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看不清?点击更换 看不清?点击更换 忘记密码 注册   加入收藏  
 
 
钟爱琳:名人牛趣
来源:  作者:  点击:次  时间:2009-02-04 00:00于哲学网发表

 

 



    牛,说起来挺巧的,在十二生肖和家养六畜中,都位居第二,颇有名列前茅之光彩。由于它勤于耕田,又能拉车,还可骑用,以及很有牺牲精神,故而深受人们的青睐,在历史上给后世留下了许许多多的趣闻、佳话。

     

      宁戚饭牛而歌,引起春秋霸主之一齐桓公的注意,并得到重用的故事,一向以佳话流传。大诗人屈原也在《离骚》中歌而咏之:“宁戚之讴歌兮,齐桓闻以该辅。”汉代王逸注曰:“宁戚,卫人;该,备也。宁戚修德不用。退而商贾,宿齐之东门外。桓公夜出,宁戚方饭(喂)牛,叩角而商歌:南山矸,白石烂,生不逢尧与舜禅,短褐单衣适至干。从昏放牛薄夜半,长夜漫漫何时旦?桓公闻之,知其贤,举用为客卿,备辅佐也。”后人常用此故事为贤才落魄或君臣遇合之典,如李白诗“宁戚未匡齐,陈平终佐汉”;李咸用诗“谁听宁戚敲牛角,月落星稀一曲歌”等。

     

      齐国名将田单,以火牛阵大败燕军,创造了历史上以弱胜强的光辉战例。据《史记·田单列传》记载:战国时期,燕将乐毅率兵伐齐,很快便席卷了齐国大地,只剩莒和即墨两座城没有被攻陷。后来,齐用反间计,解除了李毅的兵权,前去赵国。田单驻守墨城,看到燕军放松警惕,便于城中聚积千余头牛,在它们身上披起画有五色龙形花纹的彩衣,在牛角绑上利刀,在牛尾上束起芦苇,浇以油脂,然后点着芦苇,让牛拖着火尾冲出城来。5000壮士紧随其后,城上士兵击鼓呐喊助威,所触皆死,锐不可当,燕军一败涂地。这一战役的获胜,真可谓“谋事在人,成事在牛”啊!

     

      东汉刘宽以仁厚、谦和著称。“事有功善,推之自下;灾异或见,引躬克责”,故而“海内称为长者”。累官至大尉,勤于职守。他的最有名的故事是“让牛”,被范晔写进《后汉书》。说的是一次刘宽乘牛车外出,走在路上,有人丢了牛,认定眼前拉车的牛就是自己的。刘宽并不争辩,下车步行而归。过了些时候,丢牛者得到了自己的牛,便把刘宽的牛主动送回来,叩头谢罪说:“真是对不起您这位长者,请责罚我吧!”刘宽说:“物有相似,事会出错,亏你能把牛送还,为什么要谢罪呢?”此事一经传开,人们都佩服刘宽的宽厚、仁慈。

     

      以牛设喻,最为有趣的莫过于“喘月”了。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有这样一则故事:晋人满奋,字武秋,官至尚书令。一次他在晋武帝身旁侍坐,北窗是琉璃窗,实际上很严实,但看起来却像透风似的。见此情景,满奋面现难色。晋武帝笑着问他为什么犯难,满奋回答说:“臣好比吴地的牛,一看见月亮就喘起来了。”原来吴地(今江淮一带)的牛,多为水牛,最为怕热,太阳一晒它就发喘。久而久之,一旦看见月亮,便误以为是太阳,也喘息不停。对于这一典故,诗人们极感兴趣,时有吟咏。如李峤诗“在吴频喘月,奔梦屡惊风”,李白诗“六月南风吹白沙,吴牛喘月气成霞”等佳作流传下来。

     

      古人勤奋学习,有的则借助于牛。“挂角读书”便是一例,千古流传。据新旧《唐书》记载:隋末李密年轻时,听说包恺在缑山,欲前往寻之。于是便骑牛外出,挂《汉书》于牛角,一面手握牛鞭,一面翻书阅读。恰巧被越国公杨素在路上看到了,催马紧随其后问道:“何处书生,如此好学?”李密认识杨素,乃下牛拜识,自报姓名。杨素问所读何书,李密回答说是《项羽传》。杨素与之交谈,很是惊叹。从此,李密“挂角读书”便流传开来,乃至与悬梁、刺骨、囊萤、映雪、负薪等被写进儿童启蒙读物《三字经》,妇孺皆知。

     

      写牛的佳作,美不胜收,最为值得称道的,当属两位宋人。一首是李纲的《病牛》:“耕犁千亩实千箱,历尽疲惫谁复伤,但得众生皆饱暖,不辞羸病卧残阳。”另一首是孔平仲的《禾熟》:“百里西风禾黍香,鸣泉落窦谷登场。老牛粗了耕耘债,啮草坡头卧夕阳。”其他像雷震的“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陆游的“尚鄙朱公养鱼术,肯为宁戚饭牛歌”;柳亚子的“吠尧桀犬浑多事,喘月吴牛苦向天”;鲁迅的“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臧克家的“老牛亦解韶光贵,不待扬鞭自奋蹄”等,也都脍炙人口。

    哲学网编辑部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上海市虹梅南路5800号2座416室 邮编:200241
    ICP证号:晋ICP备 05006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