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看不清?点击更换 看不清?点击更换 忘记密码 注册   加入收藏  
 
 
程裕祯:一个民族的名字 汉水孕育的奇迹
来源:  作者:  点击:次  时间:2008-08-07 00:00于哲学网发表

 

 



    中国有一条河流叫“汉水”,也叫“汉江”。“汉”字的第一义就指汉水。它从陕西南端发源,流经陕西、湖北两省,在汉口汇入长江,是长江最大的支流。就是这条河与绝大多数中国人发生了须臾不可分离的关系。如果它不叫“汉水”,如果不是秦末那场戏剧性的龙争虎斗,那么,今天与“汉”字有关的称呼就完全是另一回事了。

     

    中国文化的特质之一,就是它孕于山水,所以“山河”可以代指领土,“江山”可以代指政权,山水诗、山水画、山水构筑的园林,就成为中国文化的精品。全国的省名、市名、县名、村名,大多因山水而得。沿汉水流域,以“汉”命名者,有汉中、汉阴、汉川、汉口、汉阳等,如今汉口、汉阳两地已与武昌合为“武汉”,这座“九省通衢”的大城市,竟然也离不开汉水。

     

    问题的关键在汉中,得名甚早。秦惠文王十三年(公元前312年)置“汉中郡“,因水为名,其后虽有变更,但今天仍称“汉中市”。秦末天下大乱,刘邦、项羽相争。公元前206年,项羽以诸侯盟主的身份,封刘邦为“汉王”,其地就在汉中,因地名为封号。后来的结果妇孺皆知,刘邦独取江山,建立了“汉朝”,因封号而为国号。汉水就这样一路走来,“汉”字的内涵发生了实质变化。

     

    谁知这个汉王朝后来竟强大得令周边慑服,汉王朝统治下的臣民统统被叫做“汉人”。一条水名就这样挪到了特定地域的人群身上,并延续了很长时间,唐代诗人姚合有一首《送少府田中丞入西蕃》的五律,其中“若问凉州事,凉州多汉人”的“汉人”,已经是“汉族人”的意思,今天已通称“汉族”了。

     

    汉代以后,汉人所操之语自然称作“汉语”,特别是与“胡、蕃”对照的时候,“汉语”一词用得更多。唐人刘商有《琴曲歌辞·胡笳十八拍》一诗,其中说“故乡望断无归心。宁知远使问姓名,汉语泠泠传好音。”岑参也有一首《与独孤渐道别长句兼呈严八侍御》的诗,其中有“花门将军善胡歌,叶河蕃王能汉语”之句,足见“汉语”一词唐代已很流行。至于“汉字”,汉代以前只称“书”或“文字”,到汉代隶书定型,称为“汉隶”,这应当是“汉字”的先声。后来的《汉书》、“汉赋”、“汉学”、“汉风”等等,已经深入到学术和时尚的领域里去了。

     

    有意思的是男子也称为“汉子”,口语更称“男子汉”,也是来源于“汉人”。南北朝时期,北方少数民族与汉族杂处,少数民族居民称汉族男子为“汉子”,如《北齐书》载文宣帝高洋任命魏恺为青州长史,魏恺坚辞不就,高洋听说以后大为光火,说道:“何物汉子,我与官,不肯就,明日将过,我自共语。”后来逐渐演变为对一般男子的称呼。“男子汉大丈夫”,也成了男人们自豪、自吹的用语。至于年纪大的男子汉,就是“老汉”,本领强的男子汉,就是“好汉”,未结婚的男子,自然就是“光棍汉”了。

     

    在中国无数的江河中,恐怕没有第二条能像汉水这样具有如此的奇迹了。

    哲学网编辑部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上海市虹梅南路5800号2座416室 邮编:200241
    ICP证号:晋ICP备 05006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