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看不清?点击更换 看不清?点击更换 忘记密码 注册   加入收藏  
 
 
戚其章:李鸿章马关遇刺始末
来源:  作者:  点击:次  时间:2008-12-10 00:00于哲学网发表

 

 



     

     

     

    日本人绘制的马关条约谈判时的场景

     

      最近央视播出的历史剧《台湾1895》中有一个情节,李鸿章在去日本议和时曾遭到日本青年的枪击,有同志问我有关情况,这里作简要介绍。

     

      1894年春,中国钦命全权大臣李鸿章奉旨乘轮赴日,开始了他的议和之旅。和谈地点是在日本山口县马关的春帆楼。324日下午3,李鸿章与日本全权大臣内阁总理大臣伊藤博文和外务大臣陆奥宗光举行第三次会谈。会谈结束后,李鸿章乘轿返回下榻的引接寺旅馆途中,突遭日本暴徒枪击,成为“几乎酿成国际异变”的重大外交事件。

     

      事件的经过是这样的:下午415分,李鸿章从春帆楼大门外登上乘舆,30分经外滨町邮便电信局前,向江村(仁太郎)杂货店行去。过江村杂货店再向北拐,前行约50公尺,就是引接寺的门口了。街道拐角处原本狭窄,加上人群攒集,争看大名鼎鼎的中国全权大臣李鸿章,秩序非常混乱,轿夫只能排群缓行。正当乘舆从人群中穿过时,忽有一暴徒窜到轿前,用左手按轿夫的肩,趁轿夫惊讶停步之际,用右手举枪向李鸿章射击。枪弹击中李鸿章左眼下,嵌入颊骨,血流不止。李鸿章手掩创口,及乘舆到引接寺门前,仍神色自若,徒步登阶入内。情况来得十分突然,凶手为何人,又为何行刺,引起各国舆论的广泛关注。

     

      凶手被捕后,经日本山口县地方法院审明:此人名小山丰太郎,郡马县大北岛人,26岁,是个无职业的青年。奇怪的是,他为什么要行刺李鸿章呢?据山口县地方法院的判决书称:

     

      被告丰太郎,因我帝国与中国启衅,致动干戈,皆中国现任钦差头等全权大臣李暗为主持,思非绝其生命,则我国不能得志,难保东方之和平。适闻其奉命来我帝国山口县赤间关(马关)议和,遂决议行刺。

     

      判决书既回避了日本发动侵略战争的责任,又企图掩盖小山行刺李鸿章的真实动机,是不足信的。

     

      应该看到,李鸿章东渡议和之日,正是日本国内主战气焰继续高涨之时。日本舆论大肆宣扬,对中国的割让土地“唯欲其大”,赔偿军费“唯欲其多”,甚至声称“必须有瓜分(中国)四百余州的决心”。在日本军队内部,主战气焰更为浓烈,力主非占领北京不可言和。在一些日本将领公开发表的诗作中,多有“燕京从是几行程”、“何时轻骑入燕京”等诗句,以进行鼓气和煽动。马关双方开议后,李鸿章首先提出停战问题。伊藤博文、陆奥宗光早知清廷最迫切期望的是停战,便故意提出日军应占领天津、大沽、山海关三地,管理天津山海关间之铁路等苛刻条件,以迫使中国方面打消停战的念头。日本舆论也鼓动乘胜攻占北京,有署名诗作写道:

     

    三军万里向天津,正是东风桃李辰。

     

    星使乞和和未就,燕京将属手中春!

     

      战争歇斯底里已在日本国内导致一种扩张主义流行病,而小山丰太郎也是受害者,他正是在这种流行病的感染下才决议行凶的。330,山口县地方法院以预谋未遂罪判处小山丰太郎无期徒刑。

     

      李鸿章遇刺事件发生后,日本政府以疏于防范,处境十分狼狈。日本政府有两怕:一怕李鸿章借此回国,中断谈判;二怕西方列强乘机插手干涉。因此,日本当局感到非常紧张。事件发生的当天夜间,陆奥宗光亲至伊藤博文下榻的梅坊,密商对策。两人一致认为,为使李鸿章衷心感到满意,只有我无条件允许他所一再恳请之休战,较为得计。但因涉及到停战问题,必须征询军部的意见,便致电在广岛大本营的重臣和内阁阁员进行议商。不料除陆军大臣外,多数大臣对停战持反对态度。伊藤见事态严重,不得不亲自赶赴广岛,一面会晤文武重臣,与他们反复权衡停战之得失,晓以利害,为之大费唇舌;一面上疏明治天皇睦仁,奏曰:

     

      由于此次凶变,帝国不得不立于甚为困难之境地。反之,清国却因此而得到最好的口实,清使或将立即归国。而当其向各国哀诉时,各国将向彼表示同情,且难保不转而以其联合之压力抑制我方。果真如此,则帝国之威严必将大为丧失。因此,今日善后之策,惟有与清使继续商谈,以预先避免各国之联合干涉。

     

      睦仁阅奏后,也深感忧心,对停战决定立即裁可。

     

      虽说如此,但李鸿章是否会离日返国,日方并无绝对的把握。为了安抚李鸿章,睦仁特派专使偕两名军医总监同赴马关慰问,皇后也赐予御制的绷带,并派2名护士前去护理。这招儿果然奏效。327日傍晚,李鸿章密电总理衙门称:

     

      诸医珍视再四,子嵌骨髓,碍难取出,皮肉医痊,约须月余。现惟静养,俟和款送到,再立疾妥议,随时电闻。

     

      陆奥宗光阅破译后的密电,断定李鸿章已无归国之意,也就放下心来。是日夜半,他赶紧将此好消息电告伊藤博文:“李鸿章的情况大为好转,此际不仅无回国之意,而且似乎已下决心,必须在缔结条约完毕后回国。”

     

      不过,日本政府仍有担心,若不及时签订停战协定,万一停战之事由西方国家先提出来,将会对日本不利。所以,陆奥宗光接伊藤博文的复电后,不敢迟延,即据电意,拟成停战协定草案。328,他亲到引接寺,在李鸿章病榻前告知日本天皇允诺停战之意。此时,李鸿章的左半脸包有绷带,仅露右眼在外,流露出一丝欣喜的神情。他向陆奥表示,因伤未愈不能亲赴春帆楼议商,就病榻会谈随时皆可。陆奥已有准备,随即将日方所拟停战协定草案交出。29日,陆奥再次来到引接寺,听取中方对草案的意见。李鸿章就日方草案条款提出了修正案。陆奥除仍坚持台湾省不能停战以外,其他不重要的文字部分都接受了李鸿章的提案。对于李鸿章来说,认为能够实行停战已经是很大的成功,感到心满意足,因此对条款的内容也就不再细做推敲和进一步争讲了。这不能不是一个重大的疏失。30日,两国全权大臣签订了《中日停战协定》6款。

     

      一般认为,《中日停战协定》的签订,是日本迫于各方面压力的结果,也是对中国做出的让步。实际上,伊藤博文也好,陆奥宗光也好,都是工于心计的狡狯之徒,他们对这次停战巧妙地加以利用,既化解了李鸿章遇刺事件所引发的严重外交危机,又能够保证日本发动这场侵华战争所欲达到的目的。其一,协定虽规定在奉天、直隶、山东等处停战,却将台湾省排除在停战地区之外。这是为日本下一步割占台湾预作准备。其二,协定规定停战3周,是因为日本大本营已决定成立“征清大都督府”,以参谋总长小松彰仁亲王为大都督,将于两三周后进驻旅顺,做和战两手准备,对清政府进一步施压,以对中国予取予求。其三,协定规定如期内和议决裂,此项停战之约亦即中止。这是逼迫中方在停战期限内满足日本所欲攫取的各项要求。因此,可以认为,此停战协定正是为下一步日本所拟《马关和约》草案的签订做好了铺垫。

    哲学网编辑部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上海市虹梅南路5800号2座416室 邮编:200241
    ICP证号:晋ICP备 05006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