如今官居高位,有什么‘途穷’的悲叹?难道你以为自己是被贬谪到黄州的苏轼?以你的才学,怎敢和苏轼相提并论,也不怕丢脸。”

     

      紧接着,乾隆看到诗稿中有一句“秋色招人懒上朝”,心头又是无名火起,批曰:“大清朝向来对不同级别的官员有着不同的要求,你作为一个朝廷命官,理应勤政尽职,早晚操持公务不懈,怎么反以疏怠懒散而洋洋得意?你这样的品行,怎能为百姓、为部属做出表率?”继续往下看,乾隆又看到“半轮明月西沉夜,应照长安尔我家”的诗句,更是愤怒到了不可抑制的地步,批曰:“盛京是我大清的龙兴之地,此地才是我们真正的家乡,你竟然忘记了这些,以长安为家,真是逞意妄为之极。”盛怒之下,乾隆立马撤了世臣的职。而后,意犹未尽的乾隆又下令盛京的所有官员,每人都要抄录一幅他的手谕“盛京为丰沛旧乡,世臣不应忘却”,悬挂在办公的官署里面,早晚念诵,以志不忘。

     

      其实,世臣所作的诗不过是他感慨岁月如流,从而引发的人生苦短的感触;或者是借秋色或明月抒情言愁,表达一时的思乡心情。大概他自己也从没想过要和苏轼混为一谈,更无褒贬与夺之意。只不过,面对乾隆不分青红皂白的曲解和强解,世臣也根本无从分辨,更不敢言语违逆,只能打落门牙往肚里吞,接受一切事实。

     

      相比起来,另一个礼部侍郎就幸运得多了。沈德潜67岁时中进士,官至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由于他经常和乾隆以诗唱和,深得荣宠,故在当时,他的诗论和作品也很具影响力。有一次,沈德潜进呈新诗,其中有“夜梦俞淑人”之句,是沈德潜为追怀去世的妻子所写,忘了删掉就呈了上来。乾隆见了,就说:“既然你悼念妻子,何不告假回去料理后事。”当即放了沈德潜的假,并写诗为他送行,令众人羡慕不已。

     

      沈德潜假满归来,恰逢孝贤皇后去世,诸臣纷纷献上哀悼的挽诗。由于乾隆御制的挽诗中有“儿”字和“亡”字,想要与之唱和,很难措词,故而对仗工整的诗作很少。沈德潜诗曰:“普天俱洒泪,老耄似童儿。”又云:“海外三山杳,宫中一鉴亡。”乾隆见了大喜,令人抄写起来,让众人传阅。

     

      不久,乾隆将自己的十二本诗作,交给沈德潜修改审订。沈德潜很快就改好了其中的四本,交了上去。乾隆看了之后,特地把沈德潜招来,说:“你修改的几处,都很好。唯有《大钟歌》里的一句‘道衍俨被荣将命’,你改成了‘荣国’,想必你以为我是说明代的道衍被封为荣国公的事情。其实,我是用了一个典故,因为‘荣将’是黄帝时的铸钟人。古籍众多,肯定有我看过而你没看过的,也有你看过而我没看过的,这很正常。余下来的八本,你再慢慢仔细修改。”

     

      至于沈德潜是真的学有所遗,还是故意卖了个破绽,就是想要讨得乾隆的欢心,以满足他好为人师的心理,如今已是无法考证。命运迥然相殊的世臣与沈德潜,两人之间不同的遭际,与写诗的水平毫无关系,而是看谁更懂得揣摩阿好,写出迎合上意的诗作来。这也是封建时代里的一大特色。

    哲学网编辑部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上海市虹梅南路5800号2座416室 邮编:200241
    ICP证号:晋ICP备 05006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