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看不清?点击更换 看不清?点击更换 忘记密码 注册   加入收藏  
 
 
钱夙伟:钱永健的感言让我们读出些什么?
来源:  作者:  点击:次  时间:2008-11-10 00:00于哲学网发表

 

 



    钱永健获化学诺奖后表示,“我只是将一本晦涩的小说变成了一部通俗的电影而已。”他希望将这一技术运用到观察及发现癌细胞,为癌症治疗带来革命性帮助。

     

      作为华裔,他的获奖令我们格外高兴,但虽然祖籍杭州,却已连中文都几乎不会说,或许更让我们怅然若失。诺贝尔奖其实依然没我们什么事。当然,钱永健的这番感言于我们却不啻金玉良言。确实,获奖后首先想到的,是研究成果能应用于攻克癌症,这表明人家科学研究的出发点和动力,其实并非只是得奖,而是为人类造福。实际上,钱永健的父亲就是因为胰腺癌,诊断出来6个月后就不幸去世。

     

      由此看我们的科学研究,恐怕多少偏离了为人类造福这一方向,掺入了太多的个人目的,以至过分地势利,曾有报道,近年来,我们虽不乏“科研成果”,但其中百分之九十以上无实际价值。譬如我国SCI(科学引文索引)论文的数量已居世界第五,但另一方面,却被证明大多是在做着无用功,1994年至2004年十年间,每篇文章的平均索引率只排在第120位之后。质量与数量如此巨大反差的原因,一言以蔽之,是对科研成果的理解,只是如何吸引眼球,并以此出名,只要作为职称、获奖乃至晋升垫脚石之类的目的一达到,“成果”有无实际价值,已无关紧要。

     

      显然,这样的动机,又怎么可能有使命感和献身精神,当然也就难以耐住寂寞,而这于科学道路的探索,实在是至关重要。譬如钱永健的成果,可说是绿色荧光蛋白开发历程的“最后一步”,而这正是在另两名获奖者下村与沙尔菲研究的基础上才得以实现。而这当中,更有大量的无名英雄做出的贡献,比如仅去年,根据统计,与绿色荧光蛋白或荧光蛋白相关的科研文章达到12000篇。又譬如2005年物理学奖的三位得主,昔日都是少年天才,到得奖时,最年长的一位已是80高龄。他们毕一生之功的基础物理学研究,为很多高新技术的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其中如今天为人类带来巨大恩惠的全球定位技术、精确时钟系统等都蕴含着他们的努力。

     

      固然,心态浮躁、急功近利的“科学研究”,也确能不时地营造一点喧哗和闹腾的场面,但不要说离诺奖越来越远,即使那些哗众取宠的所谓成果,最终也只不过是一堆自欺欺人的泡沫而已。显然,只有彻底地摒弃科研中的个人功利目的,只有将为人类造福、为国家强大,作为科学研究的出发点和动力,才有可能尽快地跻身于世界一流的水平。因此,但愿我们的科学技术工作者,都能从钱永健的获奖感言中,读出些什么,读懂些什么。

    哲学网编辑部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上海市虹梅南路5800号2座416室 邮编:200241
    ICP证号:晋ICP备 05006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