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关东军序列的变动——远东战役时关东军70%的师团为当年新编
苏联关于远东战役的专著《远东的胜利》(弗诺特钦科著,沈军清译,辽宁人民出版社1979年)第28页称“在远东同苏军对垒的敌军集团计8个野战军、2个航空军,共40到42个步兵师团、7个骑兵师团、22个步兵旅团、2个坦克旅团及一些独立联队,总兵力超过120万人”,常为一些引用者误解,如《国外坦克》2005年第8期肖鹏《铁骑千里奔袭横扫日本关东军》的关东军数字当源于此。其错误在于《远东的胜利》所说并非仅指关东军,而是包括“满洲国”、“蒙疆自治政府”的伪军以及驻防南库页岛与千岛列岛的日本陆军第5方面军。1945年初日军大本营确立“本土决战体制”、大幅调整兵力部署,关东军作战目标、战斗序列、驻防地域、编制人数亦随着战局的急转直下而迭次变更,甚至在苏军发起远东战役后关东军的序列还有大的调整。由于关东军的概念内涵迭次变动,加之投入远东战役作战的还有关东军之外的部队,一些二战史资料中对此混淆不清,关于关东军序列、人数的说法各异。
1942年10月关东军升格为总军,至1945年初关东军辖有第1、3方面军。因朝鲜东北沿海是苏军可能的进攻方向,朝鲜北部防务于5月底从第17方面军交割关东军,6月17日从中国派遣军调入第34军司令部驻咸兴担任领率。1945年1月朝鲜军改称第17方面军,防御重点在半岛南端抗击美军登陆,济州岛就布置有第58军及所属第96、111、121师团、独立混成第108旅团。第17方面军司令部驻汉城,直辖第120、150、160、320师团、独立混成第127旅团、分驻全州、光州、群山、釜山等处。远东战役发起后关东军依预案将逐步收缩到南满、朝鲜,第17方面军奉命归属关东军。李惠等编《侵华日军序列沿革》(解放军出版社1987年)称“8月10日大本营令第34军编入第17方面军”,其他如《第二次世界大战大词典》(王捷等,华夏出版社2003年,第291页)、《中国共产党创业30年》(马齐彬,中共党史出版社1991年,附录)亦有此说,但笔者遍查日文资料《日本陆海军事典》、《太平洋战争日志》均无“第34军编入第17方面军”的记载。
第34军司令部及第59师团于6、7月间分别从武汉、济南调来,又于7月10日就地编成第137师团、独立混成第133旅团,驻防在咸兴、平壤一带。
1945年1月关东军第6军司令部转调中国派遣军、5月关东防卫军改称第44军、7月组建第30军司令部,至“8.15”在中国东北范围内有关东军第1方面军之第3、5军,第3方面军之第30、44军,直辖第4军。
1940年日军大本营确定是时关东军序列的12个师团外加第16师团(尚在本土,以后未执行)为“满洲永久驻扎”师团,到1943年6月又先后调入或就地组建3个师团共15个师团。这15个师团是“常设”第1、8、9、10、11、12、14师团,早期三联队制第23、27师团,以四联队师团抽出联队组建的第24、25、28、29、71师团及“新常设”第57师团,均为日本陆军主力师团,此时的关东军方可称为日本陆军精锐兵团。1944年这15个师团有11个调往南方战场,遂用守备部队就地编组6个师团到年终计有10个师团,无论师团数还是师团战力均为1939年以来之最低状态。
关东军序列内的警备、守备、驻屯部队有:1932年编第1-5独立守备队(主官为少将军衔),分驻防沈阳、长春、齐齐哈尔、牡丹江、哈尔滨;1939年增编第6-9独立守备队。1939年编成第1-8国境守备队(队长为中佐、大佐或少将军衔),1940年编成第9-13国境守备队,1944年增编第14国境守备队。1941年前编珲春驻屯队、阿尔山驻屯队,1944年编第101、102、103、104警备队、富锦驻屯队、关东州警备司令部、11个兵站警备队。1945年前上述部队有的已扩编改制为师团,如1942年珲春驻屯队参与组建第71师团、1944年第8国境守备队扩编为第119师团等。1945年1月与7月分两批用以上部队及既有师团留守人员、在乡军人新编16个师团与9个独立混成旅团:1月16日编组第121、122、123、124、125、126、127、128师团,7月10日编组第134、135、136、137、138、139、148、149师团,其中第121、137师团配置在朝鲜半岛;将第17方面军新编的第79师团移驻图们。其间关东军原有10个师团又调出6个,余下1944年扩编的第107、108、112、119师团,所谓“满洲永久驻扎”师团一个不剩,关东军实为彻底换血。
1945年6、7月间又将中国派遣军第39、63、117师团紧急转调东北;1月16日就地编组独立混成第79、80旅团,7月10日编组独立混成第130、131、132、133、134、135、136旅团,其中独立混成第133旅团配置在朝鲜半岛。至此在中国东北有22个师团,8个独立混成旅团(按:《侵华日军序列沿革》称3月编组独立混成第137、138旅团系错误),2个独立战车旅团,1个机动旅团,70%的师团为当年新编,有作战经历的部队只是原中国派遣军第39、63、117师团。
截至8月6日关东军序列内次于独立旅团的部队尚余第104警备队、关东州警备司令部及1945年新编第1、2、3特别警备队、第15国境守备队,主官多为少将或大佐军衔,员额不定。
综上所述,1945年不同时段关东军序列概述如下:
1、1945年6月17日(关东军长春会议)之前关东军第1方面军辖第3、5军,第3方面军辖第44军,直辖第4军,驻防地域中国东北,共12个师团、2个独立混成旅团、1个独立战车旅团、1个机动旅团。
2、6月17日至远东战役前夕关东军第1方面军辖第3、5军,第3方面军辖第30、44军,直辖第4、34军,驻防地域中国东北与朝鲜北部,共24个师团、9个独立混成旅团、2个独立战车旅团、1个机动旅团。
3、远东战役发起后关东军第1方面军辖第3、5军,第3方面军辖第30、44军,第17方面军辖第58军,直辖第4、34军,驻防地域中国东北与朝鲜半岛,共31个师团、11个独立混成旅团、2个独立战车旅团、1个机动旅团。
二、远东战役日本陆军参战部队
苏军界定的远东战役包括外贝加尔方面军实施的大兴安岭-奉天战役,远东第1方面军实施的哈尔滨-吉林战役,远东第2方面军(黑龙江内河舰队参与)实施的松花江战役,远东第2方面军实施的南库页岛战役、千岛群岛战役,以太平洋舰队为主、远东第1、2方面军参与实施的清津战役。远东战役作战范围是中国东北及张北地区,朝鲜东北部沿海,南库页岛与千岛群岛。
清津战役作战实际发生地在雄基、罗津、清津、成津(今金策)等港口,作战规模均不大,作战对象是日军朝鲜军管区部队;普拉托诺夫等《第二次世界大战1939-1945》下册(战士出版社,第497页)称苏军“迫使罗南师管区部队南撤”,亦可参见林三郎《关东军与苏联远东军》(吉林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所日本研究室译,吉林人民出版社1979年,第187-188页)“在雄基、罗津、清津方面配备的部队和第34军不是一个系统,归罗南师团管区所属”。第34军司令部驻咸兴,部队分驻咸兴、定平、平壤,离上述战场尚远。据《第二次世界大战1939-1945》第500页记述,咸兴、平壤、元山、海州均为苏军以空降方式占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