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诗人中有名家450之众到过天姥山,留下1500首唐诗,这为绍兴新昌境内的天姥山蒙上了神秘的面纱。大诗人李白的名篇《梦游天姥吟留别》,更为天姥山平添文人豪气。天姥山与勾连河姆渡文化遗址的剡溪河流相吻,被称为“唐诗之路”。 驱车从新昌城出发,沿剡溪逆流向南不到一小时,便进入李白“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的意境。在天姥山间盘路而上,至天台转弯处,眼前豁然,天姥群山如画卷横向展开。大山丛密,瀑布如白色细细垂线挂林间,幽谷堑壑“青冥浩荡不见底”,深处水潭如翠。峰顶、山腰、谷底,云烟袅袅变幻。天工神斧,造就中国山水诗画。天台遥望,“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诚。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不仅李白诗赞天姥山,在《全唐诗》中,“天姥”一词出现之多,无出其右。 李白两次游吟天姥山。第一次是他二十五岁时,创作了《秋下荆门》和《别储邕之剡中》。李白第二次吟咏天姥山,是在二十年之后,写就气势宏大、想象奇丽的诗篇《梦游天姥吟留别》。当时,皇室推崇道教,武则天、睿宗都召见隐居天姥山中的名士司马承祯,但司马承祯不接受官职。而李白聆听过司马承祯的教诲,后来写下“余昔于江陵见司马子微,谓余有仙风道骨,可与神游八极之表”的记述。李白名篇的最后一句“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才是李白的人生境界。千年后,毛泽东得此诗意感怀,亲笔狂草录下这首长诗。 天姥山实则天台山的余脉,是一座气宇轩昂的绵延大山,山下有一斑竹村,至今村里仍留有千年古驿道的遗迹。从村中木架结构、黑瓦泥墙的老房子,可见驿道古韵。学者们考证,李白是经这里登上天姥山的,李白的《上阳台》帖是至今我们能看到的唯一存世手迹。 天姥山不仅有历代道教名士深隐,北魏僧侣到此开凿洞窟雕刻 出山中大佛寺,进一小院落,竟有木架雕花大戏楼,扮相美如仙女、眼神清纯多情、见客妩媚含羞的小演员,吟唱优雅古曲,舞姿婀娜轻盈。戏班师傅告诉我们,这是昆曲的前身、很古老的曲种——调腔。戏曲艺术在这里源远流长,很多古村落的宗祠里都有十分考究的大戏楼,想见当年村村乐舞雅曲伴繁星。这里更有六朝名士风流雅韵的浸染先于唐人,“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自由自在的生活意趣,才酿造出千年诗文绝句。 今日天姥山,青峰石梁堑壑依旧,川流飞瀑不息,石桥古道空灵幽静蜿蜒,村中600年农舍深宅残留古韵,恍若唐代诗画如昨。方见滋养唐代山水诗句的自然之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