淳祐庚戍(十年, 1250 )方逢辰榜:曹沂孙。
宝祐癸丑(元年, 1253 )姚勉榜:曹翁馀,昭信司理参军。
宝祐癸丑(元年, 1253 )姚勉榜:曹应甫,刑部主事。
宝祐丙辰(四年, 1256 )文天祥榜:曹宏善,监仓门。
咸淳乙丑(元年, 1265 )阮登炳榜:曹元凯,司理参军。
咸淳戊辰(四年, 1268 )陈文龙榜:曹煜,常州推官。
咸淳戊辰(四年, 1268 )陈文龙榜:曹经。
咸淳甲戊(十年, 1274 )王龙泽榜:曹穰孙,信州贵溪县主簿。
永乐甲申(二年, 1404 )曾启榜:曹睦,翰林院庶吉士。 [ 19 ]
武进士 3 人:
嘉定辛丑(四年, 1211 )曹豹变。
嘉定丁丑(十年, 1217 ):曹伯虎,柳州知州。
咸淳丁丑(元年, 1265 ):曹可道。 [ 20 ]
特奏名进士 23 人:(宋)曹汝闻,衡册簿;曹宣,武义丞;曹庚,西安丞;曹湜,扬州簿;曹重光;曹沂,长兴丞;曹大同,南康军司户;曹粟;曹廓,武义丞;曹友龙,监丹徒镇;曹春龙;曹良显;隆兴监酒;曹良济,武义县尉;曹良素,上元尉;曹良宪,余杭丞;曹元弼,武平尉;曹良臣;曹均,仙居丞;曹国尚;曹鄞,福安尉;(元)曹文基,浦江丞。 [ 21 ] 还有曹绛、曹直。万历《温州府志》人物传载:曹绛“晚以特奏名科入官,终长兴丞。”在《瑞安市志》曹村籍特奏名录里有曹直的记载。 [ 22 ]
据万历《温州府志》,乾隆《瑞安县志》、《曹氏族谱》记载,南宋曹村有 20 人参加荐举考试,而且都做了官。内有国子荐曹应时,曹子展,大理司直曹郸,淮西安抚司、福建提刑、婺州知州曹镇;乡荐有宁海教授曹礼;荐举有兵马司曹仁贵,大理寺丞曹怡老,泉州司户曹元直;荐辟有兴化安抚司、德州路、婺州路同知曹澄孙,江西榷茶都转运副使曹昌孙,翰林院直学士曹良瑞,散骑员外郎曹犀孙,淮东帅干曹穴,潮州治中、录事曹弥昌,宫讲曹良弼,校书郎曹晏,绍统曹琼孙,巡检曹它,琼州司户曹仁杰,潼州路提刑曹舜清。 [ 23 ] 按照唐朝以来的规定,九品知县以上的官吏由进士担任(恩荫、军功、捐纳买官除外),他们都是朝廷中央和地方的命官,进士中举毋容怀疑。这是曹村人讲的荐举进士。
《曹氏族谱》还记有 10 名进士。他们是:曹良驷,“绍定戊子领国举特科出身,调□子县主簿。族之同举者上房茂华、槿、良器、愿,汲下茂俊,溪边良知,凡 7 人”。这里讲的特科就是宋代的特奏名科。《族谱》说重光在“太学特科出官”,良臣“绍定辛卯胄请特科”,良显“嘉熙丁酉特科廷对第一”,这三人都是《温州府志》和《瑞安县志》里记载的特奏名进士。特奏名即恩科,是皇帝照顾年老屡经礼部殿试落第举子的考试,一般多能考上。还有曹莘老,曹澜孙、曹穆孙。曹莘老,“由学舍取巍科登第,归里文恭公(曹豳)作一首十诗以勉之”。曹澜孙,“咸淳庚午胄请”,“授将仕郎,绍兴路新昌县尹”。曹穆孙,“请江东漕举,铨中,调寿春府下蔡县尉”。 [ 24 ] 这就是古代曹村人讲的特奏名进士,太学进士,胄贡进士和漕贡进士。
总之,曹村自南宋高宗绍兴二十七年( 1157 )至明成祖永乐二年( 1404 ),三百多年一共出了 82 名进士。其中甲科进士 26 人,武进士 3 人,特奏名进士 30 人,荐举进士 20 人,太学(上舍释褐)进士 1 人,胄贡进士 1 人,漕贡进士 1 人;南宋进士 80 人,元代 1 人,明代 1 人;四世甲科蝉联:曹逢时,曹叔远,曹觱,曹邰;父子连科:曹豳、曹愉老,曹觱、曹邰,曹绛、曹沂,曹良平、曹犀孙,曹大同、曹元发,曹元直、曹穰孙,曹舜清、曹穴,曹弥昌、曹文基;同年登科:曹黼、曹子辰,曹茂冲、曹沂孙,曹翁馀、曹应甫,曹煜、曹经;五个侍郎:曹叔远,曹豳,曹觱,曹元发、曹良朋。他们大多出自太学和漕举。
一个曹村出了这么多的进士,在我国文化史上实属罕见。究其原因: 1 、曹村地理条件优越,为文化的发展创造了理想的环境。曹村物产丰富,盛产稻米、豆麦、柑桔、杨梅、板粟、枇杷、竹木、青瓷花瓷古瓷碗,拥有酿酒、缫丝、印染、水碓、油车、豆制、素面等作坊,经济实力强大。曹村位于粤浙交通要道,是瑞安主要商业集散地,工商发达,经济繁荣。 2 、温州自古文风鼎盛,书院林立。南宋单是城内就有东山、浮沚、永嘉、城南、城北等书院,瑞安有仙岩书院,塘岙、梅谭书塾。在曹村,曹绛创办风岗书塾,曹豳建起虎邱书院。两大书院延请名师,教育族子,造就了大批国家有用的人才。 3 、南宋定都临安(今杭州),政治文化中心南移,便于曹村子弟入京太学深造和应试。南宋之前,我国封建王朝的国都大多建在北方,路途遥远,人们往西安、开封赶考,对南方人讲是件很不容易的事情,因此进士很少。据《温州市志》记载,在唐朝温州地区只有 8 个进士,北宋 25 人,到了南宋急增至 1346 人。这说明都城的远近,对各地考取进士的人数能起一定的作用。 4 、曹村民风朴实,勤耕善读。曹氏家族为了发展耕读文化,设立学田功名田产,用于延师兴学,奖励功名,资助学子上京赶考。由于曹氏宗族大力提倡“读书荣身”,读书作官的儒家思想在家族中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三、名副其实的第一村
根据现有报刊网上的报道,全国称为进士村的有:
1 、秀水进士村。位于广西富川县北部的漓江边上,全村姓毛。唐至明清期间,秀水村中进士 22 名。宋朝 16 名。 [ 25 ]
2 、江头进士村。位于广西桂林市北郊 32 公里的灵川县九屋镇。明清两代,该村出秀才上百人,举人 27 名,会试贡士 8 名,进士 8 名,庶吉士 7 名,武生 4 人。有父子进士,父子庶吉士,父子翰林,四代四举人,五代知县,三代吉士。 [ 26 ]
3 、南社古代进士村。位于广东东莞市茶山镇东南,距离东莞市区约 18 公里。南宋末年至清代,该村中秀才 29 人,经过考试和诰封进士、举人十余人,其中文进士谢元俊官至清朝礼部郎中,武进士射遇奇官至总兵、封建威将军。 [ 27 ]
4 、大济进士村。位于浙江庆元县松源镇。这个历史上不足 300 人的小村,自宋仁宗天圣二年( 1024 )至宋理宗宝祐四年( 1256 )的 230 年间,陆续出现 26 位进士。北宋进士吴桓的长子吴彦申是李纲的舅舅,舅甥二人于政和二年( 1112 )同登进士。 [ 28 ]
5 、大母进士村。位于浙江芦茨乡龙门湾,晚唐诗人方干的老家,又称白云村。后来因该村方氏后裔曾有 18 人中了进士,所以又叫进士村。 [ 29 ]
6 、理坑进士村。该村建于北宋末年,位于江西婺源县城 56 公里的沱川乡。村人好读成风,几百年来,先后出过尚书余懋衡,大理寺正卿余启元,司马余维枢,知府余自怡等。七品以上官宦 36 人,进士 16 人,文人学士 92 人。 [ 30 ]
7 、澄渚进士村。位于福建蒲田市西天尾镇。唐天宝十一年( 753 ),该村林披明经登第,任将乐令,迁睦州刺史,授太子詹事。唐□贞之间,林披九子先后登科,官居刺史:林苇端州刺史,林藻容州刺史,林著横州刺史,林荐韶州刺史,林晔通州刺史,林蕴邵州刺史,林蒙循州刺史,林迈雷州刺史,林既福唐刺史,即唐代兄弟九刺史,世称“九牧林”。南宋绍兴五年( 1135 ),林大鼐中进士,官居吏部尚书。绍兴十五年( 1145 )林洵美举特奏进士第一名,赐同进士。林则之亦特奏进士,林益严、林益亮皆举正科进士。另外俞氏自明代成化至清朝进士 7 人,赐七品官服者 28 人,知县 7 人,府州官 6 人,布政使 2 人。自钊至逊祖孙七代科甲蝉联。 [ 31 ]
8 、开闽进士第一村。位于福建宁德福安市溪潭镇廉村。廉村原名石矶津,是唐朝福建第一个进士薛令之的故乡。唐神龙二年( 706 ), 24 岁的薛令之赴京应试,一举登科,成为福建历史上第一位进士。唐朝开元年间( 713-741 ),历任左补阙兼太子侍讲,给后来的唐肃宗李亨讲课,后遭杨国忠的排挤,托病告老还乡,生活清贫。李亨即位后,十分挂念薛令之,下旨召他回京任职,可是薛已病故。唐肃宗为薛的清廉所感动,敕封石矶津为“廉村”,村前小河为“廉水”,村后山岭为“廉岭”。从此“三廉”名扬远近。 [ 32 ]
这些虽然以进士挂名,但冠以“第一”的只有浙江宁波鄞州的走马塘村。最近笔者走访了该村,据陈氏三十二代孙、进士馆负责人陈隆昌老先生介绍:他们 2000 年称“中国第一进士村”。根据《四明走马塘陈氏五房谱》的记载,北宋端拱年间,江苏长洲进士陈矜出知明州,卒后葬于鄞南茅山。其子陈轩太平兴国八年进士,为父守墓,带着家眷定居走马塘。经过宋元明三朝,该村自北宋太祖开宝四年( 971 )至明代思宗崇祯四年( 1632 ),六百多年共出进士 76 人。其中北宋 6 人,南宋 54 人,元代 10 人,明代 6 人。 [ 33 ]
综上所述,曹村进士 82 人,在我国历史上中进士的人数,曹村超过宁波走马塘。因此,浙江温州瑞安曹村完全有资格称为中华进士第一村,是名副其实、名正言顺的中华进士第一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