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看不清?点击更换 看不清?点击更换 忘记密码 注册   加入收藏  
 
 
建国初期黔西北基督教历史回眸(1)-历史学
来源:  作者:吴道军  点击:次  时间:2001-08-02 00:00于哲学网发表

   建国初期石门坎循道公会总教区下属两个教区,即石门坎教区和四方井教区。石门坎教区又下属两个联区,即:石门坎教区有支堂石门坎、爱华山、天生桥、陆家营、简角寨、倮布甲、水槽、大寨、马街;长海子联区有支堂长海子、岭子河、山海、切冲、龙井。
  四方井教区下属五个联区,即四方井教有支堂四方井、狗街子、锅底岩、海嘎、勺乐多;大街联区有支堂 大街、沙厂、觉落块、白岩脚;四十五户联区有支堂四十五户、果河凹、基兴嘎、哈拉河;威宁联区有支堂威宁、三道河、色共嘎、刘大路、瓜拉;大桥联区有支堂大桥、岩口堂、李子井、歹古鲁等。
  以上各堂点均分布于威宁的一、五、六、七、八、九、十、十一等八个区,循道公会石门坎总教区(仅威宁属),曾发展最高教徒为12000余人,信徒有苗、汉、彝三种,石门坎教区有教徒8282人,其中苗7932人,占95.77%;彝306人,占3.7%;汉44人,仅占0.53%。
  
  3.基督教复临安息日会
  
  基督教复临安息日会系属美国基督教宣教会,1863年成立,总部设于美国华盛顿,为世界性团体,属基督宗教复临派及安息日派的综合性派别。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来华开教。1926年华籍牧师贺爱敦在黔西北毕节县创立该派,设立教堂。解放前历经曾志素、罗国义等人负责教务及其它活动。50年代有彭福顺暂代。58年仅有教徒17人。
  
  4.小群会
  
  1953年由汉族王谈道传入,该会主要负责人王谈道到威宁后积极发展组织,56年将沙厂循道公会的几户教徒拉入其组织。后发展为兴隆厂、沙厂、补处等三个聚会处,主要分布于威宁十、十一区。58年3月召开具有反动性的秘密会议,58年有教徒59人,58年底被取缔。
  
  5.“灵恩运动”
  
  早在1932年,威宁的朱某去安顺参加圣经短期培训班回来宣传“灵的生命”、“灵的恩赐”后,就在当地发展为灵恩派、复兴派、属灵派。至50年代,“灵恩运动”再次兴起,55年至56年最为严重,蔓延到兴隆厂、轿定山、大松等五个支堂及水城、赫章、彝良等县,参加跳“灵舞”的教徒有时达几百人。这不但严重地影响了生产,而且还严重地影响了社会治安、家庭和睦,当时国民党区分部书记张某以“灵恩”信仰为借口,乘机奸污妇女数十人,破坏了很多家庭的和睦,仅大街、大松两乡溺婴事件就有十余起,女教徒孕妇张某在“跳灵舞”中因疲劳过度而流产致死,有的借机利用医病、赶鬼、圣灵充满、喜乐跳舞、同心同爱搞非法活动,骗取钱财,奸污女教徒,长老罗某在礼拜时吃儿媳的奶称之为“吃圣奶”,传道陈某、长老陆某借圣灵充满、喜乐跳舞,分别奸污妇女10余人。
  从以上来看,解放后在黔西北基督教各派别中,内地会的势力最大,分布最广,影响最深。建国初期内地会教徒的增长是循道公会教徒的10倍以上。还有,50年代黔西北基督教教徒表面上下降了很多,其实与基督教活动从地面走向地下有关,“复兴”运动的兴起也就成为其表现形式之一。而在信仰基督教的民族中又以苗族尤为突出,内地会葛布教区及循道公会石门坎总教区,其信徒都是以苗族为中心的。其次大方教区、织金教会、水城教会中的信徒苗族也明显超过其他族别,彝族次之。
  参考文献:
  [1][英]柏格理、[英]邰慕廉、[英]王树德、[英]甘铎理、[英]张绍乔著,东人达、东旻译《在未知的中国》,云南民族出版社,2002。
  [2]杨汉先著《基督教在滇、黔、川交境一带苗族地区史略》载《民族研究参考资料》,贵州民族研究所编。
  [3]张坦著《“窄门”前的石门坎》,云南教育出版社,1992。
  [4]编委会:《毕节地区志·宗教志》,2004年。
  [5]毕节地区档案资料,文史资料。

 



哲学网编辑部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上海市虹梅南路5800号2座416室 邮编:200241
ICP证号:晋ICP备 05006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