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看不清?点击更换 看不清?点击更换 忘记密码 注册   加入收藏  
 
 
逛北京 湖广会馆的故事
来源:  作者:  点击:次  时间:2009-02-17 00:00于哲学网发表

 

 



    对今天的北京人来说,会馆是一个陌生的名词。但翻开京城的历史画卷,会馆曾经作为重要的人文之所,在北京的政治、经济及文化生活中起过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汉唐时期,进京朝觐的各地官员使用的都城内的“郡国公邸”是会馆的雏形。宋元时民间已有专门接待举子的客店。明清时科举制度发展、商品经济繁荣,由于经济上的原因,再加上乡土观念,促使举子和商人们希望在北京能有一个具有乡土气息的立足之地,凭借乡谊能够相互关照,于是各省各府甚至各县纷纷在京建立会馆,乾隆、嘉庆两朝是各地会馆发展最快的时期,直到光绪年间已发展到四百余所,会馆是处处人声鼎沸,家家车水马龙。

     

    北京南城虎坊桥路口的西南角有一片古色古香的建筑,门前的雕塑是高大的戏剧脸谱,墙上“湖广会馆”四个大字特别引人注目。

     

    会馆兴衰见证历史

     

    湖广会馆至今保留完好并继续发挥实际作用,北京戏曲博物馆就设在这里。会馆戏楼是现在全国极少数仍在使用的古代剧场之一,每天晚上,这里笙萧合奏,鼓乐齐鸣,各位京剧名角粉墨登场,演出传统剧目,偶有票友兴起,也有机会登台演唱。京城戏迷聚会于此,品茗听戏,乐哉悠哉。

     

    提起湖广会馆的历史,可谓历尽沧桑,令人感叹。

     

    湖广会馆始建于嘉庆十二年(1808年),原来是私宅,规模较小,道光十年(1830),这里集资重修,扩充殿宇,建筑戏楼,添设穿廊。道光二十九年(1849),设置亭榭等,总面积扩至约四千七百多平方米。据说康熙年间的刑部尚书徐乾学的南园就在此处;乾隆年间张之洞的爷爷监察御吏张惟寅也曾居住这里。同治九年(1870),曾国藩在此办六十大寿。光绪二年(1876),长沙人搜集李文正公手书“丛桂堂诗”“致仕诗”“慈恩寺诗”三种及“旧时风景”四字摹临上石嵌置于会馆宝善堂中。光绪十八年(1892),茶陵谭文卿制军、江夏张次珊通参主持重修。光绪二十六年(1900),八国联军入京,美国提督以湖广会馆为司令部。光绪三十四年(1908),第四次留学毕业生考试及弟诸君在会馆举行团拜宴会。可以说,湖广会馆的建设、发展与整个大清朝的兴衰荣辱紧密相连。

     

    帝制推翻,民国伊始,湖广会馆与时俱进,见证了中国近代史上的沧桑巨变。民国元年春,财政部印刷局(541)工人受辛亥革命的影响,一部分人参加了“印刷同业进化会”。李鹤岩、王梦兰、贝允卿、张贻等人在湖广会馆开会,主要内容是“工人要团结要组织起来,有话敢说,研究技术,改善生活。”民国元年五月七日,北京统一党人开会欢迎章太炎,当时报载;“北京统一党日前假湖广会馆开会,在京党员五六百人到会,首由章炳麟演说该党宗旨之正大,次由唐蔚芝演说进行方法,后由徐、龚诸君相继布告各处党员日见增多,合计达三四千以上,并述该党归入人民社之理由等。” 民国五年,梁启超先生在会馆讲宪法纲领。民国九年五月,两湖旅京人士筹设两湖善后协会,以救济两湖灾民。民国十四年六月十四日,湖北旅京同乡全体,在本馆开紧急大会讨论对付汉口英兵惨杀同胞案,决定组织湖北旅京同乡后援会。民国十六年,会馆成立一百二十周年纪念,正月公祭乡贤并举行团拜。五月初五公祭屈子,同年刊行《湖广会馆纪略》。民国十九年八月,董事会改组,推甘药樵先生为董事长,吴子昂诸君为董事。民国三十二年十月,修竣馆内子午井并建井栏……风云变幻之中,湖广会馆已有将近二百年的历史了。峥嵘岁月赋予了它深厚的文化内涵,清朝重臣纪晓岚、曾国藩都曾在此留下足迹,或著书笔耕,或运筹帷幄;梨园泰斗谭鑫培、余叔岩、梅兰芳在会馆从事演出,一时倾倒京城,为北京的历史增添了不少传奇的色彩。

     

    值得一提的是,民国元年(1912年)八月二十五日,中国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先生抵京。至九月十五日,先后5次莅临湖广会馆,发表了激动人心的演说。二十五日上午八时,同盟会在湖广会馆召开了欢迎孙中山先生的大会,会员及旁观者约数百人。孙中山说:“天下事破坏易建设难……建设之事断非一党人所能做好,必须联合他党彼此相见以诚,推心置腹……因此种种故不能不急谋改组事宜,以期于民国前途有济。”听众鼓掌如雷,大家肃然起敬。二十五日下午,六党合并为国民党,就在北京湖广会馆举行了成立大会,会场内外人数约有两干多人,孙中山先生登台演说:“本日为六个政团合并之期,当以党德为第一要义,与他党尤宜以朋友兄弟相对待,因同在一国之内。自无不以国家为前题。”投票结果孙文获1130票,黄兴1079票,宋教仁989票,王宠惠985票,贡桑诺尔布389票。中国国民党成立,在中国近代史上写下了重要的一页。湖广会馆,可以说是国民党的诞生地。

     

    会馆建筑颇具特色

     

    湖广会馆于1984年公布为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1994年,北京市天桥投资开发公司在社会各界的支持下,对其进行全面修复。其中大戏楼、文昌阁、楚畹堂、风雨怀人馆、宝善堂等一组建筑,已经修葺一新,19965月大戏楼对社会开放,每晚由北京京剧院名家进行精彩的戏曲演出。文昌阁、乡贤祠辟为北京市戏曲博物馆,承担普及戏曲知识,展示戏曲精品的任务。湖广会馆成为海内外旅游者的文化活动场所,成为京城人文一大胜地。

     

    会馆建筑如同名人故居、四合院一样,同属京城文化的宝贵遗产,得到了慎重的保护和开发。

     

    湖广会馆的建筑颇具特色,前院有戏台一座,后台十间,前台北、东、西三面均有看楼,上下共四十间,中有广场,可容千人。据说两湖旅京人士每年正月都要在此举行团拜并约集名伶演剧三日,同聚一堂杯酒联欢,京剧前辈谭鑫培、余叔岩等名演员都在此演过戏,民国以后此典逐渐废除。

     

    后院有乡贤祠,乡贤祠原在该馆中院,北屋三楹,南向,现祠宇尚存;文昌阁,在乡贤祠楼上,南向,现阁尚存,阁中奉“文昌帝君神位”;宝善堂,在后院中院,五楹,南向,东西翼以长廊,堂高宏敞。楚畹堂,在该馆西院,前后各三间;风雨怀人馆,在乡贤祠和文昌阁的后室,三间,建筑在高台上,从两侧斜廊而下,前后均可通达,传为曾文正公所布置。会馆门嵌精美砖雕,馆内建筑精美绝伦。花园不大,堆以假山,设置亭榭,配廊通幽,草木葱茏。

     

    令人称奇的是会馆里乡贤祠前有井一口,口径约2尺,深7丈有余,每日逢子午时清泉上涌,清甜异于平时,故叫“子午井”。井台周以护栏,刻有铭文,傅岳芬撰序,作于民国三十二年(1943年)淘井竣工之时,记述了子午井的名称来源和其地的始末。兹录一段如下:“湖广馆文昌阁之下有井曰子午,纪文达《阅微草堂笔记》云‘子午二时汲则甘,余时则否,其理莫明,或曰阴起午中,阳生子半,与地气应也。‘然二时何以水味独甘,其理究不可知,或说亦末足据。其地为徐司冠乾学憺园,岳襄勤锺琪、刘文恪权之、张运使惟寅、纪文达昀、王文瑞杰相继居此,最后归汉阳叶氏平安馆。自云素给谏传孙昆臣口口,两广事覆,乃捐为两湖会馆,地既历为名贤所居,而井泉又灵异莫测,则斯井亦宣南一掌故也。岁久不修,井以湮塞,癸未之秋,阳新石荣暲荩午襄理馆事,言于总董呈家驹子昂,重加修葺,淘其秽积,浚其污垫,于是泉脉复通,其水味之应时而甘果不虚也,……斯井在文昌阁下,在久不改而灵异殊常,今兹塞而复通,井养而不知其为吾两湖文明大启之象乎,爰瓷石为阑属予铭之,垂际久远,余故序其缘起如此。” 如今会馆只存前部戏台和一些附属群房,原有门楼保存也尚完整。后半部建筑已于70年代展宽骡马市大街时拆除了,真乃一大憾事。

     

    会馆戏楼演绎春秋

     

    每当华灯初亮,静谧的湖广会馆便热闹起来,中外戏迷走进这里,品茗赏戏,成为京城夜生活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湖广会馆戏楼曾被誉为世界十大木结构剧场建筑之一。戏楼台前中央为戏池,北、东、西三面有上下两层的看楼。这座戏楼是北京会馆中规模较大,保留完好,可容纳千人。旧时逢年过节时有堂会,清末民初,京剧名宿谭鑫培、余叔岩等均在此演出。如今已恢复昔日的风采。舞台天幕为黄色金丝缎绣制的五彩龙凤戏珠、牡丹、蝙蝠、如意吉祥图案。戏楼前抱柱悬有一联,长约3.6,上联是“魏阙共朝宗气象万千宛在洞庭云梦”,下联为“康衢偕舞蹈宫商一片依然白雪阳春。”戏台上方为“霓裳同咏”扁额,黑地金字满堂生辉。二层由包厢式看楼环拱,共设十二个包厢,看池及包厢中均设置仿古硬木家具。坐在这样一处古色古香的戏楼之中欣赏原汁原味的戏曲精品剧目,体验到老北京戏楼独特的文化氛围,品尝佳茗,耳听萧管,虽身处闹市,却悠然自得,平添无限情趣。

     

    戏楼不仅可作为演出场地,还可为各种大型会议及联谊、堂会、庆典等活动提供场地服务。会馆设有梨园特色的餐饮服务,创造具有浓郁东方文化色彩的观赏、购物环境,以全新的面貌、丰富多彩的文化艺术,迎接海内外宾客。

    哲学网编辑部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上海市虹梅南路5800号2座416室 邮编:200241
    ICP证号:晋ICP备 05006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