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看不清?点击更换 看不清?点击更换 忘记密码 注册   加入收藏  
 
 
中秋也话圆:中国传统文化的寓意美
来源:  作者:  点击:次  时间:2008-09-11 00:00于哲学网发表

 

 



    在自然界和日常生活中到处都可以看到圆,如太阳是圆的,月亮是圆的,地球是圆的,据说宇宙也是圆的。又如我们司空见惯的井是圆的,锅是圆的,盆是圆的,碗是圆的,镜是圆的,就连钱币和文章的句号也是圆的。圆到底是什么?数学课本上说,圆是从圆心到周边距离相等的几何图形。圆的存在取决于圆心,有心即有圆,无心圆自灭。圆的大小取决于半径,半径大圆就大,半径小圆就小。周长与半径之比等于31416,称之为圆周率,无论古今中外,也无论圆大圆小,这一关系都永远不会改变。

     

    《说文》说,圆,全也。《吕览审时》说,圆乃丰满也。《康熙字典》说,圆即圆满、周全、完备等之意。古人还有“圆而神,方以智”之说,其中圆指行为处事所谓的“通、活、融、满”,神即“神、通、广、大”的宇宙观。可见圆之于古人,不但成为图腾崇拜的象征,也赋予方圆思辩的哲学意象。正如八卦太极图,一个由黑白二鱼盈满闭合的圆,囊括了宇宙的一切变化夤缘和万物相辅相成的方正本质。至于圆与月之联想,那是由于朔望交替、月圆月缺的缘故。农历以朔望记日,朔后15日为望,望后15日为朔,恰好一个完满闭合,这便是年月日的月。特别是815日,正置秋收秋播、全年盘点的时候,无论自然界还是人们的心境,都是一派天高气爽、日月朗朗的景象。是呀,辛苦一年,盈亏也罢,丰歉也罢,但日子还得过。心之所望,只求全家团团圆圆,只求明年比今年更好。于是全家老少围成一个圆圈,圈里放一圆桌,桌上摆满圆圆的苹果、圆圆的石榴、圆圆的红枣、圆圆的月饼和圆圆的酒杯。这时再看天上的月亮,就觉得格外圆满,明亮,妩媚。如此这般,大圆套着小圆,嫩圆连着酥圆,天上的圆映入酒杯的圆,酒杯的圆融入心里的圆,那该是怎样的心情和享受啊?

     

    所以,自古到今,无论是帝王将相还是富豪大亨,也无论是才子佳人还是平常百姓,都把中秋节视为像西方情人节一样千古流传的国粹,入诗入画者比比皆是。如宋之朱淑贞《菩萨蛮》“多谢月相怜,今宵不忍圆”;吕本中《采桑子》“恨君却是江楼月,暂满还亏,暂满还亏,待到团圆是几时”;朱敦儒《临江仙》“月解重圆星解聚,如何不见人归”;张先《木兰花》“人意更怜花月满,花好月圆人又散”;苏轼《水调歌头》“不应有恨,何时长向别时圆”;周紫芝《江城子》“怎得人如天上月,虽暂缺,有时圆”;唐之韦应物《寄李儋元锡》“闻道欲来相问讯,西楼望月几回圆”;至于李白《月下独酌》,更是中秋赏月的应时佳句,妇孺皆知……在这里,圆,圆月,又成为思乡、惜别、团圆、盼归的一种特殊意象。圆就是月,月就是圆,月圆合一,月圆同化。时至今日,这一意象仍久萦不散并演变得更为宽泛,如圆月示团圆,圆梦示成真,圆房示完婚,圆场示解围,圆满示完整,圆熟示熟练,圆通示灵活,破镜重圆示重归于好等等。

     

    沧桑无情,月有圆缺。一百年前,当殖民主义者的炮舰侵入我国并迫使清政府签定下一个个不平等条约时,中国这个完整盈满的圆便被撕开一个大口子——先是香港割让给英国殖民者,接着是澳门成为葡属殖民地,再后是台湾宝岛长期与祖国分离。自那时起,它们就像三个无家可归的孤儿,孤苦零丁,四处飘零,饱尝了人间的辛酸和苦难;自那时起,全世界华人都在做同一个梦,画同一个圆——希望港澳早日回归,希望台湾早日回到母亲的怀抱。如今,看到祖国更加繁荣富强,看到紫荆花和莲花簇拥在母亲怀抱,享受着绵绵亲情和更广泛的民主自由,我们就更加怀念一水相隔的台湾同胞,更希望祖国早日闭合成一个完整的圆。这圆的圆心就是祖国,半径就是亲情,圆周率就是爱国之心。有了这三个条件,这梦总是要圆的,这圆总是要团的。今年,国民党、亲民党和共产党实现了半个多世纪后的第一次握手,便是对这个或缺的圆涂上了一笔重彩,相信祖国的统一将倚马可待。

     

    朋友,当你吃着圆圆的月饼,捧着圆圆的酒杯,赏着圆圆的月亮,我想每个人都会对月、对圆有许多想法和说法。我和大家一样,也要想要说,故题以《中秋也话圆》,愿与全国人民和海外侨胞一起赏月想圆、说圆、画圆——画一个祖国统一的大大的圆。

    哲学网编辑部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上海市虹梅南路5800号2座416室 邮编:200241
    ICP证号:晋ICP备 05006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