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看不清?点击更换 看不清?点击更换 忘记密码 注册   加入收藏  
 
 
论现代人类起源地与人类文明产生地——黄河与黄土高原形成的河谷
来源:  作者:王圣发  点击:次  时间:2001-07-26 00:00于哲学网发表

 

    黄种人在地理分布上范围最广,时间最长。白种人在寒冷漫长的冰期中受严寒影响,其活动区域更小,只能在欧洲南部。从居住环境上看,白种人远没有温带的黄种人与热带的黑种人、棕种人条件好。在冰期中,有限的自然洞是白种人最好的御寒栖身之所。而黄种人在黄河谷地的人工窑洞可成千上万,成片随意开发。热带的黑人、棕人居住环境也较好。

    冰期中,三分之二的陆地被冰雪覆盖,冰雪隔绝各区域各色人种的往来。各色人种只能在特定的地区内顽强的独立发展,漫长的数万年或十多万年冰期,使特定地区、特定环境的人种进化成不同肤色的人种。
各色人种的肤色受环境影响而形成不同的肤色,这是各自进化产生的结果。这四色人种的共同先祖肤色应当是特定的、不同于现四色人种的肤色。我们可以设定其为近水色的肤色。将四色人种的共同先祖推至二、三万年前或十几万年前冰期间的暖期。然后用进化论观点,分析四色人种肤色、体高、毛发等形成原因。

    首先,黄种人的先祖为生存,破坏了黄土高原的植被,黄土流失严重,黄河成了混浊的黄水河。常年饮用含黄色素的水,食用桔子等黄色食物,栖于黄土洞穴,成天生活在黄土环境中,遗传基因从内改变了人的肤色。因此,此区域的人类随黄土环境形成黄色人种。黄种人与黄土高原及黄河变黄有密切的关系。

    白种人的肤色是因为其先祖常年在阳光照射不足的低温带游牧生活环境中形成的,特别是冰期,若干万年的洞穴生活更加剧肤色发白,基因也随之改变。“碧眼金发”是低寒少光导致的。而非先祖生来如此。

    黑种人先祖在若干万年的强烈阳光辐射下,皮肤变黑、基因改变也是必然的。棕色人种形成亦同比理,两者的差异与饮食有关及阳光照射时间长短有关。黄种人在强烈的阳光下很快变黑,离开阳光又渐渐发白,说明人的肤色与阳光照射有很大的关系。

    关于人的毛发。过去许多人曲解了达尔文的人是类似于猿的动物演变而来的观点。达尔文的本意是人的先祖形态象猿。但人是古猿进化而来没有得到证实,且基因学证实人与猿是近亲,非人类的直系先祖。如古猿是人类的直系先祖,那么人的体毛如何进化退去的,这一基本问题都难以解释清。现我们只能说人的先祖形态象猿但决非猿类。人类在与猿类分支时,身上的毛发仅有现在的头发、腋毛及细微的汗毛等,不可能有厚厚的、长长的御寒体毛。进一步说,如果我们先祖有厚厚的御寒体毛,锋利的牙齿及发达的四肢,那么,现在的人类也许是猿、虎、豹、熊等其它类的动物。人类对天然火的利用与人工取火就不能产生。

    各色人种的毛发是在原始先祖原有的毛发基础上各自进化而来的,不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哪一色人种毛发少就进化快,毛发多就进化慢,现四色人种的毛发,是同一先祖在不同环境中进化的结果。

    比如,白种人毛发最多,那是白种人为适应低寒环境的自然选择产物,鼻子长是为了保持其体内温度长期进化的结果,作用如同我们现在为了保持室内温度加长烟筒。而生活在炎热环境中的黑种人、棕种人毛发,鼻子正好与白种人相反,且黑、棕人种毛发较黄种人毛发更少,其头发弯曲、蓬松、胡须卷曲如波,鼻子宽大,何也?环境使然!炎热的天气无须毛发御寒,便逐渐消退。头骨的发孔变细,导致头发弯曲,鼻子鼻孔宽大其作用恰好与白人长鼻左右相反,使为了散除体热进化的结果。而黄种人的毛发、鼻子介于黑、白两色人种之间,这也是温带环境影响形成的。

    白种人长期游牧,黑种人长期狩猎,运动量大于农耕的黄种人,其身高于黄种人,也是长期进化形成的。

    现基因学证明,七、八千年前,亚洲众多的黄种人,由黄河谷地向亚洲边缘地带扩散(应与炎帝、黄帝、蚩尤大战有关)。

    所以依据前几节的论证,黄种人的起源地应为黄河河谷,鉴于前一节的对化石论述,棕色人种的起源地也在黄河河谷,白色人种生活在低温带,其历史主要为游牧生活,是铜器前期的历史,该地区也没有最早古文明产生,其来自亚洲地区可能性最大,非洲地区没有产生过最早的古文明,难以认定其为现代人类起源地,所以说黑、白、棕三色人是数万年前或十几万年前黄河地区人群向全球迁移途中遇冰期而长期进化形成的,其源地也在黄河河谷。

    八、从各地区古文明产生的时间、原因等方面分析推证现代人类起源地。

    我们知道的四大文明古国的文明均产生于各大河的可发展农业的流域,说明定居农业是文明产生的基础。

    《全球通史》作者认为人类古文明出现最早的时间是从苏美尔人公元前3500年创造的两河文明开始,其它文明出现的时间依次是公元前3000年的埃及文明,公元前2500年的古印度文明,黄河文明为公元前1500年的商朝文明,中美州和秘鲁文明为公元前500年。其对文明的定义是以制度、文字、阶级等为特征。笔者认为这些特征是人类古文明的后期特征,是生产关系的特征。如果以人工取火、青铜冶炼技术等生产力为特征,那么,从火与铜出现最早,黄种人最多,早期活动区域最广等证据推断,黄河文明要领先其它文明几千年或上万年,且黄河文明独立发展并持续到现在。《全球通史》作者认为苏美尔人的文明是最早文明,其是以文字、制度定义的,是古文明后期的特征,但苏美尔人是何种人,来自何方,又去何处?来去匆匆,仿佛是外星人似的,故以其为文明源头,理据不足。

    从上几节论证的观点看,黄河文明在对天然火的利用时间,掌握人工取火、青铜冶炼技术时间上,均远远早于其它各古文明的时间,且一直没有中断。这一切说明,黄河文明的早期文明是其它文明的源头。是人口众多的黄种人(文明的载体)引燃了黄种人周边的文明之火。我们不排除其他人种在其地区有一定的文明基础,只是说在各人种接触的边缘地带,由于文明的相互交流,新的文明之火更旺,发展更为迅速,这是文明传播的基本规律。其文明的中心点、起源点在黄河谷地。

    结合上几节的推证,我们不难想象出这样的历史画面:

    在十多万年前,会人工取火的人类先祖,以黄河为源地,向全球扩散,遇冰期,文明发展受限。在二、三万年前,又一批掌握青铜冶炼技术及农耕技术的人类,再次向全球扩散,又遇冰期,形成四色人种,各自文明独立发展。由于环境的差异,文明结果不一,以黄河文明为最好,发展最快,人口最多。最后一次冰期后,也就是一万多年前,黑、白、黄三色人种在其所处的边缘地带,即两河流域的美索不达米亚平原,尼罗河流域相会,以黄河文明为主导,产生了更新、更辉煌的文明,以及新的人种。这一点推论是基于黄河地区火与铜产生最早、农耕最为古老,黄种人最多而言的。

    而古印度的微黑人种亦为黄河人种一分支,是人工取火年代迁至印度河流域发展农耕的人群,其在黄河文明的基础上,创造了古印度文明,直到白色人种雅利安人入侵后,而形成新的人种。

    属于黄种人的印第安人则在美洲地区以黄河文明为基础独立发展。

    棕色人种(亦为黄河人种分支)在南太平洋岛屿上,由于种种原因,文明难以产生发展。

    不难看出,黄河谷地为所有古文明的重心、中心、源头。

    黄河文明在古巴比伦文明、埃及文明兴起之时,相对落后了。其原因有三:一是其为中心位置,与边缘文明交流机会少;二是此区域内人口众多,发展文明的物质资源有限;三是此区域内发生了古人类历史上最大的战争——炎黄之战、炎黄与蚩尤之战。此后,时常内战,从未中断。

    所以,黄河文明为世界各地区文明的源头,以此佐证现代人类起源地在黄河河谷。

    九、从中国古代传说中分析推论人类起源地

    关于古人类的传说,虽神话成份颇多,但除去神话部分,仍能印证人类起源过程中每一阶段的变化与发展。虽然传说不如文字准确,但“口碑”也是极为重要的证据。代代相传的“口碑”除去神话等成份,并结合人类起源进化中发展每一时期的基本规律,仍能看出人类历史发展的基本轮廓。

    首先,中国人说自己是龙的传人,这是人是由何种动物演化产生的问题,如同我们现在认为人是由猿演变而来的假说。也就是说,中国人先祖也曾考证过人类起源于何种动物,或者说龙是人的先祖是中国人先祖用语言代代相传的“人类起源学说”。至于“龙”是何模样,后代人在想象中描绘形成现在的四不像动物—“龙”。

    其次,关于盘古一手持凿,一手持斧开天辟地的传说,可以推证为旧石器时代(或更早的年代),古人类在黄河河谷开辟生存活动空间—人工造穴,砍伐树木,放火烧荒,混沌初开之时,人们与天地作斗争的情形。

    女娲造人是人类母系社会的表现。

    有巢氏建巢时代是人类“穴居”转为“房居”时期。

    燧人氏钻木取火表明人类进入人工取火、制陶、冶炼时期。

    伏羲氏时期是人类进入渔猎、畜牧、八卦、算术、天文时代等。

    神农氏(炎帝)时期是农耕、医药、大规模用煤冶炼铜、铁的时代。

    黄帝时代象征着人类进入了文字、宫室、船车、货币、弓矢、指南针等更为文明的时期。

    嫘祖发明蚕丝象征着女性进入纺织时期,等等。

    当然还有更多的传说,比如炎帝、蚩尤与黄帝大战。

    这些传说除去神话、政治、迷信等因素,基本事实是存在的。因为人类就是从这些阶段发展而来的,只是在时间上太模糊,很不准确,每个阶段也许就是成千年、或上万年,离现代愈远时间跨度愈大。

    现代科学技术用碳14测定,炎帝时代距今七、八千年,黄帝时代迟于炎帝时代500余年,蚩尤与黄帝同代。

    有必要在此进一步分析这一时期黄河河谷周边发生的炎、黄、蚩尤大战。炎帝时代农耕已很发达。“炎”又是火的象征。炎帝死后葬于山西高平,高平附近的煤及高平人的手工铜铁业至今流传不衰,说明当时煤的广泛使用与铜、铁冶炼技术发达。

    蚩尤的生活地在山西运城盐池南边中条山下(有蚩尤村为证),中条山的铜矿遍山都有,蚩尤应是铜业的代表。彼时蚩尤又管理着盐池,又为盐业的代表。蚩尤部落为炎帝部落一部分。而黄帝最初的部落在陕西北部,亦属炎帝部落。黄帝死后葬于陕西,也说明黄帝最初部落在此区域游牧生活。黄帝部落后顺洛水南下,由黄河河谷进入河东,战胜炎帝后代部落蚩尤后,从游牧转为农耕定居。

    黄帝部落先与炎帝其它部落发生激战,最后与蚩尤部落决战,将蚩尤在山西运城解州杀死肢解,“解州”以此得名。传说蚩尤血流入盐池使池水变红,说明这次战争异常残酷、规模巨大。传说战争中蚩尤部落人铜头铁额,会铸刀造戟,会施用烟火雾气战术,而黄帝部落作战工具为驯养的虎、熊等野兽。最后黄帝打败蚩尤。蚩尤余部纷纷南逃,后发展为南方的苗、黎等少数民族。

    从作战双方使用武器说明这次战争性质是手工业部落、农耕部落与游牧部落之争。

    这次战争导致此区域及周边人群向更远的四周扩散。人类基因测定,在距今七—八千年间,黄种人以黄河河谷为中心向四周扩散形成了西藏人、蒙古人、朝鲜人、日本人、东南亚人及中国南方等许多少数民族人。

    历史上游牧民族与农耕民族在这一地区发生的战争从未间断过,如匈奴与汉朝、蒙古族与宋朝、满族与明朝等等,所以上述分析炎黄蚩尤大战性质是符合历史发展规律的。

    这次人类的扩散是基因学证实的,那么在此之前还有多少次不同或相同原因,导致人类扩散,我们只能依靠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规律与基因科学进一步推测论证。

    上述这些传说在中华大地广为流传之时,达尔文的进化论尚未出世。历史是按其规律发展的,无论有无学说,人类仍然按照既定的规律变化、发展。

    为此,笔者多次去黄河地区考察人类有无穴居时代。在考察中,发现了大量的古窑洞,虽大都是很晚期的窑洞,但人类“穴居”的遗迹仍清晰可见。同时,发现几处有考古价值、旅游价值应发掘的土陶时代遗址。

    并发现了清代咸丰二年石碑,某姓先祖旧居被称为“故穴”。雍正二年的石碑将黄土窑洞称为“佛洞”,这“佛洞”应是后来所有神庙的邹形。等等

    中国古代传说及现实证据说明,人类从黄河河谷的“洞穴”,一步、一步地艰难而顽强地走上高原、平原或更遥远的地方。人类是由此谷地起源向远方发展的。

    十、用全新的方法综合分析探寻现代人类起源地

    我们已从不同方面(人工取火、青铜冶炼、四色人种、古化石、古文明、中国的传说、黄河河谷的遗址等)分析论证人类的起源地在黄河。

    由于其它的起源说往往是以单一的证据,从某一方面片面地从古向今顺向推证,因而难以探寻到人类客观存在的源地。现我们采用已知的各科知识,以全人类的四色人种及整个人类历史活动的痕迹、遗迹为证据,采用达尔文的进化论,严格遵循历史发展规律,从现在向远古逆向论证。这样的论证,如果关键环节无误的话,就一定能寻找到人类的起源地。

    现在,我们已经从人类最大部分的黄种人为主线,结合其它方面证据,推论出主要人类的起源地—黄河与黄土高原形成的河谷。就是说这些黄种人,无论其为何国、何族、何姓,其先祖在石器时代,均生活于黄河河谷里的某一洞穴。

    其它三色人种先祖也极可能出自黄河河谷。为此再做进一步的分析推证,一般认为,在距今4、5万年前,晚期智人形成的时候,四色人种也开始形成,参照地球最后一次冰期时间(18000年前的山顶洞人所处的时代正处于冰期高峰,当时气温比现在低7-8度),再依据美国人类学家洛林·布雷斯认为人类在特定的条件下,5000—10000年时间就可以形成新的群种之观点。(这是他推认中东智人和欧洲智人是由尼安德特人进化时所持观点)。笔者认为在二、三万年内形成四色人种更是有可能的。

    非洲起源说认为距今4—5万年前的现代智人(即四色人种的先祖)起源于10万年前的非洲,并从非洲扩张到世界各地,取代了当地的直立智人和远古智人。走出非洲的这一部分人进一步演化成现代智人。其证据主要为化石资料,认为最早的智人化石都出现在非洲(即6—13万年的化石较多)。问题是这些化石是哪一色人种的先祖?没有定论。

    中东地区以色列加尔默山的斯库穴发现的智人遗骸,碳14测定也为10万年前的早期智人,比法国的克罗马人和德国的尼安德特人要早三倍年代。且各方面论证这遗骸是完全意义上的现代人。这遗骸的先祖来自何方?又是何种人先祖?也无定论。

    如果说四色人种的先祖在非洲产生,就是说在5—10万年前,四色人的先祖就生活在炎热的非洲,至少在此又生活了5—10万年。也就是说四色人种的先祖已经是黑色的。那么其后代又是如何演变成其它三色的?

    我们不妨借用笔者第七节四色人种形成法,那就是说,在四、五万年前或二、三万年前黑色人种由非洲扩散到寒带或温带,由于冰期相隔,形成了白色人、黄色人。现问题是基因已改变的黑人是否能在寒带、温带形成白色人种或黄色人种?黄色的变白色或黑色相对容易,但由黑变黄或白,相对困难。再说非洲当时没有早于黄河谷地的铜、火技术,热带黑人又如何成批去寒带狩猎、游牧?又如何在温带的冬季生存?再有,白人与黄人的传说中也没有提到他们的先祖是黑人。纯黑的人种在二、三万年内形成白、黄、棕人种是难以令人信服的。

    我们不排除五万年至十万年前非洲有黑种人,但现在的黑人可能是黄河地区人祖与当地土著人形成的新的人种。况且,黄河地区也有许多古化石,如170万年前的云南元谋人、50万年前的北京人、20万年前的大荔人等。几乎与元谋人生活的年代相当的山西芮城西侯渡遗址,发现了更明显的用火痕迹。西侯渡就在黄河谷地。这说明黄河谷地人类用火年代比我们想像的要早的多,是非洲等其他地区难以相比的。

    有的外国人认为,中国人因关闭自守自认为其是“中央之国”,是对世界不了解的表现,这是片面的看法。正如每一个人的乳名,不可能是自己所起,是先祖与别人叫起的。“中央之国”说明黄河谷地是黄河地区与外部人在几乎跑遍地球陆地后认为的。如十多万年前的尼安德特人足迹遍及全球,表明不只有现代人才可以走遍全球,古人类同样用自己的双脚可以走遍全球任何可到达的地方,且没有什么国界阻隔与限制。只要有火与铜器,凡是有水有食的地方,古人类均可到达、生存。因此,当时的人类认为黄河谷地及周边地区是“中央之国”是可信的。并且“中”含有“源”之义。

    非洲有许多古老化石,只说明古人类或古猿在此生活过。若其化石若是猿的话,或古人类化石已无后代,就难以用化石的最古、最多来认定是人类的起源地。再从地理位置上看非洲其实是亚欧大陆凸出的一个半岛,其中动物与亚欧大陆密切相关。亚欧大陆的原人类迁居非洲是完全有可能的。

    根据美国底特律市维恩大学古德曼教授与其他生物学家,一道分析人与巨猿的基因构造时发现:人与大猩猩、黑猩猩这两种巨猿只有1%的差异,这说明,人类与巨猿仅有亲缘关系,猿不是人类的直系先祖。在500万年—1000万年间或更早的年代,人与猿分开了。

    仅用化石的古老与多少,推证人类起源是片面的。只有用现在人类所有的证据向远古人类逆向推证,且每一步论证都环环相接,才有可能找到人类的起源地。

    用化石证明东非是人类的起源地,不能令人信服。

    有的学者认为中亚是人类的起源地,其理据亦不足。因为人类是热带或温带动物,地球上的几次冰期有的长达数万年、十几万年或几十万年。冰期中,这一地区冰天雪地,人类难以生存。所以中亚是现代人类的起源地,也令人难以信服。

    也有的学者认为,南亚次大陆是人类的发源地,其理据是基于南亚的褐猿与人类比非洲的黑猿和大猿与人类亲缘关系更近等。基于非洲起源说理据不足,南亚次大陆也难认为是人类的起源地。

    所以说,黄色人种之外的三色人种来源于黄河谷地可能性最大。

    那么,黄河谷地的人种是从哪里来的?是自生的,还是外来的?外来的,是从何而来?是自生的,又如何产生?是猿变的,还是其他动物变的?综合上述论证,结合古猿变人假说及海猿变人假说,现笔者提出新的假说,人的先祖为“水龙猿”,且产生于黄河谷地。

    十一、新的人类起源说—“水龙猿”假说

    笔者之所以将人祖定为“水龙猿”,其理据有如下几点:

    关于古猿变人说,因发现的古猿化石到现代的人化石的所有的证据链中有的环节未证实,以及人的毛发、体毛是如何进化的,用进化论难以解释,加之基因科学证实猿非人先祖等等,故我们不能再坚持猿变人之说。

    有的学者根据人是喜水动物,发现人的许多的生理特征是存在于海豹、海豚等水生哺乳动物身上的。比如,所有的灵长类动物都是浑身有浓密的毛,而人与水兽一样,皮肤裸露没有体毛;再有,灵长类动物是没有皮下脂肪的,人却与水兽极其相似,人是有皮下脂肪的;第三,人类眼腺分泌泪液以及排出盐分的现象,也是水兽所具有的特征。这在灵长类动物中是绝无仅有的;还有,妇女在水中分娩是没有痛苦的,婴儿天生的喜欢水,并有游泳的本领,这些都说明了人类与水的关系是非同寻常的。

    因而提出“海猿说”,其根据是在800—400万年前,非洲曾有大片的陆地被海水淹没,推测部分“古猿”被迫下海生活,进化成“海猿”。几百万年后,海水退去了,海猿重返陆地,成为人类的先祖。这一学说仍是基于古猿变人学说为基础的。虽然这与笔者提出的“水龙猿”有相似之处,可借鉴参考。但其仍没有脱离古猿变人说,且部分海猿下海生活,理据不足,所以视其为古猿变人学说的延伸。

    笔者提出的“水龙猿”。其中的“水”是借鉴“海猿说”人与水有密切关系而言。“龙”则是基于中国人(黄种人)言其是“龙”的传人,以及几千万年前出现在地球上的恐龙虽大部分灭绝,但仍有个别品种生存下来,如鸡、鳄鱼等仍是恐龙的后代而言。人类的先祖也有可能是恐龙时代生活在水边的两栖动物进化而来的。“猿”是因为基因科学证实人与猿有亲缘关系,且人的先祖形态像猿猴而言。

    那么,我们可以推测一千多万年以前,我们的先祖形态相似考古发现的18000年前的普罗猿形态。他们生活在温带或热带的海洋、河、湖边,是水陆两栖动物,大如猴子,身上无体毛,但有头发、腋毛等。常年在水边捕食昆虫、采食野果,不时与有亲缘关系的猿、猴在河滩上嬉耍。也许他们是某种恐龙的后代,也就是中国人所说的先祖—“龙”。

    其头发的作用是为隐蔽、保护自己,为捕食需要而生长出来的。腋毛等是为防止水中生物侵扰而生。均是生来具有的。其毛发如同虎、豹身上的花纹,或青蛙身上的颜色,是适应环境的产物。由于其是两栖动物,且生活在温带,身上无需体毛。他们每天在水中捕食,然后上岸采食野果,晒晒太阳,有的找个洞穴,生儿育女,与其他动物一样,正常繁衍生息。

    只是后来有一天,气候发生变化,天气变冷或海水突然落潮,被迫走上陆地,为御寒迫使他们本能地钻入岸边洞穴。他们为了寻找温暖的地方生存,本能地接近火、利用火,后又发明人工取火,一步步进化成现代人类。

    人类只所以能成为万物之灵,除本身素质外,说明人类在进化中还有许多特殊的环境突变。因人类适应了环境才演变成了现代人,这也是进化论中的观点。

    综上所述,人类进化的路线图为:

    一千多万年前,在黄河与黄土高原形成的河谷中生活着现代人类的先祖—“水龙猿”。由于气候、地理等环境变化,生活在水中的人祖,在五百万年前后,被迫生活在陆地上。由于其特殊的怕冷体质,只得寻找洞穴、接近火源。二百万年前后,人类会利用天然火取暖、熟食,一百万年前后会人工取火。五十万年前后,持火向全球扩散。二十万年前后,现代四色人种之先祖开始形成,并分批分期再次走向全球。十万年前后,炼铜技术出现萌芽。五万年前后,铜器用于狩猎、游牧、农耕。人类再次大规模地向全球扩散。由于冰期的影响产生了四色人种。一万年前后,四色人种的分布区域基本形成,且文明出现萌芽。而黄种人分布地域最广、人数最多及产生的文明一直遥遥领先。在黄河文明的影响下,其他各地文明进一步发展。

    结束语:

    人类历史中横躺着人类未来的秘密,探寻人类起源是为了人类更美好的明天。

    人类从何种细小的细胞演变成现代的人类,其中有无数的秘密。宇宙中无数之谜,其中最大的秘密就是人类的起源。我们在探索宇宙的同时,更应深入研究探索人类的起源,特别是寻找现代人类起源发展变化之规律。因为这规律对现代人类的发展仍起着巨大的作用。人类按照自身发展的规律(如进化论)向未来不可逆转的前进着。

    在当今国际社会各种文明不断冲击、交流、融合,历史潮流浩浩荡荡。得道者昌,失道者亡。所以,我们应参考大量文献资料、考古发现,并结合最新研究成果,积极探索人类起源及人类发展规律。

    而人类的黄土高原、黄河河谷及其最原始的洞穴,是人类幼年的摇篮。我们全人类更应去研究它、保护它、开发它。


 



哲学网编辑部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上海市虹梅南路5800号2座416室 邮编:200241
ICP证号:晋ICP备 05006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