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北京 全国政协委员、中科院研究生院教授谢正观认为,走出国门的中国文化首先是带有中国符号的文化产品,中国元素、中国概念、中国故事采用汉语拼音表达才能使中国文化保持民族性,从而建立起“中式话语”,在世界话语权中占有一席之地。比如,京剧不再是Peking opera,而是Jingju;相声不再是Cross talk,而是Xiangsheng。专家们强调,在语言传播和跨文化交流过程中,应将是否能达到交流的目的、最接近于完美的表达,作为采用外文意译还是用汉语拼音音译的标准。在这个过程中约定俗成的原则也很重要,对于一些使用已久的翻译方式不要轻易改动。两种不同语言间有些词汇的义项是难以一一对应的,英文中如有对应的词就可用英文翻译,对于那些不具有可翻译性的,可用汉语拼音音译。这样用汉语拼音转写的词汇也是对世界语言的丰富。翻译过程中要考虑对方的理解,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任何强行的态度都不可取。 有专家还对目前国际传播中曲解中文或一味附会外文的倾向提出批评。如电影《赤壁》英文名称叫做“red cliff”(红色的峭壁)。“赤壁”是专有名词,是三国时期重要历史事件的发生地,应该用汉语拼音音译,将其翻译成red cliff,完全不能传达这一词汇所表达的中华文化内涵,也是对外国人的误导。专家们指出,中华文化走出去,不能以牺牲中华文化本来含义为代价,要组织学术力量对中文词汇翻译情况进行收集、整理,编写名词术语统一翻译辞典和汉语拼音音译手册,对名词术语的翻译进行规范引导,有关部门通力合作,切实把中华文化传播工作做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