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看不清?点击更换 看不清?点击更换 忘记密码 注册   加入收藏  
 
 
满族的统一(1)-历史学
来源:  作者:郑天挺  点击:次  时间:2001-07-24 00:00于哲学网发表

 

      在努尔哈赤活动初期,由于人口少、土地宽阔,又有强大部族包围,为了便于管理,避免争夺、叛变,凡归附的人全部迁到努尔哈赤住地附近,加以编制安排。1588年(万历十六年)对苏免部、董鄂部一部分,1598年(万历二十六年)对安褚拉库路,1607年(万历三十五年)对瓦尔喀部蜚悠城,1611年(万历三十九年)对虎尔哈路扎库塔城都是如此。后来归附的多起来,中间间隔的部族也统一了,才不再全部集中,如渥集部东额黑库伦(1615年)、东海萨连部(1616年)都是。这种集中居住,加以编制安排,是满族融合扩大的基础之一。迁移一地集中居住才能完成统一组织,促进统一生活和生产,也就是促进了融合。清初满族统一当然有其共同的物质条件,从历史上,集中居住也是促成条件之一。集中居住对促成满族的统一,从而又为全国统一提供了必要的条件,这不是努尔哈赤当初所想得到的。

       各少数族归附努尔哈赤的时间有先后,迁移集中的情况也不同,甚至同——家族也参差不齐。1588年栋鄂部长何和礼率所部归附努尔哈赤,他老婆领着一部分部队仍留原地,后来听说努尔哈赤把女儿又嫁给何和礼,于是一怒率领武装来向何和礼挑战,经过说服,她才罢兵归附[37]。库尔喀部长郎柱是最先归附的部族之一,他只派儿子杨古利跟随努尔哈赤。不久郎柱被部众杀掉,他的老婆背负着小儿子骑着马左右射击才逃出来,后来部众也降附了努尔哈赤[38]。1618年10月虎尔哈的纳哈达率部众一百来降,努尔哈赤把他们分列两行,愿留下的一行,愿回去的一行,还是有人愿意回去[39],当然都是他们首领的意见。这些故事反映出,就在同一部族里,他们上层之间的思想意识、社会生活也是有所差别的,说明当时的社会思想是动荡的,在变。

      努尔哈赤正是在变化中的一个。在他开始活动的第二年(1584),一夜捉到一个贼,家人都主张杀掉,努尔哈赤说,“我若杀之,其主假杀人为名,必来加兵掠我粮食”。他这时想到的不是你来抢我,我就去抢你,而是想到“粮食被掠,部属缺食,必至叛散,部落散则孤立矣。彼必乘虚来攻,我等弓箭器械不足,何以御敌”[40]。从重视生产、重视粮食、重视战备这一观点衡量,他比当时其他一切奴隶主是进步的,这种思想一直支配着他到建国以后,攻下城镇,首先清查粮食,1622年(天启二年,天命七年)在右屯卫一次就运走米四十二万一千一百多斛,粟米一万五千二十多斛[41]。在他那个时代,交换是困难的。他注意交换所以重视商人,和他们广泛往来。我们在满文老档和其他文献中看到,在他建国时至少有三个大商人成了他的高级将领。开原商人刘兴祚[42],后做副将;抚顺商人佟养性[43],后做总兵;清河商人李继学,做都司,他儿子李国翰在进入北京后做定西将军[44]。另外还有一个马元龙[45]。1616年11月努尔哈赤派了商人渡黑龙江进入伯吉力三十六寨[46]。这不仅是贸易,也是政治活动。1618年攻下抚顺,“有山东、山西、涿洲、杭州、益州、河东、河西等处商人十六人,皆给路费,书七恨之言付之令归”[47],这更是政治了。

    《满文老档》天聪五年(祟祯四年,1631)二月一日有下面记录:“南面刘五哥派五人由陆路送来:毛蓝布一百十八匹,合银七十一两;水银十四斤半,合银四十三两五钱;白蜡药二斤半,合银七两五钱;头簪,合银三两;针四万八千个,合银十两;缎一匹、纱—匹,合银五两;朱一斤,合银二两;烟叶一百八十把,合银四两;共合银一百四十六两。”[48]此事不见于《东华录》。所谓南面,指鸭绿江口外皮岛周围小岛。皮岛自1629年明袁祟焕杀毛文龙后,这时在刘兴治控制下,第二年就失掉了[49]。刘五哥不知是谁,大约是明军小军官,可能就是刘兴治兄弟辈。刘兴祚、刘兴治等兄弟五六人虽然先后被清廷杀掉,他们和努尔哈赤、皇太极的关系原来是密切的。

       这是一次数额较小的交易,皇太极招待殷勤,来时设宴,回去还派人相送。反映出清人对商业贸易的重视关心。也反映出明朝正在实行经济封锁,迫使清人不得不如此到处走私。这次送货,已经不是实物交换,全用货币交换,也是值得注意的。

       从上面许多事实,可以看出,关于经济工作,努尔哈赤集团做得最为突出。提高经济活动水平,这在整个东北少数族里是最需要但也是最缺乏的。努尔哈赤利用这一条件,进行东北少数族的政治统一工作,因而无往不利。

 

 


 

    注  释:

    [1] 《明一统志》卷八九,女直。

    [2] 《寰宇通志》卷一一六,女直。

    [3] 《寰宇通志》成于景泰七年(1456),《明一统志》修于天顺二年(1458),都说一百八十四卫。

    [4]  万历《明会典》修于万历十五年(1587),卷一二五说有卫三百八十四,所二十四,站七,地面七,寨一,共四百二十三。

    [5]  万历《明会典》

    [6]  《中山闻见录》卷一,万历四十二年三月条。

    [7]  王先谦《东华录》天命一,乙卯年四月条。

    [8]  《辽东志》卷三,《兵食志·边略》。

    [9]  《满文老档》,日本译本,《太祖》,696—697页。

    [10] 《明太宗实录》卷二六,永乐二年二月癸酉条。

    [11] 《清史稿》,列传十,杨吉砮传。

    [12] 《清太祖武皇帝实录》卷一,戊子年条。

    [13] 《满文老档》,万历三十八年(1610)条,日本译本,1958年东京版,第三册1173页以下。

    [14]  努尔哈赤自起兵到称帝,凡三十四年。其间仅在1590年、1592年、1598年、1601年四次朝明。见《明神宗实录》卷二二二、二五一,三二七、三六六各卷。有的书不算1592年一次,只说三次。
    [15]  万历《明会典》卷一O七,礼部,“建州海西岁—遣人朝贡”。

    [16] 《清太祖武皇帝实录》卷一,戊子年四月条。

    [17] 《满文老档》,日本译本太祖部分20页,万历四十年九月条称“布占泰汗”。

    [18] 《清史稿》,列传十,传论。

    [19] 《张文忠公全集》书牍二,与辽蓟总督。

    [20] 《明神宗实录》卷一三三。

    [21] 《明神宗实录》卷二一五,万历十七年九月乙卯条。

    [22] 《明神宗实录》卷二二二庚子条,卷二五一戊子条,卷三二七癸酉条,卷三六六乙丑条,《国榷》漏载1598年一次,孟森《清史讲义》不算1592年一次,认为只有三次。

    [23] 《清太祖武皇帝实录》卷一,戊子年条。

    [24] 《清太祖武皇帝实录》卷三,天命四年八月条。

    [25] 《明神宗实录》卷三六六,万历二十九年十二月甲戌条。

    [26]  据《清太祖武皇帝实录》卷二己亥年条,辛丑年正月条。王先谦《东华录》灭哈达列在己亥年,蒋良骐《东华录》同。

    [27]  再灭哈达,据《清太祖武皇帝实录》卷二辛丑年正月条;朝贡事见《明神宗实录》卷三六六,万历二十九年十二月丙寅条.

    [28] 《清太祖武皇帝实录》卷二,丙午年十二月条。

    [29]  王先谦《东华录》,天命一,甲寅年四月条。

    [30] 《满文老档》日本译本,太祖部分37页。

    [31]  王先谦《东华录》,天聪十,天聪九年十月庚寅条。

    [32]  王氏《东华录》天命一,辛卯年正月条。《清太祖武皇帝实录》卷一无这里的八个字,作“总一国也”。

    [33] 《清太祖武皇帝实录》天命四年八月条,天命六年正月十二日条。

    [34]  王氏《东华录》己亥年二月辛亥条。

    [35]  以上均见王先谦《东华录》天命一。

    [36] 《清太祖武皇帝实录》卷二,己酉年十二月条。王先谦《东华录》天命一,己酉年十二月条。

    [37] 《清史稿》列传十二,《何和礼传》。

    [38] 《清史稿》列传十三,《杨古利传》。

    [39]  王先谦《东华录》天命二,天命三年十月丁卯条。

    [40] 《清太祖武皇帝实录》卷一,甲申年五月条。

    [41] 《满文老档》日本译本,太祖部,498页,天命七年正月二十六日条。

    [42]  王先谦《东华录》,天聪二年九月庚申条。

    [43] 《清史稿》列传十八,《佟养性传》;《满文老档》日本译本,太宗部分195页。

    [44] 《清史槁》列传二十三,《李国翰传》;《满文老档》,日本译本,太宗部分200页。

    [45] 《满文老档》,日本译本,太宗部分,203页。马元龙是译音,本名和事迹待考。

    [46] 《满文老档》日本译本,太祖部分,75页。

    [47] 《清太祖武皇帝实录》卷二,天命三年四月条。

    [48] 《满文老档》,日本译本,太宗部分473页。单内“朱”未详。

    [49]  王先谦《东华录》,天聪六,天聪五年三月甲午条.


 



哲学网编辑部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上海市虹梅南路5800号2座416室 邮编:200241
ICP证号:晋ICP备 05006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