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看不清?点击更换 看不清?点击更换 忘记密码 注册   加入收藏  
 
 
薛中鼎:水浒新解 武松故事背后的社会问题
来源:  作者:  点击:次  时间:2008-12-05 00:00于哲学网发表

 

 



    《水浒传》在中国是家喻户晓的小说。《水浒传》故事的时代背景,是北宋末年的宋徽宗年代(公元11001125)。宋徽宗赵佶是一个非常杰出的书法家与画家,留下了些意境很高的作品。他酷爱艺术,在位的时候,成立翰林书画院,也就是宫廷画院。他大约是中国历代皇帝中,唯一的一位,把绘画作为科举升官的一种考试方法。他喜欢奇花异石,崇信道家思想,所以自称是道君皇帝。在《水浒传》中,就有好几次提到圣上道君皇帝。

     

    后来元朝的丞相脱脱帖木儿撰写《宋史》,写到了〈徽宗记〉,不由掷笔叹曰:“宋徽宗诸事皆能,独不能为君耳!”

     

    《水浒传》故事的时代与精神

     

    这个“干什么都行,就是当皇帝不行”的艺术家皇帝赵佶,把整个的国家搞得乱七八糟。最后,发生了所谓的“靖康之难”。北方的强权金国,攻陷京都汴梁。金国把宋朝的两个皇帝,徽、钦二帝,还有朝廷以及宫廷的二千多了俘虏,统统拉到了金国当时的“上京会宁府”(今天哈尔滨附近的阿城)。徽、钦二帝等人,身披羊皮,行牵羊礼,跪祭于金太祖完颜阿古打的宗庙。祭拜之后,在干元殿拜谒金太宗完颜吴乞买(完颜阿古打的弟弟)。金太宗对于跪拜在下的大宋王朝皇帝,给了一个新的封号,叫做“昏德公”。

     

    客观而论,把赵佶这样的昏君皇帝,叫做“昏德公”,倒也真是一针见血,恰如其分。在这一点上,我是认同金太宗的。

     

    这就是《水浒传》梁山好汉的时代背景。当政的是一个艺术家皇帝“昏德公”,昏君的身边,必然是一群老老小小的坏蛋。政府在一群坏蛋的统治之下,必然到处都是贪腐的官僚,社会黑暗、良民无以为生。

     

    我在少年的时候看《水浒传》,看的是水浒好汉的功夫与豪情;我现在看《水浒传》,看到了很多新的内涵。看同一本书,不同的人生阶段,感受大有不同。好似宋朝词人蒋捷的《虞美人·听雨》:

     

    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

     

    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

     

    差别在哪里呢?少年时我看到的只是武打明星;现在我看到的是《水浒传》故事的精神。

     

    我们先来简单说说《水浒传》成书的经过。

     

    综合各家的考证,《水浒传》最早的雏形是,《大宋宣和遗事》里的宋江与三十六将落草为寇的故事。所谓的“宣和”,是宋徽宗的年号。之后,很多的传说故事逐渐在民间流传。到了元朝施耐庵集撰了各家民间传说,明朝罗贯中加以编修,形成了明朝嘉靖年间的百回本与一百二十回版本,包含了梁山好汉接受招安,朝廷决定“以寇制寇”派去征战四方;最后好汉们一个个或死、或残、或走、或是被奸臣害死、或是自杀,整体的下场十分的凄惨。

     

    清朝初年的才子金圣叹(16081661),不认同招安、征战、折戟凋零的概念,所以他把《水浒传》作了修改润色,并且把招安等情节完全腰斩删除,形成了一个七十回本。这个金圣叹的七十回本,一直广泛流传至今,有了300多年。

     

    所以《水浒传》的成书,是几百年的集体创作,也流传了好几百年。一本书集合了集体的智能,又能够广为流传这么长久,一定有它的理由。到底能让这本书真正持久的内涵是什么?它的魅力何在?

     

    我认为其中的一个重要的理由,是《水浒传》故事中,生动的描述了中国官场问题与社会问题。这些问题,几千年来,一直到今天,都还存在。也许形式有所差异,但是本质完全相同。所以我写了以下的一对楹联,形容我前后几次看《水浒传》武松故事的不同心得:

     

    原来只知道,武松展现打虎豪强光辉,

     

    天下无双,拳脚间大显雷霆威风。

     

    现在才注意,水浒描述吃人社会黑暗,

     

    古今如一,笔墨中深藏辛酸滋味。

     

     

     

    《水浒传》与武松故事

     

    1.引子:武松打虎

     

    在金圣叹最后删定的七十回本《水浒传》中,有关打虎英雄武松的故事,占的篇幅最多。从第23回的“横海郡柴进留宾景阳岗武松打虎”,一直到第32回的“武行者醉打孔亮锦毛虎义释宋江”,一共有10回。除了一开始的进场,到后来的出场,其中的8回,全部都是在叙述,以武松为主体的故事。

     

    我认为,在武松故事中,武松只是在扮演一个穿针引线的过场作用。真正在描述的主角,是中国的社会问题。先看武松打虎的情节,实在有点可笑:

     

    武松把大虫嘴直按下黄泥坑里去,那大虫吃武松奈何的没了些力气,武松把左手紧紧地楸住顶花皮,偷出右手来,提起铁锤般大小拳头,尽平生力气,只顾打。那大虫……更动弹不得……气都没了。(23)

     

    换句话说,武松是用左手按住老虎的虎头,用右手空拳就把老虎给打死了。这只曾经犯案累累的吊睛白额大老虎,一旦登场,竟然比一般的小狗还不济事,可真是奇欤怪哉。

     

    武松打老虎其实不太重要,它只是个引子。接着就开始绵延不断的描述,中国各式各样的社会现象。

     

    2.普通百姓的生活保障

     

    首先,是武松的哥哥,代表的是普通百姓武大郎。武大郎见了武松,跟武松闲话家常。

     

    武大道:“我又怨你,又想你。我怨你时,你当时……吃酒醉了,和人相打,时常吃官司,教我要便随衙听候,不曾有一个月清净,常叫我受苦,这便是怨你处。想你时,我近来娶得一个老小(老婆),清河县人都来相欺负,没人做主。你在家时,谁敢来放个屁?我如今在那里安不得身,只得搬来这里赁房居住。因此便是想你处。”(24)

     

    换句话说,像武大这样的普通老百姓,家里如果有个凶巴巴的打手兄弟,真有很大的好处,“谁敢来放个屁?”不过也有坏处,就是要常常吃官司受苦。但是家里没有个打手或是杀手,情况更是糟糕。武大就是因为不小心娶个漂亮老婆,大家都来相欺负,终至于安不得身,只好搬家避难。

     

    所以,在普通百姓的日常空间里,如果没有一个凶巴巴的兄弟可以经常出面“做主”,百姓的生活,碰到了些特殊状况,是没有保障的。

     

    3.女性的人权

     

    这个人物猥琐的武大郎,又是如何娶到年轻貌美的老小潘金莲呢?且看水浒书中如何表述:

     

    有一个大户人家,有个使女,娘家姓潘,小名唤作金莲,年方二十余岁,颇有些姿色,因为大户缠她,这女使只是要去告主人婆,意下不肯依从。那个大户以次记恨于心,却倒赔些房妆,不要武大一文钱,白白地嫁与他。(24)

     

    所以,想来潘金莲是贫穷出身,在一个大户人家做使女。大户老爷想占她的便宜,她跟主人婆打了小报告。这个老爷怀恨在心,就贴了钱把她送给了三寸丁武大郎作为报复。

     

    这个主人婆很可能没有起什么正面的作用。我们可以推想,主人婆跟老爷说,金莲跑来做了投诉,投诉老爷对金莲骚扰。老爷听了,觉得很不爽快。主人婆也在算计,万一金莲跟老爷真个搭上了,得了老爷的专宠,对自己也不利。所以何不如早早设法让金莲离开?老爷老大娘,一阴一阳、滂瀣一气,就把少不更事、轻易去打小报告的潘金莲,贱价给“出卖”了。

     

    问题是,一个贫苦人家的姿色少女,在大户人家打工过活。因为拒绝了老爷的性骚扰,就被老爷安排,嫁了个“身长不满五尺,面目丑陋、头脑可笑”的老公武大郎。这样的社会,对女性来说,实在是太可怕了。

     

    4.大哥摇身变成了大官

     

    故事从潘金莲导入了西门庆。西门庆是个什么样的人呢?

     

    原来只是阳谷县一个破落户财主,就县前开个生药铺。从小也是也个奸诈的人,使得些好拳棒。近来暴发迹,专在县里管些公事,与人放刁把滥,说事过钱,排陷官吏。因此,满县人都饶让他些个。那人复姓西门,单讳一个庆字。排行第一,人都唤他做“西门大郎”。近来发迹有钱,人都称他做“西门大官人”。(24)

     

    西门庆是一个能打拳使棒的奸诈之人。东混西混的,现在混到专在县里管些公事,倒也如鱼得水。所谓的帮官府管公事,就是“放刁把滥,说事过钱”;完全等于今天的“刁难把关,瞧事洗钱”。西门庆原来只是个破落户,开生药铺的生意人,靠着刁难把关,瞧事洗钱,很快的就“暴发迹”,成了地方的达人。

     

    靠着替官府说事过钱,西门庆的社会地位获得了很大的提高。人们对他的称呼都改了。原先叫他“西门大郎”(西门大哥),现在都叫他“西门大官人”。好像是今天的“西门秘书长”或是“西门立委”。因为他的官府关系,大家都对他“饶让些个”,以免招惹麻烦,搞得自己的日子不好过。

     

    西门庆的发迹有钱,其实也不算什么了不起。《水浒传》一开始介绍的高俅,就是个“帮闲浮浪的破落户,没信行的人。自小不成家业,只好刺抢使棒,最是踢的好脚气球”。因为高俅踢的好球,一日得到了皇帝的赏识,竟然“没半年之间,直抬举高俅做到殿前府太尉职事”(2)。太尉,等于是当时最高等级的军事长官,大约是今天的“国防部长”。这个浮浪无行,自小不成材,只是会踢的好球的高俅,当了太尉,还能干出啥子鸟事?当然是“专在皇帝身边管些公事,与人放刁把滥,说事过钱,排陷官吏”。

     

    换句话说,水浒故事所描述的现实社会,就是社会上奸诈的人、混黑道的,不知道怎么搞的,就很容易跟政府官员结合在一起了。政府官员的官,是做在表面上;真正在地下瞧事的,却都是这类奸诈的人。

     

    这个问题,从皇帝身边的高俅;以至于一般民间的西门庆,到处都是,古今皆然。

     

    5.司法问题如何处理?有官皆如此

     

    武松从外地出差回来,发现哥哥武大被潘金莲与西门庆谋害了,搜集了认证与物证,告到了县府。

     

    当日西门庆得知,却使心腹人来县里许官吏银两。

     

    次日早晨,武松在厅上告禀,催逼知县拿人,谁想这官人贪图贿赂……说道:“武松,你休听外人挑拨你喊西门庆作对头,这件事不明白,难以对理。圣人云:‘经目之事,犹恐未真。’背后之言,岂能全信,不可一时造次。”(26)

     

    这是中国官场几千年来拿钱吃案的传统。官衙私底下是收了银子,表面上却是引经据典,说的很专业合理。一般的民众,大抵也只能到此为止,什么别的办法都没有了。

     

    《水浒传》的“好汉”魅力,在这个时候就发挥了作用。官府既然吃了案,好汉就干脆亲自办案。武松用自己的方式立案、搜证、审判、结案、加上执法,干净利落。尤其是在“狮子桥下大酒楼”单挑西门庆,杀了这个跟官府狼狈为奸的奸诈之人,真是大快人心。一般受过官场吃案鸟气的人,看到了这一段,必然会心情大振!

     

    当然,武松作为地方的步兵都头,必须面对官府的制约。所以,武松带着一干人、行凶的刀子、还有西门庆与潘金莲的两颗人头,径自到县府投案。这个好汉行径,轰动了整个阳谷县,街上看的人不计其数。先前拿钱吃案的县官听人来报,先自骇然,随即升厅。那么,依据中国官场的传统,县官会如何处理此事呢?

     

    县官一看反正武松已经自行办了案,民情也在武松这一面,干脆自己做个“好人”。于是,把负责写文状的司吏叫过来商量:

     

    念武松那厮是个有义的汉子,把这人们的招状重新改过。(27)

     

    总之,县官就把武松整个杀人的经过,做了改编。武松为冤屈而死的哥哥报仇,公然杀了西门庆与潘金莲的过程,被官府改编成了“在祭献武大的过程中,双方意见不和,发生斗殴,失手杀人”。

     

    因为这是个凶杀案,所以要层层上报。县官要把本案上报府尹,府尹需要上报省院。有趣的是,表面上一层一层把改编的罪状书节节上呈;私底下都会“使个心腹人,斋了一封紧要密书星夜来替他干办。”(27)

     

    最后,对于武松行凶案的供状,是几经改编,从轻发落。依判决要打40脊杖,其实只有五七下着肉;再发配孟州道,也就了事了。

     

    这是水浒故事描写中国官场,是如何处理司法问题的。官府先是拿钱吃案,案吃不了了,就会依个案情况以及个人好恶来改编案情。然后,表面在走公文,其实私下在做沟通。上下一起来认可,改编后的案情。

     

    不过,水浒对于社会问题的描述,真正精彩的,是发生在武松孟州道的故事。跟孟州道相比,阳谷县官拿钱吃案,改编犯罪的案情,还真是小菜一碟。

     

    6.做官就要拥有地盘

     

    武松犯了杀人罪,送到了孟州的囚营。想不到,囚营把武松待若上宾,给武松住进了单人房,每天奉上美食。为什么呢?原来囚营的“管营”(典狱长)知道武松的武功高强,要请武松帮忙打架、抢地盘。

     

    这个地盘叫做“快活林”,是由典狱长的儿子、诨号金眼彪的施恩负责经营。很明显的,施恩是利用父亲的权势,在经营八大行业。且听听施恩这个地方势力的恶霸如何说:

     

    施恩道:“小弟自幼学得些枪棒在身……此间东门外有一座市井,地名唤作快活林……有百十处大客店,三二十处赌坊、兑坊。往常时,小弟一者倚仗随身本事,二者捉着营里又八九十个拚命囚徒……那许多去处每朝每日都有闲钱,月终也有三二百两银子寻觅,如此赚钱。”(29)

     

    原来管囚营还真可以发财。施恩说得很明白,东门外的交通要冲快活林是他们的地盘。快活林真是快活,有酒店、赌场、钱庄,当然也有色情业。施恩靠着自己的枪棒,加上父亲管着囚营,囚营里的近百名囚徒可以为他们效命。所以,每朝每日坐地收钱,而且可以收很多很多的钱。

     

    但是问题来了,施恩继续说:

     

    近来被这本营内张团练……带一人到此……叫做蒋门神。那厮不特长大,原来有一身好本事,使得好枪棒,拽拳飞脚,相扑为最。……因此来夺小弟的道路。小弟不肯让他,吃那厮一顿拳脚打了,两个月起不得床。……本待要起人去和他厮打,他却有张团练那一班儿正军……这无穷之恨不能报得。久闻兄长是个大丈夫,怎地得兄长与小弟出得这口无穷之怨气,死而瞑目。(29)

     

    很明显,因为快活林赚钱太容易,所以张团练带了个黑道的拳脚高手蒋门神来抢地盘。张团练代表的是军方系统。所以,如果施恩带着一缸子的囚徒来打闹,张团练可能会出动“一班儿正军”来对付。施恩这个小恶霸,打不过蒋门神这个大恶霸;施管营能够调动的囚徒,又比不上张团练的正军。施家父子油滋滋好赚钱地盘,就这样被张蒋集团给整盘的端了过去,怪不得产生了“无穷之怨气”。忽然看到自动送上门来的杀人犯,竟然是打虎英雄武松。施恩正在想找人报仇,现在武松从天而降,岂不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

     

    施恩与武松才说了一会,典狱长就出场了:

     

    只见屏风后面转出老管营来,叫道:“义士,老汉听你多时也。今日幸得相见义士一面,愚男如拨云见日一般。且请到后堂少叙片时。”(29)

     

    于是,这三个人,很奇怪的组合:一个是政府的官员,囚牢的典狱长;一个是发配到囚牢来服役的杀人犯;一个是典狱长的少爷,利用职权圈地拿钱的地霸。三个人进了管营私宅的内室,共商大计。接着是:

     

    老管营亲自为武松斟酒把盏,说道:“义士如此英雄,谁不钦敬?愚男原在快活林中做些买卖,非为贪财好利,实是壮观孟州,增添豪侠气象。不期今被蒋门神倚势豪强,公然夺了这去处。非义士英雄,不能报仇雪恨。义士不弃愚男,满饮此杯,受愚男四拜,拜为长兄,以表恭敬之心。”(29)

     

    于是,这三个人的关系有了新的定位。典狱长的地霸儿子,拜了前来服刑的杀人犯做了长兄。这个典狱长,成了前来服刑的杀人犯的义父。为何如此?因为这个杀人犯,可以帮这个地霸恶少“报仇雪恨”,重新夺回赚大钱的好地盘。

     

    这就是《水浒传》里,精心刻画社会问题与官场心理。很多在地方上当官的,根本就与黑道无异。通常当官的都会经由二个途径捞钱,一是圈下油滋滋的势力范围,每日都有闲钱进帐;二是利用手上的职权,把身边的公共资源,转化成个人资产。

     

    7.义结金兰的社会意义

     

    武松既然与小恶霸施恩成了拜把的兄弟,当下就进入了施管营父子的共犯结构体。中国社会有一个普遍性的“江湖道义”的概念。所谓的江湖道义的价值观,简单来说,就是“只看关系,不看是非”。所以,一旦结为金兰,彼此就利害与共。设若兄弟有难,就算赴汤蹈火,也义不容辞。

     

    结拜兄弟,在中国有他重大的社会意义。不论是中国历史上的开国皇帝、造反头头、还是企业团体,都会用到结拜兄弟这种社会机制,巩固共同利害关系的结构体。譬如蒋介石受到他上海青帮经验的影响,就很乐于运用这种义结金兰的社会机制。

     

    《水浒传》作者施耐庵描写武松去快活林打架的故事,笔法十分的浪漫,好似交响乐中饶富田园风光的快板。寻仇决斗的过程,写来的节奏轻松而优美。武松一路上,只要看到了酒店,就进去喝个三杯混酒,“无三不过望”,一路走来十分潇洒。到了快活林,武松半醉不醉,施展“玉环步,鸳鸯脚”的绝技,把这个黑道大个蒋门神打得在地上趴趴叫饶不已。于是,老蒋宣告投降,武松帮施恩把这个地盘,用赤裸裸的武力,抢了回来。

     

    清初顺治年间的著名怪才金圣叹,对武松的评语是:“真天人也!”金圣叹是个狂傲的自由派。最后因为骂清朝政府官员“鼠窝狗盗,偷卖公粮,罪行发指,民情沸腾”。并且组织了民众到孔庙去哭庙,以至于被政府逮捕处死。金圣叹很讨厌宋江,把水浒接受招安、以及之后征伐田虎方腊等故事全部删除。我想从金圣叹的言行看来,他会认为,既然是水浒人物是以好汉始,就应该以好汉终;完全没有道理要去投降朝廷。

     

    从文学的成就来看,所谓的原《水浒传》,宋江接受招安之后的故事,不论是精神内涵,还是文采,的确也是没有什么看头。

     

    8.官场集团对集团的斗争

     

    官场斗争通常会从个人的利害恩怨,逐渐升高成为集团对集团的斗争。在官场的集团内,上级与下级的关系是很清楚的。上级要提携与照顾下级,下级要对上级效忠。

     

    当军方系统的张团练与蒋门神,被囚牢集团的武松挑了地盘,无力抗争,张团练就去找他的上级张都监。张团练大约是团长,张都监大约是师长。团长张团练的实力,不够与施管营这个典狱长对抗,就找师长张都监求救。张团练与施管营的个人恩怨,就升高成了军方集团与囚牢看守所集团的斗争。最后的鹿死谁手,通常是要看那个集团的“总体实力”比较强大了。

     

    张都监就用了计谋,先把武松调到都监府作亲随,再找个机会栽赃,把武松抓打成贼,再度送进了官府。张都监接着就想在狱中、或是解送过程中,借刀杀人,把武松给杀了。

     

    结果就是第31回的“施恩三入死囚牢,武松大闹飞云浦”。武松发挥打老虎的神勇,在飞云浦解决了两个押解他的公人,还有两个张都监派来的刺客。故事当然不能到此结束,所以接着是第32回的“张都监血溅鸳鸯楼武行者夜走蜈蚣岭”。武松回到了都监府后堂深处的鸳鸯楼、杀了正在欢飨庆功宴的张都监、张团练、蒋门神。

     

    《水浒传》武松故事,第一次是在山东阳谷县杀人,第二次是在孟州鸳鸯楼杀人。比较这两次杀人,会发现有趣的差别:

     

    (1)武松在第一次杀人之前,还搜证报官,企图经由官府司法处理;第二次已经完全不做此想。用现在的说法,就是已经认识到“司法已死”,告也没用。干脆不理司法,自己解决。

     

    (2)武松第一次杀人,非常有选择性,只杀了西门庆与潘金莲。甚至连关键人物“贪贿说风情”的王婆都没有杀,只是把王婆送给了官府处理。第二次杀人,十分恐怖,几乎是见人就杀。

     

    (3)武松第一次杀人,主动向官府自首投案。第二次杀人,是连夜越城而走。

     

    这个差别代表什么意义呢?

     

    9.要有够硬靠山的快活林

     

    《水浒传》里的快活林故事,是在公元十二世纪初的宋徽宗年代,离现在大约900年了。经营这些地方,需要有够硬的靠山。所谓的硬靠山,当然一定要有一些硬功夫。

     

    硬功夫包含两个方面的工夫,就像争夺快活林的施管营与张都监一样。一是要有刀枪棍棒的打斗力;一是要有官府“硬实力”做奥援,官府的硬实力在必要的时候,就可以调动力量,或是可以把对手抓起来,交给官府里的自己人审判。

     

    10.身不由己──从景阳岗走向蜈蚣岭

     

    武松故事从景阳岗打老虎开始。景阳岗,有着辽阔开朗的联想。武松打死了危害乡里的大虫,成了受人敬仰的英雄。之后,在狮子桥下大酒楼打死了奸诈的衙门掮客西门庆。狮子是兽中之王,狮子桥给人的联想,也是一方雄霸。接着,武松是威震安平寨、义夺快活林。安平与快活,已经慢慢失去了原来景阳与狮子的康庄与雄霸。再来,是大闹飞云浦、血溅鸳鸯楼。飞云与鸳鸯,已经沾有了暮气,格局缩小了不少。最后,是武行者夜走蜈蚣岭,蜈蚣岭给人的联想,已是日益晦暗;武松的路,是越走越狭隘了。

     

    飞云浦,让我联想到唐朝王勃著名的《滕王阁序》里的诗句:

     

    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卷西山雨。

     

    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

     

    飞云浦是飞云卷雨、物换星移。他给人的联想是,很多事在不知不觉之间,已经变得大不相同了。

     

    我相信,《水浒传》的取名,是有他的含义。武松从景阳岗走向了蜈蚣岭,代表了一个人物已经从社会的主流,走入了社会的边缘。其中的是非曲直,也真是一言难尽,还是留待读者自作评论为宜。但是,我们可以分析,武松命运的几个关键转折点:

     

    (1)武松在景阳岗,因缘际会,凭借个人特殊的才干,偶发性的成为社会的主流。

     

    (2)当武松决定用自己的方式,替他的哥哥主持公道的时候,他已经决定离开了社会主流。

     

    (3)当武松决定接受施管营的要求,与施恩结拜为兄弟的时候,武松已经被“绑架”,成了施家父子共犯结构的主要分子。

     

    (4)当武松决定杀了张都监这一伙“黑官恶霸”,武松已经注定走向晦暗的蜈蚣岭,成为社会边缘人,无法回头了。

     

    《水浒传》所隐含的问题是,武松在以上的几个阶段,有可能做出不同的选择吗?我想,有一个经验教训肯定是真实的,那就是“想法决定做法,性格决定命运”。

     

    这就是我对于以上问题的答案。

     

    《水浒传》与中国社会

     

    从景阳岗的英雄,演变成了蜈蚣岭的行者,武松的个人命运转折耐人寻味。不过个人的经历,毕竟只是一个个案。对于一个社会而言,更重要的是,整个社会的共同语言、共同行为、共同规则、与共同问题。

     

    《水浒传》藉武松的故事,很清晰的描述了北宋徽宗(昏德公)年间,社会行事的共同规则,以及当时的一些社会问题。在本文中,就指出当时社会,至少有以下的这些问题:

     

    1.普通百姓的生活保障

     

    2.女性的人权

     

    3.大哥摇身变成了大官

     

    4.司法问题如何处理?有官皆如此

     

    5.做官就要拥有地盘

     

    6.义结金兰的社会意义

     

    7.官场集团对集团的斗争

     

    也许《水浒传》之所以能够流传百世,就是因为它很技巧的描述了这些社会问题。更加重要的是,水浒故事所描述的社会问题,虽然离现在已经有900年了,但是一直存在于各朝各代的中国社会中。

     

    我相信,这900年来,不管是什么朝代的读者读到了水浒所描述的社会问题,以及官场习气,都会觉得是心有戚戚焉。读到了武松与官场文化,进行直接而成功的对抗,都会觉得痛快淋漓,彷佛是武松在帮自己“出了一口鸟气”!

    哲学网编辑部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上海市虹梅南路5800号2座416室 邮编:200241
    ICP证号:晋ICP备 05006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