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看不清?点击更换 看不清?点击更换 忘记密码 注册   加入收藏  
 
 
智者乐水 中国文化中的水与人生
来源:  作者:  点击:次  时间:2009-01-15 00:00于哲学网发表

 

 



    孔子很早就对“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的水,发出“智者乐水”的感慨。孔子尚水、乐水,是因为从这水中他看到崇尚的德,水而有德,是孔子每临水必生感慨的主要缘由。所以《孟子.尽心上》说:“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故观于海者难为水,游于圣人之门者难为言。水有术必观其澜,日月有明,容光必照焉。流水之为物也,不盈科不行,君子之志于道也,不成章不达。”

     

      水是人们生命的源泉,它孕育世上万事万物,滋润哺育,丰富了人们的文化。水本是无生命,在自然环境和人为的影响下,使它呈现出各种形态,有动态、静态,有雨状、露状,有复杂的感情。水,以其多姿多彩的形态,给人深刻感染,触景生情,影响人们的思想、陶冶人们的情操。如明亮洁净的水,令人追述清白,愿望。水天一色的江湖,广袤无边的大海,使人赏心悦目,心旷神怡,心胸开阔。凑涌澎湃的水,狂风巨浪、翻江倒海,则给人以无穷的力量。由于水性纯净、平允、坦荡,既有静态,又有易随人意的可塑性、可娱性,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所以水也就被用来描写各种精神文化。

     

      如“水可载舟亦可覆舟”,“水壅而溃,伤人必多”、“月满则亏,水满则溢”,“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四海之内皆兄弟也”、“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又有“近水楼台先得月”,“春江水暖鸭先知”,“如人饮水,冷暖自知”。水又跟心胸广阔联系在一起,如“海不辞水,故能成其大”、“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不积细流,无以成江海”、“智者乐水,仁者乐山”。中国的文人,就在水的氛围中,繁衍生息。水对于他们,不仅是生命之源,而且是精神之源,文化之源。

     

      文人未必都临水,但临水生感叹者,必是文人,他们看到水中的哭与笑、悲与乐、光阴与生命;看到水中的兴旺与衰败,繁荣与没落,看到月映万川,看到远古,看到当下,看到民族之未来。有水,便有临水者,也便有临水而生之感慨。水流千万年,临水之感叹,亦会延绵千万年,万代千秋。

     

      长江、黄河、富春江、洞庭湖、西湖、钱塘潮,溪流、山涧等,以及西北之流沙河,东北松花江,西南之金沙江、澜沧江,以及东面之大海,无一不流进文人的视野。海、湖、江、河、溪之水能唤起人们的往事与感慨,亦能把落魄之人推向希望或失望的顶端。只要是水,便可以把人们心头的思绪引出。池水是平,而溪水是曲;池水是静,溪水是动;池水无声,溪水有声。初次的失落者,比较激动,充满义愤,喜到平静无声的池水边去求得平衡。而屡次遭遇失落的人,情况不同,由于久经风霜,人已麻木,激情已消失,义愤也渐淡漠,为求平衡,便到动曲有声的溪水边抒发哀怨。水与心境,需要互补,疲惫的心,需要活水来安慰,动曲有声的溪流,最能表达落寞者的心境:“寂寞亭基野渡边,春流平岸草芊芊。一川晚照人闲立,满袖杨花听杜鹃。”宋末遗民郑协,身披夕阳,闲立渡边,望一川春水哗哗流去,杨花满袖,鹃啼满耳,一派寂寞无聊景象。诗人遭受打击,不止一次,激情已失,心境已静,任杨花牵惹情丝,凭鹃声献愁供恨。

     

      无论大水小水,无论平水曲水,无论静水活水,都能给受伤的心,暂时安慰。水最容易泛起漂泊之感,水是无依的,漂泊也是无依的;水是凄柔的,漂泊也是凄柔的;水是悠长的,漂泊也是悠长的。人生之漂荡,各人有完全不同的感受。即使是同一个人,心境不同,时间地点不同,感受就有很大差异。“扁舟去作江南客。旅雁孤云。万里烟尘,回首中原泪满巾。”一直以“山水郎”自居的词人朱敦儒,当金兵的铁蹄,踏碎了北方的原野,词人不得不漂泊流浪,爬山涉水,辗转流徙,一路所见,烽烟弥漫,百姓流离,他如旅雁,飞上漫漫长途;如孤云,无依无靠,任凭东西。回首身后,万里烟尘,望不见家,望不见故人。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枫桥夜泊》的夜,“月落”标明是半夜,又是初冬的霜满天,寒冷的冬夜,小舟停泊在枫桥边。姑苏城早已沉睡,只好在舟中过夜,看天边残月,江岸枫树,渔舟灯火,不能入睡,倍感凄凉;山寺的钟声,一阵阵传来,清冷,空远,无法成眠。秋瑟日暮不是泊舟好时节,而最好的泊歇季节,根本上是没有的,只要还在漂泊中,灵魂便得不到安宁,是没有办法的事,人在旅途,不可能没有哀愁。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时光一去不再返,江水依旧,明月依旧。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千百年过去了,江月依然,年年如斯。无论如何,用最大的努力,也隔不断江水,留不住岁月。江水伴人漂泊四方,刚上了船,又下岸。刚弃了船又登船,文人与流水,永远不能分离。

     

        孔子年谱请点击:

    哲学网编辑部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上海市虹梅南路5800号2座416室 邮编:200241
    ICP证号:晋ICP备 05006844号