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看不清?点击更换 看不清?点击更换 忘记密码 注册   加入收藏  
 
 
历史教科书有关中日战争之比较分析
来源:历史月刊电子报第29期  作者:杨景尧  点击:次  时间:2009-04-16 00:00于哲学网发表

 

历史教育必须把史实演变,生动呈现在学生面前;欲得如此,除了教科书内容必须活化,历史教科书的国际比较,也可能是帮助学生喜欢历史、认识历史并且学习历史的重要途径。 

柯灵吾(R. G. Collingwood)说:「每个人都带着他自己和他所处时代的观点,研究历史。」而且所有历史教科书也都是各个国家文化与意识形态之下的产物。由此看来,特别是对于彼此战争的解释,因相关各国或地区各自民族主义的影响,历史教科书的记载各不相同,当是意料中的事。 

但是,教科书的交流,也可以帮助彼此交换立场与观点、分享彼此的文化与情感,以弥补自己国家(或地区)的教科书不足之处。对于历史教育而言,这是有百利而无一害。 

甲午战争 

前言 

中国与日本的关系十分密切,百余年间的多次战争,对两个国家而言,都是影响深远的重要史事;其中迫使清廷割让台湾的「甲午战争」首先值得重视。本节将两岸,以及日本初中历史教科书中的「甲午战争」并列比较,藉以了解其中的异同,最后再以相关研究为佐,提出对「甲午战争」史事记载之省思。 

所采用台湾版教科书是九十一学年(二○○二)国中历史第二册;大陆版则采用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二○○一年出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以及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二○○三年出版,中国历史七年级第二学期。日本则是采用两种,分别是:日本书籍株式会社于平成十五年(二○○三)出版的「中学社会──历史的分野」,以及扶桑社于平成十四年(二○○二)出版的「中学社会──历史教科书」作为比较分析之样本。 

三地历史教科书叙述「甲午战争」异同比较 

一、「甲午战争」的起因 

远因: 

版别 要点台湾版 日本首先利用条约排除中、韩的宗藩关系,接着又与中国立约,把朝鲜列为中、日共同保护国,埋下了战争的火种。大陆版 日本一直蓄谋并吞朝鲜、侵略中国,甚至称霸世界;为达目的,日本加强军备建设,发展成一个野心勃勃的军国主义国家。日本扶桑社 日本为自我防卫必须增强军备;满清政府视日本为假想敌国;日本希望帮助朝鲜不受外国支配,而成为有自卫力的国家;一八八六年满清政府派遣北洋舰队到日本长崎,假借亲善,实则展现军力给日本压力。日本书籍版 强调「不平等条约」的存在。且日本利用朝鲜内亲日势力,逐渐与满清政府对立。 

近因: 

版别 要点台湾版 朝鲜东学党之乱,中、日同时派兵、「丰岛」运兵船被日军轰炸之事。大陆版 「黄海海战」作为甲午战争的开头、「丰岛」运兵船被日军轰炸之事日本版朝鲜东学党之乱,中、日同时派兵。 

二、「甲午战争」的经过 

版别 要点台湾版 「甲午一战以三个战役为重心」,包括平壤陆战,统帅叶志超不战而逃;黄海海战,统帅丁汝昌身受重伤;三个月后日军又攻下威海卫海军基地,至此中国海军,尽付流水。大陆版 和台湾版同,都提到「甲午战争」有海战及陆战,但,对「黄海海战」描述较多。日本版 未提到战争经过,但都提到日本战胜。 

在「南满洲」(辽东半岛)的战争: 

版别 要点日本扶桑社 提及「南满洲」(辽东半岛)的战争。大陆两版 提及「旅顺大屠杀」。台湾版 未提及「旅顺大屠杀」。 

三、「甲午战争」的结果: 

版别 要点台湾版 以「战争失败、清廷求和」一语带过。北京版 北洋舰队全军覆没,京师震动,慈禧太后急忙任命李鸿章为全权大臣,赴日本议和。上海版 清政府在甲午战争中一败涂地,不得不于一八九五年派李鸿章前往日本……日本书籍版 战争在历经八个月后,以日军宣告胜利告结。 

四、「旅顺大屠杀」: 

版别 要点大陆版 日军在战争结束前,入侵辽东半岛,在旅顺展开大屠杀,「连续屠城四天,二万多居民仅留下三十六人埋葬死尸。日军的兽行震惊了世界」。 台湾版 未提及。日本版 未提及。 

在战争中屠杀平民百姓,如果属实,明显违反国际公约;教科书应该带上一笔。 

五、满清政府战败的原因: 

华夏免费论文网    http://www.ce86.com

版别 要点台湾版 舰数虽然相当,但造舰经费遭慈禧太后化作颐和园山水花木,以致不只舰只落伍,而且发生弹药不足、口径不符、开花弹实以铁渣泥沙的笑话。更糟的是,海战一开始,便指挥不当、阵形错乱……上海版 日本舰队在数量、性能、武器装备、作战兵员上都强于北洋海军。并且附上「黄海海战中日兵力比较表」。此外也提到慈禧太后的六旬庆典……二十二日旅顺大屠杀开始时,紫禁城庆典的灯火还未熄灭。隐讽战争失败与慈禧的关系。日本扶桑社 日本胜利原因:军队的训练、纪律,增加新兵器的装备等。 

六、〈马关条约〉的内容 

版别 要点台湾版 承认朝鲜独立,割让辽东半岛、台湾及澎湖给日本,赔款二万万两,增开通商口岸,允日人可在通商口岸设厂制造。大陆两版(稍有不同) 赔偿日本军费二亿两白银、增开沙市、重庆、杭州、苏州四个通商口岸。日本扶桑社 承认朝鲜独立,支付相当于日本政府财政收入三倍的三亿日币赔偿金,并割让辽东半岛、台湾等给日本。 

七、台湾的反应 

由于〈马关条约〉将台湾与澎湖割让给日本,因此有关台湾当时的反应,在教科书中也有记载。 

版别 要点台湾版 未提及(但在《认识台湾》(历史篇)中有较详细的记载)北京版 台湾人民鸣锣罢市,集会示威,发誓「宁人人战死而失台,决不愿拱手而让台」。并且描述台湾组织「义军」与「黑旗军」抵抗日军的情形。「不久,台湾全部沦丧。但是,台湾各族人民反抗日本殖民统治,争取回归祖国的斗争一刻也没有停止过。」(上述的最后一句话:「争取回归祖国的斗争一刻也没有停止过。」在今天读起来似乎有「弦外之音」,上海版就不会如此。)上海版 「由于台湾人民的英勇抵抗,日军付出了惨重代价才占领了台湾。」在补充内容中,更提到:「日本派遣军队前往台湾,遭到了台湾人民的坚决抵抗。台湾军民先后作战百余次,日军伤亡惨重,……。日本占领台湾之后,台湾人民一直没有停止过反抗殖民统治的斗争。」日本书籍版 「在甲午战争后,成为日本领土的台湾当地,发生了独立运动。日本派遣军队镇压,将台湾当作殖民地控制。」日本扶桑社 丝毫未提到当年台湾的反应。 

八、〈马关条约〉的影响 

版别 要点台湾版 衰老的中国,从此成为列强的俎上肉,各自租借港湾,划分势力范围;甲午之败,加上各国分土裂疆,的确惊醒了中国人千年大梦,维新呼声大涨,康有为、梁启超以变法号召天下;孙中山也挟着革命的风雷,走上历史的舞台。北京版 〈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上海版〈马关条约〉签订后,列强立刻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从此以后,列强纷纷在中国划分势力范围。在国家将被瓜分的深重民族灾难面前,中华民族开始觉醒了。日本扶桑社 「日清战争」是日本身为欧美派的近代立宪国家为出发与中华帝国的对决。担心有「睡狮」之称,有潜力的清廷,与世界预料相反的,被新兴的日本打败,自古以来,持续已久的东亚中华秩序崩坏。之后,列强各国环伺清廷,很快地获得各租借地,建立起暂时进出中国的门户。 

九、三国干涉还辽 

版别 要点台湾版 割让辽东半岛涉及列强利益,结果引来俄、德、法三国干涉还辽。在列强压迫下,中国得以三千万两白银「赎回」辽东。上海版 沙俄垂涎辽东,不愿日本独吞,便联络法、德两国,以中国再偿付三千万两赔款为条件,逼日本将辽东半岛交还中国。日本扶桑社 虽说打败了清廷,但日本尚未拥有可以单独对抗三国的力量,逼不得已,只好放弃辽东半岛换取赔偿金。日本以中国故事「卧薪尝胆」做为抵抗俄国的口号,发动政府与民间努力充实国力。 

日本的叙述最为深入,当因这件事与一九○四年的「日俄战争」有关连性。 

三地历史教科书「甲午战争」比较后之省思 

一、日本为何不重视「甲午战争」及〈马关条约〉的历史书写 

林子候在〈乙未中日马关条约之再检视〉中提到:「马关条约对中国的打击,割地之多,赔款之巨,丧权之大,条件之苛,屈辱之深是前所未有;其领土的割让,更是瓜分中国的一个前兆。而中国传统外交关系之主轴『朝贡国制度』,也彻底地被瓦解。马关条约对日本的影响而言,也是非常深远。因为它是日本从半殖民地国家,走向殖民强国的转折点,它取得的利益,使日本跻进了西方资本主义强国的行列。」 

陈鹏仁则指出:「日本获得两亿赔款之后,设立了金本位制以引进外国资金,当时日本以这笔赔款作为军事化、工业化的资金,是以日本慢慢走向现代化。」 

林子候说:「日本的新国际地位及现代经济的形成,乃甲午战争的产物。」 

由以上可以知道日本从〈马关条约〉获利甚巨,奇怪的是日本教科书的叙述不多。陈鹏仁也指出,在日本的出版界,很容易找到「日俄战争」的书,却很难找到「甲午战争」的书,他认为,这是因为甲午战争是不折不扣日本侵略朝鲜和中国的战争。 

二、两岸对战败原因之检讨,不够全面 

两岸教科书分别提到慈禧太后,以及当年中、日海军军力的差距,乃是战败的原因。但是仔细想想,仍有问题: 

1.当年的海军军力,据唐德刚在《晚清七十年》所述,「当年大清帝国海上武装,居世界海军第八位;在甲午前夕,日本海军全部吨位炮位及海战潜力,实远落我后;在世界排名仅为第十六位。按资料分析,清日对阵,日海军断非我之敌手也」。如此看来,上海版的数据莫非有误? 

2.无知与错估情势:季平子提到,在甲午年初,德国军火商向李鸿章兜售军火,可是日本即将发动战争这件事,只有中国人视而不见。此外,中国对日本从明治维新以来的发展与变化,只听到一些传闻,完全不理解,仍然抱持着轻视日本的心。对于日本的长期对华战争准备一无所知。李鸿章还夸口,「以中视西,或未可轻敌;以剿倭奴(日本),足操胜算也」。因为当时中国人都以为自己的海陆军都强于日本的。 

3.腐败的清廷:慈禧太后的奢华,当然是国力衰败的重要原因,但很多学者都提到,满清的腐败,乃是战争失败的原因。唐德刚提到:当年宫廷半月之费,可买一艘巡洋舰。两月之费,可买一超级主力舰。一年之费,至少可以装备一支,高踞全球六、七位的海军舰队。而据康有为的调查,清宫中一切的费用都是三七开。三成是实际费用,七成是层层经手人的利润。清廷的腐败,由此可见一斑。龚书铎则认为,官吏贪污成风,形成严重腐败风气。当年之所败,乃在于此。 

三、台湾被割让的原因,两岸教科书都未说明 

甲午战争是因日本入侵朝鲜引起的,一直到战争结束,与台湾都没有关系,为什么〈马关条约〉中要求割让台湾与澎湖呢? 

林子候指出,战争发生后,日本有心之士便主张将台湾卷入战争之中。尤其日本海军,更是认为台湾是日本南进不可缺少的基地,因此割让台湾便成了和谈的绝对要件。 

至于满清政府当时的态度,郑梁生提到:「割让辽东半岛,非仅有碍清廷面子,而且势必对京师造成威胁;至于台湾及澎湖,因地悬东南海上,距北京遥远,并不十分在意。」 

台湾正是由于〈马关条约〉才成为日本的殖民地,有必要对此一条约有所了解。只是两岸三地的教科书,都没有提到台湾被割让的理由,这一点确实有必要加以考据并补充。 

四、赔偿金额的概念 

在中国近代史中,中国对外的割地、赔款很多,对学生而言,只是一堆数字,但是〈马关条约〉中的赔款,特别值得说明。 

据林子候的论文,当年清朝政府每年收入不过八千余万两,赔偿二亿两,加上赎回辽东半岛三千万两,还有战争期间支出军费六千万两,总数超过了清朝三年的收入。日本扶桑社教科书则指出赔款相当于日本财政收入的三倍。 

为了偿还赔款,当年的满清只得向外国举债,包括俄、法、英、德等,均提供借贷,以致债台高筑,举国穷困。教科书应该稍加说明……。

 


 



    哲学网编辑部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上海市虹梅南路5800号2座416室 邮编:200241
    ICP证号:晋ICP备 05006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