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平伯先生是五四时期的著名诗人和散文家,又是红学大家。上世纪80年代,我曾拜望过俞老,有几面之缘,虽交谈不多,但印象深刻。 我是通过沈从文夫人的姐姐、著名昆曲家、北京昆曲研习社社长张允和结识俞平伯先生的。俞平伯夫妇对昆曲情有独钟,平伯先生就是北京昆曲研习社的首任社长。俞平伯生于1900年,我到北京三里河南沙沟拜望他时,他已87岁了。当时,他略显苍老,情绪不佳,沉默寡言。据说自1982年老伴故去后即悲痛不已,一直处于自我封闭的状态之中。他杜门谢客,而能见我不能不说是一个例外。我当时为他拍了一张照片,并一起合影留念,他还为我收藏的《俞平伯论红楼梦》(上册)和《脂砚斋红楼梦辑评》(俞平伯辑)题款签名。他翻开书,发现是启功题签,说道:“人家写得那么好,而我在旁边写不合适吧?”我连说,“您的书法有您的特点!”老先生才肯题写。那天他还在我的纪念册上题写了“嫋嫋兮秋风 洞庭波兮木叶下 俞平伯书楚辞”,他晚年的心境于此可见一斑。他的字,端重中不乏秀逸之气,自成一格。 对于这次访见,允和先生在 昨日得俞平伯老给我一明信片,寥寥数语,小诗一首,极有感触,兹录如下: 允和姊:久未晤,极念。自82年初百事俱废,不仅心身二者。86年两度开会、出游,只敷衍耳,知我者必能谅察也。昨忽得政协同人邹士方过访,出示前咏黄山尊稿,达意抒情并擅其美。阻雨前尘,尤深感慨。前游香港得句云,“沧桑易代繁华远,更有何人道短长。梦里香江留昨醉,芙蓉秋色一平章。”长长短短聊记梦华,不值一笑也。匆复 布谢 并致俪安 弟平伯 八七年清明 看来您这次访问,他很高兴而又感伤。他在清明日写信给我,他夫人在82年春去世。所提的“阻雨前尘”是57年我们在老君堂曲叙,大雨倾盆,朝阳门水深过膝,车辆不通。有光和我,还有大弟宗和在俞老客厅过一夜。宗和是俞老清华大学的学生,也是清华曲友,已在77年去世。夫人与弟子已作古人,所以俞老“尤深感慨”。我得他的信,也是颇高兴而又难过。 在北京的政协委员中,很有几位因老病不能出席会议的,如有您这样的访问和慰问是很好的事。 …… 张允和 87.4.7 不久,我又欲再访俞老并求赐墨宝,告之允和先生。她在 “好久没有跟您见面聊天,真是很想念您。想来一直忙于写作。我年纪已过80,动乱后,有三个月身体很不好。最近又渐渐好了些。但是很少跟人写信,更少写杂文,只有最近去参加了俞平伯的九十生日(腊八, 后来,我通过俞老的外孙韦柰约稿,他寄来俞老书法的复印件,内容为:“忠厚留有余地步 和平养无限天机 戊辰冬 平伯”,后镌“俞平伯”名章。这一复印件发表在《人民政协报》的副刊上。这幅联语是否又反映了俞老晚年的另一面? 俞老终年赤脚,下放农村时亦然。朋友们都叫他“赤脚大仙”。“赤脚大仙”去世已多年,允和先生也于前几年过世,谨以此文表达我对二老的怀念和感激之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