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北宫彩叶节’在北宫森林公园召开”、“ 谈到“北宫”名称的来历,还要从我的七世祖荣恪郡王绵亿(1764—1815)说起。 荣恪郡王,名绵亿,字镜轩,号南韵斋。是清高宗乾隆帝第五子荣纯亲王永琪(1741-1766)的第五子。永琪年仅二十六岁时便病逝在宫中,绵亿便成为荣亲王的世子了。绵亿在乾隆四十九年(1784)二十岁时,封为多罗贝勒,分府出宫后,府邸在太平湖(即后来的醇亲王府,现址为中央音乐学院)。嘉庆四年(1799),绵亿进封郡王。“恪”是他死后的谥号。这便是荣恪郡王这一称号的由来。 荣恪郡王绵亿自幼生活、学习在宫中,博览群书,过目成诵,善背经史如瓶泻水(见《啸亭杂录》。书法以行草见长,善学王羲之,又擅画白描仙佛,得王维、吴道子之遗风(见《写春精舍词》),满蒙语文、骑射、算法乃为所长,又喜音乐,集包衣子弟为“南十番乐”,因自号南韵斋。 荣恪郡王曾任正红旗蒙古都统、镶黄旗汉军都统、管纛大臣、管园大臣、领侍卫内大臣等职。并曾受恩赐金黄蟒袍。赐金黄蟒袍,即在近支亲王郡王中也是少有的殊典。 荣恪郡王有子二人,长子即清代著名的宗室文学家、《明善堂集》著者奕绘贝勒。被文学界誉为“清代第一女词人”,《天游阁集》的著者顾太清便是奕绘贝勒的侧福晋。 嘉庆二十年(1815)郡王因病辞世,年五十二。 荣恪郡王园寝就建在丰台大灰厂村迤北三里,原地名为樱桃园,是清江西羲宁州州同张彭龄之地,共一顷十亩。嘉庆九年(1804)荣恪郡王命人采访坟地,因地师(风水先生)说:“该地吉!”乃用府中通县小东格地四顷五十四亩、房二十间与张彭龄换得。张地原四至为:东至横水沟,西至石头大道,南至大沟底,北至官分水。这也就是后来园寝的四至。 当时荣郡王园寝工程是官工,即是由工部兴建。民间相传“官工活,慢慢磨”。荣恪郡王园寝从嘉庆九年(1804)换得大灰厂樱桃园地后不久即兴工,到嘉庆二十年(1815)郡王去世时工程还没有完,全部六十余间房却盖了十年以上,真的是太慢了。盖的过程中樱桃园却已形成了一处很大的工地。因当时南边也有一处工地。当地人称南工地为“南工上”,称樱桃园工地为“北工上”。后来由“北工上”略作“北工”,又讹写成“北宫”。于是“北宫”之名,遂代替了樱桃园,直到今天。 在北宫园寝工程没全部完成以前,荣恪郡王的“金棺”(当时王之棺称“金棺”)暂停灵于王佐村。嘉庆皇帝赐奠时,也在王佐,而非北宫。 值得一提的是,荣恪郡王之子奕绘贝勒与太清夫人的园寝就在北宫西南方向房山大南峪,在修建大南峪园寝时,贝勒贺舍里夫人已去世。是奕绘贝勒与太清夫人共同设计的,虽是园寝规模,却先修成了一座别墅,工程完竣后,构成了著名的“杨树关”、“霏云馆”、“清风阁”等大南峪十景,所幸此建筑群今日尚存,极具历史文化价值。 北宫也曾有好几处文物古迹,其中有一座娘娘庙,我父亲著名满学家金启孮(1918-2004)先生幼年在北宫居住过,曾多次进内观看。据父亲说真是塑工奇绝,甚至与晋祠中塑像相比,也毫无逊色。 其正中暖阁中端坐着娘娘,娘娘身后有打扇的侍女。娘娘座前有香案,香案两侧排列着两行侍女,直达殿门。侍女有的捧巾、有的捧衣、有的奏乐:笙、管、笛、箫等俱全,衣衫颜色、面目表情,无一相同。娘娘及侍女耳上均戴“点翠”耳坠,据苏拉(满语,散差的意思)和村中人告诉我父亲,这是太清夫人许愿时进献的。太清夫人生卒年系嘉庆四年(1799)至光绪三年(1877),那么这座娘娘庙起码是咸丰、同治甚至更早时期建造的。 如今这些极具价值的文物已不复存在,可惜至极。惟有“北宫”一名沿用至今,并且能利用当地优越的自然环境建造起供后人休闲游览的风景区,也是一大幸事。如果开发者能将位于北宫森林公园中曾经的皇室别墅、园寝背景增加进去,岂不又多了一些历史文化的价值和意义。 (作者金适 为清高宗乾隆帝九世孙女,中国农业大学教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