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看不清?点击更换 看不清?点击更换 忘记密码 注册   加入收藏  
 
 
论汉字的繁复与简易(1)-历史学
来源:  作者:聂春梅  点击:次  时间:2001-08-10 00:00于哲学网发表

   汉字与拼音文字比较,虽然拼音文字如英语只有26个字母,要掌握这26个字母不难,但是仅仅掌握26个字母是远远不够的。一个英文单词往往需要几个字母的组合来表达,英文靠的是词的组合来传递信息,有资料统计,在使用英语的国家,人们要掌握的常用英语词汇量是两万,两万英语单词不易掌握。而汉语有自身的特点,汉语中一个汉字一般可以记录一个语素,一般情况下一个或两个语素可以组成一个词,因此,掌握了三千个常用汉字,就容易掌握数以万计的由汉字所构成的汉语的书面造句单位——词的书写形式。
  汉字常用字具有高度的集中性,常用字量少,有利于缓解汉字学习的难度。
  2、汉字记录文本篇幅短、阅读速度快
  汉字的文化内涵丰富,单个汉字所能表达的信息量大,信息密度高,即汉字的“熵”值大,所以同样的内容用汉字来记录比用其他拼音文字来记录所用字符的总数会少,用来记录的文本篇幅会短。这也是联合国文件翻译成英、法、汉等文字时, 汉语版总是最薄的原因。汉字结构复杂,抗错性强,便于扫射,有助于学习记认,便于快速阅读。从视读方面来说,一般认为横排汉字在阅读上比拼音文字速度要快,是最优越的认知符号。日本有关部门在建设信息高速公路时,曾做实验,实验结果表明:汉字的认知速度是日本假名的10倍,是罗马文字的20倍[7]。
  3、汉字一音一义多,构词能力强
  汉字是表意文字,大部分汉字是一字一音一义。汉字一表义就成了语素和词了。这样汉语以单音节词占多数。有人统计,在现代汉语的书面语中,单音节词占了一半以上,而双音节词、多音节词又绝大部分由单音节词组合而成。如在现代汉语词典中,以“人”字为构词语素就列举了47个双音节词。词是生的,但是由熟字组成,可以收到“生词熟字”的学习效果,大大降低了学习的难度。据统计,以复合构词法为主的汉语,常用词条43,300多条,只用3730多个字构成。特别在适应社会需要创造新词方面,更显示出汉字强大的构词能力,我们只需用少数旧字即可衍生新词,而英语则要不断制造新词来适应。如“草根网民、会议大使、盗版党、车奴、倒扁”这些新词所使用的字在我们的《康熙字典》中全部都能找到,而“disco,microsoft,taxi, internet,robot”等英文单词在莎士比亚时代的词典中是找不到的。
  4、汉字电脑输入速度快,前景乐观
  随着计算机软件的飞速发展以及相关专业人士的努力,汉字信息处理已走向智能化、规范化、高效化。汉字可以采用词组输入法后输入速度有了极大提高, 目前汉字速录可高达每分钟512个字,已经超过了拼音文字的输入速度。如果把眼光放远一点,未来文字处理进入语音识别阶段,汉字的优势将会继续突显。因为电脑采用声控系统就会摒弃由字母编制的键盘,电脑将会通过对人的语言单位的分解和合成来完成语音识别,需要识别的语言单位越少,就越准确、高效。英语要识别的音节多达1万个以上,而汉字只有400多个音节,因此美国语言学家盖利·吉宁斯认为正是中国人几千年的努力,才把西文语法书里的种种麻烦抛个精光,最后只留下几千个单字和若干条效率极高的排字规则。总之,是电脑接受了汉字,而不是电脑改变了汉字,因此有人称汉字为电脑文字,认为它是最佳信息交换应用程序的语种。汉字在不久的将来很有可能成为储存信息的第一文字。
  
  四、小结
  
  通过以上对汉字的繁复与简易的分析,我们必须明确汉字是繁复与简易的统一体,我们不能将汉字的繁复与简易割裂开来,认为汉字只有繁复或只有简易;我们也不能完全否定汉字的繁复或者一味地夸大汉字的简易。因为汉字的繁复也有其可取的一面,如承载的信息量大,使汉字易于区别,汉字的简易也有度的限制,如过分简易会使汉字失去丰富的文化意蕴,表意不明确,这也是我们应该避免的。为了让汉字更好的适应汉语的发展,汉字改革势在必行。综观汉字发展史,追求简易是汉字不可逆转的改革方向,我们要在遵循谨慎性、可识性、简洁性、理据性、系统性、继承性等原则的前提下,准确把握汉字的繁复与简易,即“表意丰富、有区分度”与“书写方便、经济实用”之间的最佳平衡点[8], 使汉字既便于书写和记忆又便于识别和使用,既便捷有序又不失其丰富内涵。汉字的改革之路还很长,但不管怎么样,汉字一直朝着更完善的目标在走,从刀凿石刻到五笔输入,从象形文字到现行规范汉字,汉字已经走了五千年。汉字吐纳了五千年的日月精华,以积极地姿态在适应着时代和社会的变化,我们坚信具有形体美、风骨美、意境美的方块汉字会越来越完善,和汉语的契合会越来越完美,在传承中华文明、凝聚中华民族方面也会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作为华夏子孙,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继承它、发扬它和捍卫它!
  
  参考文献:
  [1]郭龙生:《汉字简化的得与失》,《语言研究》2004年第3期。
  [2]廖才高:《汉字的过去与未来》,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219页。
  [3]武惠恩、高凤英:《汉字的繁难与现代化》,《瞭望新闻周刊》1995年第52期。
  [4]周有光:《现代汉字中声旁的表音功能问题》,《中国语文》1978年第3期。
  [5]冯志伟:《汉字的信息量大不利于中文信息处理——再谈汉字的熵》,《语文建设》1994年第3期。
  [6]罗来栋:《试论汉字系统的结构特点与汉字教学科学化》,《江西教育科研》2006年第3期。
  [7]罗来栋:《汉字系统的结构特点与识字教学》,《江西教育》1991年第10期。
  [8]钟舟海,高小艳:《信息学的角度看汉字的简化》,《江西理工大学学报》2006年第5期。   

 



哲学网编辑部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上海市虹梅南路5800号2座416室 邮编:200241
ICP证号:晋ICP备 05006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