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明代河南的哲学家,吕坤的名字已广为人知,但作为政治家的吕坤,人们还知之不多。其实他是一位可与海瑞相媲美的正直官吏。 吕坤是河南宁陵人,生于嘉靖十五年(1536),卒于万历四十六年(1618)。他入仕时正值明神宗朱翊钧即位不久。这个在位达48年之久的大明天子竟然有20多年不上朝,弄得冤狱遍地,民怨沸腾。正直的吕坤立志力挽颓风,补遗葺漏,他任襄垣县令时,刚正严明,执法如山,裁抑豪强,扶植良善,颇受百姓好评。在其离任之日,大雪纷飞,泥淖没胫,但送行者仍旧络绎不绝。一个曾因犯法被吕坤责罚、几乎毙命杖下的土豪,也捐弃前嫌,赶来送行。他动情地说,我一向做事任性,不知有法,承蒙大人教诲,方才大彻大悟,今后再也不敢以身试法了。大人是我的重生父母,岂能不来送行!不久,吕坤调任大同县令。附近襄垣县有个叫王家屏的丁忧官员,因亲威杀人专门赶到大同求情。吕坤不为所动,冷冷地回答:已经定谳,不可更改。后来王家屏调回朝中任吏部尚书,不仅没有挟嫌报复,反而举荐吕坤任吏部主事。他对人说:“天下第一不受请托者无如大同令也。”按照惯例,当时职位低的官员遇事都不置可否,见了权贵则卑躬屈膝,而在吏部任职的吕坤却屡屡据理力争,不肯缄默。虽然上司并未罗织罪状,加害于他,但他在吏部10年,七转郎署,官职却未升迁,用他自己的话说是“齿先而官后,碌碌可憎”。尽管如此,吕坤依旧我行我素,九死而不悔。 当然,也有慧眼识珠者。吏部尚书孙丕扬深知吕坤品质卓异、忠贞谋国,多次推荐他担任左都御史,并动情地说:“臣以八十老臣保坤,冀臣得亲见用坤之效;不效,甘坐失举之罪,死且无憾!”他前后上了20多道奏疏,神宗均留中不发。其实,吕坤难以升迁的真正原因在于其办事过于认真,得罪了权贵,这些小人纷纷进谗中伤,导致吕坤夙愿难酬,有志不申。万历二十五年(1597)吕坤因上疏指陈天子过失,被迫称疾致仕,而给事中戴士衡、刘道亨等则趁机落井下石,弹劾吕坤,所幸皇帝没有再追究此事。 吕坤刚介峭直,从不胁肩谄笑,讨好于人。他称疾引退不久,一个从京城来的人告诉他,某辅臣曾在天子面前推荐过他,应当向其致谢。吕坤回答说,辅臣为国荐贤,是为公而不是为私,若写信致谢,便有求情说项之嫌了,而不致谢,恰好成全了其为国之心!最终没有写信致谢。还有一次,一个圣眷正隆的宦官,差人送来许多金银布帛,吕坤拒而不纳,将礼物原封退回。 吕坤不仅是一个良吏,还是一个关心民瘼的思想家。《明史·吕坤传》说他“家居之日,与后进讲习,所著述多出新意”。“多出新意”4字道出了吕坤著作的特色,在他的奏疏及著作中抨击邪恶、为民请命的篇章随处可见。万历二十五年(1597),他犯颜直谏,指斥神宗拒谏饰非,言路闭塞,“一人孤立万乘之上,举朝无犯颜逆耳之人,快在一时,忧贻他日。”统治者挥金如土,财用耗竭,几年之间,建告官殿耗费几百万、织造之费几百万、黄河之溃几百万、大工与采木之费又几百万,而“土不加广,民不加多,非有雨菽涌金,安能为计?”他指出,法律应该鉴空衡平,但天子却有法不依,生杀任情,“每见诏狱一下,持严者多指上意,从重者皆当圣心。”还直斥“陛下数年以来,疑深怒盛,广廷之中狼藉血肉,宫禁之内惨戚啼号”。吕坤还大胆抨击天子春秋鼎盛,却无夙夜忧勤之意,久不视朝,导致人心懈弛,奸邪窥伺,“敛万姓之怨于一言,结九重之仇于四海。”不惧斧铖之诛,敢于如此指斥天子,其胆识堪与海瑞相媲美。 吕坤对当时官场的腐败行为也进行了痛快淋漓的批判。他指出,官员处理事务的准则是看对自己是否有利,“事有便于官吏之私者,百世常行,天下通行……若不便于己私,虽天下国家以为极便,屡加申斥,每不能行,即暂行也不能久。”只考虑对自己是否有利,而将国家、民族的利益都抛诸脑后。明末官场上流行的潜规则是,上司喜欢下级唯唯诺诺,拍马逢迎,谙熟此道者便能升迁,不遵这些潜规则会受到排挤,轻者丢官,重则有杀身之祸。吕坤讽刺说:“我喜谀,则人以称颂为贿;我恶谤,则人以弥缝为贿;我有所喜,则人以荐引为贿;我有所恶,则人以排挤为贿;我有所不欲行,则人以将顺为贿;我有好尚,则人以趋向为贿。”那些汲汲于仕宦富贵的人,大多是蝇营狗苟、见利忘义之徒,未出任之前靠卑躬屈膝求官,做了小官又靠溜须拍马升官,得势之前谨小慎微,处处逢迎他人,一旦得势,便骄横跋扈,不可一世。“一入仕途,只在弥缝涂抹上做工夫,更不敢得罪一人。”吕坤怒斥这些人,“吏也无良,富贵是图。知有身家,罔念一夫。巧恣渔夺,虣逞淫暴。闾里愁叹,莫敢控告。滥讼淹狱,惟此懦庸。豺狼遍野,狐鼠盈庭。”对官场的揭露,真是入木三分! 吕坤对百姓疾苦了如指掌,他揭露统治者搜刮无度,给百姓带来沉重灾难:“自万历十年以来,无岁不灾,催科如故……流移日众,弃地猥多,留者输去者之粮,生者承死者之役”。百姓不得不卖儿鬻女来缴纳赋税:“赋急室空,百计无处,我身难卖,卖我儿女。儿女牵衣,喑喑长啼,一行一顾,割我心脾。”与这血泪斑斑的人间惨剧形成鲜明对照的是官府的气派。在《官府来》一诗中,吕坤描写了官员出行时,安然坐在肩舆之内,珠履金冠,满身锦绣,气度悠闲,引得百姓倾室观看,“华盖翩翩几片云,舆后追随连数里。”一边是啼饥号寒,衣食无着:“甑中无米室无烟,独抱饥儿啼明月”;一边是锦衣玉食,安富尊荣。吕坤对明代达官贵人的鞭挞,对哀哀无告百姓的同情,充分表现了一个政治家忧国忧民的深切情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