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看不清?点击更换 看不清?点击更换 忘记密码 注册   加入收藏  
 
 
唐宋之际南方城市市场网络的形成与繁盛(1)-历史学
来源:  作者:王涛  点击:次  时间:2001-08-02 00:00于哲学网发表

 

内容提要:唐宋之际,伴随着南方城市网络的形成与商品经济的发展,南方城市市场也形成了网络状结构。作为一个整体,这一市场网络在与北方城市进行经济贸易的过程中,显示出了独特的地位,成为全国主要的商品发散地。南北城市间的经济运动也显现出了非均衡性的发展态势,这一发展态势的形成是有着深刻的原因和影响的。

关键词:唐宋之际  城市  市场网络  非均衡性运动

 

唐宋之际,南方城市取得了长足的发展,这一发展态势不仅体现在静态的地理分布上,南方城市数量大增;同时更表现在动态的经济贸易上,南方城市间初步形成了市场网络,并在与北方城市的贸易中,成为主要的商品发散地。本文拟就唐宋之际南方城市所取得的这些成就进行分析,不当之处,祈请方家不吝赐教。

 

 
    唐宋之际南方城市的发展大放异彩,呈现出了兴盛的态势,城市网络的形成便是这一繁盛局面的主要表现之一。城市网络形成后,为城市市场网络的形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唐宋之际南方城市网络的形成。唐中期以来,北方人口因战乱而大量南移,进一步加速了南方的开发,江南地区逐渐变成了全国的经济重心。至玄宗时(713—755),全国的大半租赋及粮食供应取自江南。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之下,隋代开凿的大运河便显示出了巨大的作用,时“凡东南邑郡,无不通水,故天下货利,舟楫居多。转载使岁运米二万石输关中,皆自通济渠入河而至也。”①南方社会经济及其运河交通的空前发达,沿运河一带的城市便迅速繁荣起来。沿岸的扬州、苏州、杭州、楚州(淮安)在当时并称为4大都市;华州(华县)、陕州(陕县)、汴州(开封)、宋州(商丘)、泗州(盱眙)、润州(镇江)、常州也发展成为较大的城市。此外,沿运河在水陆要道或津渡之所又兴起了一批县城和重要集镇,如新丰、邵伯、河阴等。②形成了我国城市发展的第一条南北向轴线。

    另外,随着经济重心的逐渐南移,长江及其支流赣江、汉水、湘江也已成为了主要交通路线。大大小小的水道把各个大小城市融为一体,发展成为我国东西向的城市发展轴线。这一时期,建康(南京)、广陵(扬州)、润州(镇江)、江陵、成都、鄂州并称长江流域6大都市;沿江浔阳(九江)、洪州(南昌)和下游的吴郡(苏州)、毗陵(常州)、会稽(绍兴)、余杭(杭州)以及沔水(汉水)、淮水两岸的襄阳和寿春,都发展成为当时繁盛的商业城市。中唐以后,长江干流沿江即有州城15处,县城19处,重要集镇18处③。

由于对外贸易的发达,港口贸易城市也有了极大地发展。南方主要有广州、泉州、潮州、福州、温州、明州(宁波)以及上海松江等。南方陆路交通城市如洪州(南昌)、宣州、绵州(绵阳)等在这一时期也得到了发展。由于商品经济的发展,草市在南方的发展也极其迅速。

 

①(唐)李肇:《唐国史补》(卷下),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版,第62页。

②谭其骧:《中国历史地图集》,上海地图出版社1982年版,第34页。

③谭其骧:《中国历史地图集》,E海地图出版社1982年版,第36页。

 

    到宋代,城市尤其是南方城市更是大规模地形成发展起来,如宋长文《吴郡图经续记》卷上“城邑”条记载:“当此百年之间,井邑之富,过于唐世,郛郭填溢,楼阁相望,飞杠如虹,栉比棋布。”朱瑞熙先生据《元丰九域志》统计,北宋全境拥有10万户以上的城市有40多个,到徽宗崇宁年间又上升到50多个。①人口在20万户以上的有汴京(开封)、京兆府(西安)、临安(杭州)、福州、泉州和潭州(长沙),南方城市占有明显的优势。宋代南方城市的经济职能突出,形成了大量经济型城市,如工商型城市:苏州、成都、西南的梓州、果州、遂州以及长江下游的扬州、镇江、吴江、吴兴和绍兴等;商业型城市:临安(杭州)、汴京(开封)、芜湖、蕲口、鄂州、荆州等;手工业型城市:景德镇、建阳、彭城、繁昌、同安等。②此外,草市大量向镇市转化,《梦梁录》曾这样描述:“户口蕃盛、商贾买卖者十倍于昔”。

宋代在大城市迅速发展的同时,南方小城镇也取得了空前的繁盛。据《元丰九域志》统计,北宋全境共有1884个镇,其中大多数处于南方,作为新兴的工商业据点,进一步增进了南方城市之间的联系。

总之,唐宋时期,由于南方相对稳定的社会环境,发达的交通系统,繁荣的经济共同促成了城市、市镇的兴起及各个城市间的紧密联系。这些城市共同构成了以水运为基础的城市网络的形成。

    2、唐宋之际南方城市市场网络的形成。南方城市在地理分布上形成网络结构之后,各城市之间展开了频繁的经济交往,从而又形成了城市之间的市场网络。

    南方城市间的经济交往,大体上可分为三个大的区域:

首先,长江流域各城市之间的贸易往来。这一区域的城市商船往来,络绎不绝。张籍《贾客乐》诗云:“金陵向西贾客多,船中生长乐风波,欲说移船近江口,船头祭神各浇酒。停杯共说远行期,入蜀经蛮谁别离,金多众中为上客,夜夜算缗眠独迟。秋江初月猩猩语,孤帆夜发潇湘渚。水工持楫防暗滩,直过山边及前侣。年年逐利西复东,姓名不在县籍中。农夫税多长辛苦,弃业长为贩宝翁。”③这首诗反映了商人沿长江贩运于蜀中、金陵的情景。即使是在号称险途的三峡一段,仍然是“月照高塘峡,人随贾客舟”。④商人船只过往频繁。与此同时,四川商人纷纷到中下游活动,如唐咸通中,“有姓尔朱者,家巫峡,每岁贾于荆益。”⑤在长江上、下游的商业来往中,江陵地处其中,往往成为中转的商埠,如杜甫《客居》诗云:“蜀麻久不来,吴盐拥荆门”。《柴门》诗亦云:“众水为长蛇,风烟渺吴蜀,舟楫通盐麻,今我远游子。”⑥,记述的都是吴蜀盐麻经过江陵的流通情况。李白《江夏行》载:“自从为夫妻,何曾在乡土。去年下扬州,相送黄鹤楼。……适来往南浦,欲问西江船。”⑦描述的是鄂州商人东至扬州的贩运情景。而《长干行》:“妾发初覆额,折花门前剧。……十六君远行,瞿塘滟灏堆。”“五月南风兴,思君下巴陵。八月西风起,想君发扬子。去来悲如何,见少离别多。湘潭几日到,妾梦越风波。”⑧则是以建业长干里商人溯流而上的背景,吟出了商人妇常年独居的苦楚。《唐国史补》卷下也记载:“扬子、钱塘二江者,则乘两潮发榷,舟船之盛,尽于江西,编浦为帆,大者或数十幅”。⑨其中大历、贞元年间巨商俞大娘船最大,“操驾之工数百,南至江西,北至淮南,岁一往来,其利甚博。”⑩入宋以后,长江流域城市之间的贸易活动更加频繁,在中下游段,商船云集,穿梭如织,曾有“昨日倒千樯,今日联


 



哲学网编辑部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上海市虹梅南路5800号2座416室 邮编:200241
ICP证号:晋ICP备 05006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