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是怀王许之,竟不和秦,而合齐以善韩。”
张仪病死于魏。“张仪相魏一岁,卒于魏也。”
楚怀王24年(前305年) 48岁
《楚世家》:“怀王24年,倍齐而合秦。秦昭王初立,乃厚赂于楚,楚往迎。”
楚怀王25年(前304年) 49岁
《楚世家》:“25年,怀王入与秦昭王盟,约于黄棘。”
楚怀王再度采纳亲秦路线,屈原再被放。
作《惜诵》,《抽(愁)思》,《怀沙》诸篇,抒写郁闷,讥刺小人,意在讽谏怀王。怀王不听。
楚怀王26年(前303年) 50岁
《楚世家》:“26年,齐、韩、魏为楚负其从亲而合于秦,三国共伐楚,楚使太子入质於秦而请救。”
楚太子名公子横。
楚怀王27年(前303年) 51岁
楚世家:“27年,秦大夫有私与楚太子斗,楚太子杀之而亡归。”
楚怀王28年(前301年) 52岁
《战国策·赵策》:魏攻楚,战于陉山,楚军大败。将军唐明(昧)被擒。
《楚世家》:“28年,秦乃与齐、韩、魏共攻楚。杀楚将唐眜,取我重丘而去。”
或说唐眜即公子椒,任楚司马。①
①赵逵夫说。
怀王令昭睢将兵以拒秦。
楚怀王29年(前300年) 53岁
《楚世家》:“29年,秦复攻楚,大破楚,楚军死者二万,杀我将军景缺。怀王恐,乃使太子为质于齐以求援。太子横师傅乃慎到,与横同行。屈原复被招用。”
“秦取楚襄城”。
楚怀王30年(前299年) 54岁
《屈原列传》:“时秦昭王与楚婚,欲与怀王会。怀王欲行,屈平曰:‘秦虎狼之国,不可信,不如毋行!’
怀王稚弟子兰劝王行:‘奈何绝秦欢!’怀王卒行。”
《楚世家》:“30年,秦复伐楚,取八城,秦昭王遗楚王书曰:‘……今秦楚不欢,则无以令诸侯。寡人愿与君王会武关面相约,结盟而去,寡人之愿也。敢以闻下执事。’
昭睢曰:‘王毋行,而发兵自守耳。秦虎狼,不可信,有并诸侯之心。’
怀王弟公子兰劝王行,曰:‘奈何绝秦之欢心!’
于是往会秦昭王。怀王卒行,入武关,秦伏兵绝其后,因留怀王。”
以怀王之远别,屈原悲痛而作《离骚》,寄情于怀王。①骚,又作“操”(藻)、“辞”,古赋之一体也。篇中力劝怀王迷途知返,曰:
①时年屈原约54—55岁。“《离骚》中多伤老叹逝、缅怀往迹之语,非壮仕之年所当有。则《离骚》之成当在晚年无疑。”(姜亮夫)
“余既不难夫离别兮,伤灵修之数化。”“回朕车以复路兮,及行迷之未远。”
楚顷襄王元年(公元前298年) 55岁
《楚世家》:“怀王入秦,秦因留楚王,要以割巫、黔中之郡。
[楚国西境早已达金沙江上游流域,有地下遗物可据。1975年云南楚雄万家霸墓葬遗物,具有滇池地区特区而较江川李家山文化更为原始,其年代经碳14测定约在春秋中后期。李家山文化现在我们都认为是战国至西汉时代楚人遗迹。据此,知楚人到达金沙江及滇池地区皆有地下遗物可徵。]
楚王欲盟,秦欲先得地。楚王怒曰:‘秦诈我而又彊要我以地!’不复许秦,秦因留之。
楚大臣(子菽等)患之,乃相与谋曰:‘吾王在秦不得还,要以割地。而太子为质于齐,齐、秦合谋,则楚无国矣。’诸臣乃欲立怀王子在国者。(幼子公子兰)
昭睢曰:‘王与太子俱困于诸侯,而又倍王命而立其庶子,不宜。’
昭睢乃赴于齐,齐湣王谓其相曰:‘不若留太子以求楚之淮北。’相曰:‘不可,郢中立王,是吾抱空质而行不义于天下也。’
齐王卒用其相计而归楚太子。
太子横至,立为王,是为顷襄王。”
《楚世家》:“长子顷襄王立,以其弟子兰为令尹。”
楚人咎子兰以劝怀王入秦而不反。
屈原作《思美人》,以美人寄托对怀王的思念。
“楚立王以应秦,秦昭王怒。发兵出武关攻楚。
大败楚军,斩首五万取析十五城而去。”
顷襄王2年(前297年) 56岁
屈原《离骚》。诗中讽刺公子兰。“令尹子兰闻之,大怒,卒使上官大夫短屈原於顷襄王,顷襄王怒而迁之。”
“怒而迁之”,废屈原之闻大夫之守,而流放南楚洞庭。
行前辞于社宫,观望画法史,作《天问》。
公子兰,名黄歇。襄王时任左徒。考烈王元年任令尹,后封春申君,封地吴门,在今之苏州、上海之间。今松江县地名有春申浦。①上海故名“申城”,当即本此。
①参姜亮夫说。春申者,春神、东君也。兰乃春草。
屈原由汉北谪迁湘中。
《楚世家》:“2年,楚怀王亡逃归,秦觉之,遮楚道,怀王恐,乃从间道走赵以求归。
赵主父在代,其子惠王初立,行王事,恐,不敢入楚王。楚王欲走魏,秦追至,遂与秦使复之秦,怀王遂发病。”
顷襄王3年(前296年) 57岁
《楚世家》:怀王拘困死于秦。秦归丧于楚。楚人皆怜之,如悲亲威。诸侯由是不直秦。屈原作《招魂》,招怀王魂。
屈原作《惜往日》悼怀王。其辞略曰:
“惜往日之曾信兮,受命诏以昭时。奉先功以照下兮,明法度之嫌疑。因富强而法立兮。属贞臣而日嬉。秘密事之载心兮,虽过失犹弗辞。心纯庞(敦厚)而不泄兮,遭谗人而嫉之。君含怒以待臣兮,不清彻其然否。
蔽晦君之聪明兮,虚惑误又以欺。弗参验以考实兮,远迁臣而弗思。惭光景之诚信兮,身幽隐而避之。临沅湘之玄渊兮,遂自忍而沉流。率没身而绝名兮,惜瓮君之不昭。焉舒情而抽信兮,恬死亡而不聊。
思久故之亲身兮,因缟素而哭之。或忠信而死节兮,或弛谩而不疑。弗省察而按实兮,听谗人之虚辞。芳与泽其杂糅兮,孰申旦而别之。何芳草之早夭兮,微霜降而下戒。谅聪明不明而瓮蔽兮,使谗谀而日得。宁溘(可)死而流亡兮,恐祝殃亡有再。不毕辞而赴渊兮,惜庸君之不识。”
篇中所责庸君,盖指顷襄王也。
怀王死,秦楚绝交。
彗星见。
顷襄王6年(前293年) 60岁
秦王胁楚,遗楚王书云:“楚背秦,秦且率诸侯伐楚。争一旦之命。愿王饬士卒,得一乐战。”
襄王大惧,乃复谋与秦和好复交。
顷襄王7年(前292年) 61岁
楚迎妇于秦,秦楚复平。
顷襄王8年(前291年) 62岁
《秦本纪》:秦昭王命“大良造白起攻魏、攻韩,攻楚,取宛。”(秦本纪)
宛,地在今河南南阳,古称丹阳,乃楚先祖兴国之地。
顷襄王12年(前287年) 66岁
屈原屡作辞赋,讥刺时政。襄王怒,再逐放屈原。远迁原于洞庭、湘中一带。
屈原已老,而竟悲愤南下,作《涉江》。道过夷陵,谒楚先祖宗庙,见图壁画,乃作《天问》。诗中多有讽刺时政愤懑之词。
顷襄王14年(前285年) 68岁
楚王与秦昭王会好于宛,结和亲。
齐灭宋,南侵楚。据楚淮北。
顷襄王15年(前284年) 69岁
楚与秦、三晋、燕共伐齐。
楚取齐淮北地。
顷襄王16年(前283年) 70岁
春,楚王与秦昭王会好于鄢。
秋,复会于穰。
鄢陵,楚故地也。
顷襄王18年(前281年) 72岁
楚复谋与齐、韩连横伐秦。
时昭子(睢)为令尹,计中辍,未行。
顷襄王19年(前280年) 73岁
秦伐楚。楚军败,割上庸、汉北地尽予秦。
秦将司马错伐楚,赦罪人迁之南阳。
大发陇西卒,因蜀攻楚黔中。
顷襄王20年(前279年) 74岁
“秦白起伐楚,取鄢、邓、西陵。”(《资治通鉴》)
胡三省注:西陵即夷陵,属南郡。《水经》:“江水东径夷陵县,又东径西陵峡。”“应邵曰:“夷山在西北,盖因山以名县也。吴黄武元年,更名西陵、后复曰夷陵。”
顷襄王21年(前278年) 75岁
“秦大良造白起伐楚,拔郢,烧夷陵。”(《资治通鉴》)
“烧楚先王墓夷陵,楚襄王兵散,遂不复战,东北保于陈城。”(《楚世家》)
“秦以郢为南郡,封白起为武安君。”(《资治通鉴》)
“秦与荆人战,大破荆,袭郢,取洞庭、五渚江南。①
①五渚江,即虎渡江,江在郢南。洞庭、虎渡江南,即今之湘西资、沅、澧、油道通黔中地。说见卞鸿翔《洞庭五渡江南考辩》。
荆王君臣南走,东伏于陈。”(《韩非子·初见秦》)
郢城破日,屈原在湘中流放中,悲痛而作“哀郢”。②略曰:
②郢字从王从邑,即王邑之合文会意也。王邑即王都,凡楚王都所在皆称“郢”。楚先世居“丹阳”,“武王徙郢”。此郢即楚之中都,在今江陵。桓谭《新论》记:“楚之郢都,车毂击,人相摩,市路相排突,号为朝衣新而暮衣蔽”。可知当其全盛日郢都之繁华。
“皇天之不纯命兮,何百姓之震愆!民离散而相失兮,方仲春而东迁。[按:指楚王迁都东逃于陈事。]去故乡而就远兮,遵江夏以流亡。发郢都而去闾兮,怊荒忽其焉极?楫齐扬以容与兮,过夏首而西浮兮,顾龙门而不见。心婵媛而伤怀兮,旷不知其所蹠。哀见君而不再得,上洞庭而下江。将运舟而下浮兮,去终古之所居兮,今逍遥而来东。羌灵魂之欲归兮,何须臾而忘返!背夏浦而西思兮,哀故都之日远。当陵阳之焉至兮,淼南渡之焉如?曾不知夏(厦)之为丘兮,孰两东门之可芜!心不怡之长久兮,忧与愁相接。惟郢路之辽远兮,江与夏之不可涉。忽若去不信兮,至今九年而不复。忠湛湛而愿讲兮,妒被(披)离而鄣之。彼尧舜之抗行兮,杳冥冥而薄天。众谗人之嫉妒兮,被以不慈之伪名。曼余目以流观兮,冀壹反之何时!鸟飞反故乡兮,狐死必首丘。信非吾罪而弃逐兮,何日夜而忘之!”③
③《哀郢》云:“惟郢路之逐远兮,江与夏之不可涉。忽若去不信兮,至今九年而不复。”郢都失陷时,屈原被放逐已达9年。(王夫之说)姜亮夫据《韩非子》:“秦与荆人战,大破荆。袭郢,取洞庭、五湖、江南。”谓“此时屈子自沉长沙,亦入秦矣。”而疑王夫之之说不确。案,姜说谬。武安君先出西陵峡,烧夷陵,再袭郢,再沿江入洞庭,取洞庭、五湖、江南,乃一系列战役行动,非一朝一夕之事,无经年数月不可达目标也。此数月间,秦兵先破郢,毁楚先王故居庐墓宗社,屈原悲之而作“哀郢”。及秦兵向南逼近长沙,屈原遂于五月绝望沉江。姜说不足信也。
[此年屈原在避兵祸之中颠沛流离。郭沫若说,夏作《怀沙》。怀顾长沙。秋作《涉江》(戴震亦有此说)。]
或说屈原悲夷陵楚宗社之见烧,而作《天问》。
秦武安君拨楚巫山、黔中,秦初置黔中郡。
[何按:秦之进军路线自西陵峡沿江而下,先攻夷陵,再破郢(江陵),回兵沿江入洞庭,侵湘中。又回兵逆江复下三峡,入川黔,遂据有黔中。]
楚军兵大散,国势衰微。
顷襄王22年(前277年)
端午(五月初五)屈原自沉汩罗而死。终年76岁。①
①郭沫若说死于前278年端午,终年62岁。
《涉江》:“余幼好此奇服兮,年既老而不衰。”《说文》:古者“七十曰老”。
《史记·屈原列传》:
屈原至于江滨,被发行吟泽畔。颜色瞧悴,形容枯槁。渔父见而问之曰:“子非三闾大夫欤?何故而至此?”屈原曰:“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是以见放。”
渔父曰:“夫圣人者,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举世混浊,何不随其流而扬其波?众人皆醉,何不哺其糟而啜其醇?何故怀瑾握瑜而自令见放为?”
屈原曰:“吾闻之,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宁赴常流而葬乎江鱼腹中耳,又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温蠖乎!”
于是怀石遂自沈汩罗以死。①
①《水经》:“汨水又西经罗县北。”注:“本罗子国也,故在襄阳宜城县西,楚文王亡此。秦立长沙郡。因以为县。”经:“‘汨’水亦谓之罗水,汨水又西经玉笥山”,“又西,为屈潭,即汨罗渊”。周圣楷注谓:“今湘阴县即古罗子国。汨罗一水,流经玉笥山下汇入湘潭,而以汨罗江名者,亦犹湘江之统称矣。其地在湘阴县北七十里。”
秦武安君论破楚事曰:
“是时楚王恃其国大,不恤其政,而群臣相妒以功,谄谀用事,良臣斥疏,百姓心离,城池不修。既无良臣,又无守备,故起所以得引兵深入,多倍城邑,发梁焚舟以专民,掠于郊野,以足军食。当此之时,秦卒以军中为家,将帅为父母,不约而亲,不谋而信,一心同功,死不旋踵。楚人自战其地,咸顾其家,各有散心,莫有斗志。是以能有功也。”(《战国策中山》)
《楚世家》:
“屈原既死之后,楚有宋玉、唐勒、景差之徒者,皆好辞而以赋见称;然皆祖屈原之从容辞令,终莫敢直谏。
其后楚日以削,数十年竟为秦所灭。”
考烈王元年(前262年)
以黄歇为相(令尹),封为春申君。
楚世家:以左徒黄歇为令尹,封拟吴,号春申君。
前248年(考列王15年)
春申君请封江东,因城于吴故墟以为都邑,宫室极盛。
前241年,考烈王22年(秦始皇6年)
楚考列王从春申君计,去陈,徙都于寿春,亦命曰“郢”。春申君就封于吴,居相事。
楚王负刍3年(前225年)(秦始皇22年)
秦将李信攻平舆,蒙恬攻寝丘,大破楚军。信又攻鄢郢,不克。于是引兵而西,项燕将楚军尾随之,突袭李信,大破李信军,李信奔还。
楚王负刍5年(前223年)(秦始皇24年)
秦将王翦、蒙武破楚国,虏楚王负刍,以其地置楚郡。楚将项燕自杀亡。
此距屈原沉江约54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