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年了,相互拜年,讨个吉祥,是咱国人的老规矩。在街上,即使遇见的人素不相识,也要笑嘻嘻地拱手道一声拜年的吉利话。 大年初一相互拜年,讨个吉祥,是中国人的老规矩。不过,拜年之前的序曲很重要,这就像是我们传统的京戏,一阵紧锣密鼓热烈的开场锣鼓敲响之后,主角儿才会踩着点儿出来抖擞着亮相。首先,要把压岁的饺子吃完,大年初一的饺子一般是要吃素馅的;还要在大门上贴上对联、门神,换上桃符,再在窗户上贴上窗花。门神和桃符是可以请来的,但对联一般是要自己写,窗花是要自己剪的。过去民间还有植柏叶于门户,插芝麻秸于檐楹,剪金纸作蝴蝶戴在孩子的头上的传统,图的都是吉利。然后,再放一通鞭炮,落得红红的纸屑满地,这才能够踩着如红花的它们出门,去给亲朋好友拜年。这一切,就像老太太絮新棉花被一样,一层层地絮厚,把拜年的气氛一步步烘托得足足的。 到亲朋好友家拜年,不能空手去,必须要备有礼物。过去老北京,别的可以少,但点心匣子和糙细杂拌儿,是分外讲究,必不可少的。点心匣子,有钱的人家,送蒲包装的,上面铺一层油纸和红纸,透着喜兴,里面装的是大小八件,分两包提着;没钱的人家,送纸盒装的,枕头盒,里面哪怕只装的是槽子糕呢,外面那一层红纸是必要点缀上的,就像过年蒸的馒头上点的那个红点儿。糙杂拌儿指的是花生瓜子核桃粘之类的坚果,外加上金糕条和金丝蜜枣;细杂拌儿指的是北京蜜饯,讲究的要送蜜饯温桲、蜜饯樱桃和炒红果,用绿釉陶罐装,如今,炒红果还能够见着,前两样,久未谋面了。 如果说出门拜年或迎客拜年之前所有的一切准备如同戏台上烘托的气氛,那么,提上这些有讲头的礼品,则是唱戏必备的道具。如此齐备了,拜年这出大戏方才可以正式开始。 不过,有一条,旧俗大年初一拜年,仅限于男人,女人要等到 旧俗中还有一条,到人家拜年,首先要冲着佛像、祖宗牌位和长辈三叩头的。其他人,才是相互作揖拜年。倒不仅仅是礼多人不怪,而是在漫长的农业时代里我们的拜年这一仪式,最原始可能出于对神的崇拜和祭祀,渐渐地形成了对世界与人生的一种祈求和寄托。在一年之首万象更新之时,自然要先祭神祭祖。 因此,以为拜年只是大年初一见面道一声过年好,显然是把我们的拜年仪式简化了,它的内涵在于我们对传统民俗与文化拥有的最后一点的把握。所以,过去老北京人,大年初一那一天,在大街上走,即使遇见的人素不相识,无论富贵贫贱,也要笑嘻嘻地拱手道一声拜年的吉利话。清朝即有诗云:未语遇人先半笑,新年惟道百般宜,说的就是这样的情景。那是过年的吉祥话,也是维系着我们民族根系的愿景。
2008恭贺新禧专题请点击:
春节诗词专题请点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