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古以来被誉为“礼仪之邦”,有着深厚的礼仪文化。如今,奥运会在北京召开,那么,我咱们是否要适应西方的礼仪? 礼仪文化本来就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并没有“国际通用标准”,所谓“和国际接轨”是不存在的;我们需要知道一些西方的礼仪,但不要将其当成自己的行动规则。“出国观光”与“在京迎客”,是有很大不同的。人类的交往聚会,应当遵循的原则是“客随主便”,即客人一方尊重主人一方的礼仪,这样才能领略不同民族的礼仪文化。 “人文奥运”是否成功,很大程度上是看主办国是否成功地向世界展示了本国的文化与形象。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 中国是由56个民族组成的多民族国家,各民族在衣食住行、迎来送往、婚丧嫁娶、宗教信仰、社会结构等许多方面千差万别、千姿百态;不同的地理环境养育了各族儿女,塑造了不同的民族性格和习惯,形成了风格迥异、色彩斑斓的文化风俗,通过奥运尽可能多地展示一些不同文化,这才是好事情。是民俗就不必伪饰,更没必要“临时改变”。礼仪方面如果临时改成人家的方式,反而可能成为东施效颦。世界的经济可以全球化,价值追求可以全球化,但千万不能将民族风俗习惯给“全球化”了。 礼仪礼仪,相同的是“礼”,不同的是“仪”。风俗礼仪、处世习惯,因民族而异,但良德善意,无论在哪里都会被认可。待人接物之际,微笑是相同的,热情是相同的,发自内心的尊重是相同的。有了这些相同,不同国度的人就能相通、互敬。 奥运聚会,是了解沟通,是展示呈现,是欣赏体会,是合奏融合;奥运不仅仅是比赛得金牌,更重要的是“跨文化交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