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看不清?点击更换 看不清?点击更换 忘记密码 注册   加入收藏  
 
 
胡适与梅兰芳:文化人辅助铸就一代大师
来源:  作者:  点击:次  时间:2008-12-22 00:00于哲学网发表

 

 



     

     

     

    梅兰芳与胡适

     

    由陈凯歌执导,黎明、章子怡、孙红雷、王学圻等主演的影片《梅兰芳》,已于近日公映,与观众见面。影片通过“死别”、“生离”、“聚散”三个部分展现梅兰芳传奇的一生。影片写到了孟小冬、谭鑫培、齐如山(后二者化名为十三燕、邱如白)等人物。其实,大学者胡适也是梅兰芳所交往的朋友中一位重要的人物。

     

    梅兰芳和胡适的交往始于何时呢?梅兰芳7岁开始学戏,到17岁时(1911),在北京荣获菊榜的“探花”头衔,遂崭露头角。他渐渐引起了京城文化人和大学生的关注,并结识了齐如山、罗瘿公、冯幼伟等,梅宅的“缀玉轩”成了他与文化界朋友谈论文史、切磋演艺的所在。胡适早年在上海求学,后去美国留学,1917年才回国,从1917年至1926年,他在北京任北京大学教授。梅兰芳与胡适相识应该在1917年之后。据齐如山晚年回忆:“我与适之先生,相交五十多年。在民国初年,他常到舍下,且偶与梅兰芳同吃便饭,畅谈一切。”(《挽胡适之先生》)另据《胡适日记》记载:19281216,梅兰芳来谈,三年不见他,稍见老了。”据此可知梅兰芳与胡适的结识最迟当在1925年之前。胡适与梅相识后,很快也成了缀玉轩中的常客。

     

    胡适凭着他的渊博学识和社会声誉对梅兰芳的演艺事业给予了有力的帮助。特别是在1930年梅兰芳赴美国访问演出这一关键事件上,胡适起了别人不能替代的作用。胡适从1910年赴美留学,先后在康奈尔大学、哥伦比亚大学学文学和哲学,在美七年,对美国的社会、文化和风土人情十分熟悉。回国后,1925年胡适又被聘为“中英庚款顾问委员会”中方委员。这次梅兰芳要去美国演出,必然有许多问题要咨询于胡适,有许多事情要求助于胡适。胡适是19267月离开北京的,曾去英国、美国,19274月回国,后在上海光华大学当教授。上面曾引述192812月的胡适日记,此时胡适正在上海,日记中只写“梅兰芳来谈”,具体的内容没有涉及。此时正是梅兰芳紧张筹备赴美演出的关键时刻,这次是特地从北京到上海来的,谈的内容不外是咨询和商议赴美演出的种种事宜。

     

    胡适对梅兰芳出访美国确实给予了很多的帮助。首先,出面邀请梅兰芳赴美演出的就是由胡适、张伯苓、杜威等中美学者发起组织的“华美协进社”。正因为有了它出面邀请,梅氏访美才得以成行。这次访美的筹备工作,大部分在北京进行,具体的策划和组织者是齐如山,但担任总导演、总顾问的张彭春很可能是胡适推荐的。因为胡适和张彭春是留美时的同学,同为杜威的弟子。

     

    胡适虽然在上海,但梅兰芳通过专程到沪亲自拜访,或通信,向胡适了解美国的风土人情,观众的爱好和欣赏习惯、美国剧院的状况等,胡适总是给以详尽的介绍,大至整个出访的演出策略,小至演出剧目的安排、角色的搭配等,胡适都积极地为之出谋划策。比如梅请胡适替他选定哪几出戏可在美国演唱,哪几出戏不适宜在美国演唱。胡适后来曾谈到:“他(梅兰芳)每晚很卖气力的唱两出戏,招待我们几个人去听,给他选戏。那时一连看了好多夜。梅兰芳卸妆之后,很谦虚,也很可爱。”梅兰芳还写信给胡适,请他用英文翻译《太真外传》的说明书等。

     

    为了支援和宣传梅兰芳出访演出,胡适还专门写了一篇《梅兰芳和中国戏剧》的文章,收入旧金山欧内斯.K.莫编纂的《梅兰芳太平洋沿岸演出》英文专集。胡适在文章中写道:“梅兰芳先生是一位受过中国旧剧最彻底训练的艺术家。在他众多的剧目中,戏剧研究者发现前三、四个世纪的中国戏剧史由一种非凡的艺术才能给呈现在面前,连那些最严厉的、持非正统观的评论家也对这种艺术才能赞叹不已而心悦诚服。”谈到《木兰从军》、《千金一笑》等新作,胡适说:“梅兰芳先生这些新剧是个宝库,其中旧剧的许多技艺给保存了下来,许多旧剧题材经过了改编。正是在这个意义上,他的一些新剧会使研究戏剧发展的人士感到兴趣。”

     

    1930118,梅兰芳率梅剧团一行21人,从上海乘英国“加拿大皇后号”轮船,开始赴美的行程。上海各界名流盛情欢送,胡适亲往码头,并登船为梅兰芳送行。

     

    对胡适的鼎力相助,梅兰芳深为感激。他在赴美途中,致信胡适:“适之先生:在上海,许多事情蒙您指教,心上非常感激!濒行,又劳您亲自到船上来送,更加使我惭感俱深!海上很平稳,今天午后三时,安抵神户了,当即换乘火车赴东京,大约二十三,由横滨上船直放美洲了。晓得您一定关怀,所以略此奉闻,并谢谢您的厚意!”

     

    梅兰芳访美演出引起很大轰动,获得极大成功。因胡适的关系,哥伦比亚大学教授公会专诚举行茶话会欢迎梅兰芳,胡适的老师杜威宴请了梅兰芳。梅兰芳在美国还破天荒地荣获了博士的头衔。梅兰芳载誉返回上海后,在第一时间亲自登门拜谢了胡适,胡适的学生罗尔纲曾详细记述了“梅博士拜谢胡博士”的情形:7月的一天,下午2时后,突然听到一阵楼梯急跑声,我正在惊疑间,胡思杜(胡适之公子)跑入我房间来叫:‘先生,快下楼,梅兰芳来了!’他把我拉下了楼,胡思猷、程法正、胡祖望、厨子、女佣都已挤在客厅后房窥望。思杜立即要厨子把他高高托起来张望。我也站在人堆里去望。只见梅兰芳毕恭毕敬,胡适笑容满面,宾主正在乐融融地交谈着……梅兰芳的到来,给这个亲朋断绝的蜗居家庭带来了一阵欢乐。”梅兰芳向胡适介绍了这次在美国访演的种种情况,还谈到之后想去欧洲的计划。胡适建议他请张彭春顺路往欧洲去一趟,作一个通盘的计划,然后决定。

     

    在“五四”新文化运动中,陈独秀、胡适、鲁迅等对旧剧均持批判、改良的观点。后来鲁迅曾多次撰文批评梅兰芳,但是胡适自与梅兰芳接触后,发现梅正在做着改良的工作,所以对梅持肯定态度。当他的学生傅斯年撰文对梅兰芳的新剧给予肯定时,胡适即表示赞同,他在《文学进化观念与戏剧改良》一文中说:傅斯年君“把我想要说的话都说了,而且说的非常痛快”。胡适还说过:“梅兰芳是需要的!小叫天是需要的!电影明星黎明晖也是需要的!”而19291930年间所写的《梅兰芳和中国戏剧》,则更趋理性,对中国戏剧的评价更加公允,对梅兰芳的改良工作也有了更多的期许。19308月,胡适见着刚从美国哈佛大学回来的朋友吴经熊,吴说:“美国只知道中国有三个人:蒋介石、宋子文、胡适之是也。”胡适笑笑说:“还有一个人,梅兰芳。”

     

    梅兰芳对胡适一直十分尊敬,并怀着深厚的情谊。1932年后,梅兰芳旅居上海,其时胡适已复任北大教授。胡适每次到上海,梅兰芳总要前往拜访,或热情宴请。19367月,胡适赴美国参加太平洋国际学会的年会,那天深夜2时在上海登船,梅兰芳不在上海,但得讯后特地赶回上海来为胡适送行。这使胡适非常感动,他在日记里写道:“今晨两点上船。送行者梅畹华特地赶来,最可感谢。”

     

    1938年,胡适出使美国,一去八年。其后梅兰芳与胡适交往日稀。19494月胡适去了美国,后又去到台湾,梅、胡二人更是天各一方了。196188梅兰芳在北京病逝,在台湾的胡适从日本电讯中闻此噩耗,他回想起往日的情谊,不禁唏嘘感叹不已。

     

    梅兰芳之所以能成为一代大师,有多方面的原因,其中一个重要原因乃是在梅兰芳背后,有一批文化人对他的扶助和支撑。无疑,胡适就是这批文化人中重要的一位。

    哲学网编辑部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上海市虹梅南路5800号2座416室 邮编:200241
    ICP证号:晋ICP备 05006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